每一天,都是一場生死之旅:
好好探索並面對自己的習性,就能以開放的心面對死亡
每個人都懼怕死亡,但面對死亡是一生的修行。
跟著本書實用的教導,覺察自己每時每刻的習性,我們面對死亡時將不再手足無措,更會發現:我們會怎麼經歷死亡,取決於我們如何渡過此生。
《懂生,才懂死》是西方最受歡迎的佛教比丘尼佩瑪.丘卓的最新力作。她以淺白易懂的語言簡要描述《西藏度亡經》的教法,一步步引導我們覺察「今生的自然中陰」,並於日常細微處修行時,帶著「開放的心」延續至死後的三種中陰,如此便能巧妙抹去橫亙於生、死間的分別,而能夠臨死不亂───因為死亡並非令人恐懼的終結,而是從未與生命間斷的旅程。
「中陰」指「此世與下一生之間的中間狀態」,常譯為「過渡」或「間隙」。佩瑪於書中舉出充滿在日常生活的「過渡」狀態,包括睡覺、作夢、清醒,甚至做早餐時,闡明「中陰」的真義是「一種持續變化的狀態」,如同快樂、擔憂、嫉妒、爭吵或沮喪等念頭,也是來來去去。她認為,無處不過渡的人生中,若我們能理解這一生就是一場中陰,就已為死亡以及隨後發生的現象做好了準備。
同時,佩瑪認為覺察也是與瞬息變化共存的關鍵,這能幫助我們在各個中陰階段獲得證悟機會,反之,就可能再次進入六道輪迴。
佩瑪的教導向來都是同時對佛教徒與非佛教徒說的。跟著書中的要領打開心門,就有機會放下執著,將慈悲與正能量回饋給眾生與世界。如此一來,生死不再是問題,重要的是如佩瑪所說,「是一場充滿好奇與同理的探索之旅,還能有助我們全心生活,懂得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真摯推薦
佩瑪‧丘卓書中的清晰與溫暖,吸引了廣泛的讀者群……也常被引用,深受喜愛,其中散發慈心,丘卓一直為尋求靈性成長的人高舉明燈。──《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佛教阿尼佩瑪‧丘卓的智者之言,是對生命的過渡的一番哲思……書中閃耀著智慧。──《出版家週刊》(Library Journal)
《懂生,才懂死》一書有教導、有慈悲、有接納,藉著靈性的重建和釋放,減輕人們對死亡的恐懼,使日常生活更為美好。──《前言評論》(Foreword Reviews)
這是將(中陰的)智慧和光明傳遞到現代世界的中介。這個時代,人們最渴望停駐在確定性的妄相中,佩瑪‧丘卓提醒讀者去認識不可預知中的美,放手不再掌控那流動不斷的現實。──書架覺醒(Shelf Awareness)
佩瑪‧丘卓在這本新書中,美妙展示了如何將我們的經歷和內心──縱使是痛苦的經歷──轉化為覺醒的形式。──靈性與修行網站(Spirituality & Practice)
關於對自身的死亡有所醒覺,這是一本深刻而不可或缺的書。當我們學到如何面對死亡、意識可以圍繞著死亡時,我們的生活品質便得以深化並大幅提升。這是一種修行、一種挑戰、也是一種邀請。── V(原名伊芙‧恩斯勒),東尼獎的劇作家,《陰道獨白》的作者
李佩怡|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胡因夢|身心靈工作者
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作坊執行長
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楊 蓓|法鼓文理學院副教授兼生命教育碩士學程主任
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鐘 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真摯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懂生,才懂死》是西方最受歡迎的佛教比丘尼佩瑪.丘卓的最新力作。她以淺白易懂的語言簡要描述《西藏度亡經》的教法,一步步引導我們覺察「今生的自然中陰」,並於日常細微處修行時,帶著「開放的心」延續至死後的三種中陰,如此便能巧妙抹去橫亙於生、死間的分別,而能夠臨死不亂───因為死亡並非令人恐懼的終結,而是從未與生命間斷的旅程。
「中陰」指「此世與下一生之間的中間狀態」,常譯為「過渡」或「間隙」。佩瑪於書中舉出充滿在日常生活的「過渡」狀態,包括睡覺、作夢、清醒,甚至做早餐時,闡明「中陰」的真義是「一種持續變化的狀態」,如同快樂、擔憂、嫉妒、爭吵或沮喪等念頭,也是來來去去。她認為,無處不過渡的人生中,若我們能理解這一生就是一場中陰,就已為死亡以及隨後發生的現象做好了準備。
同時,佩瑪認為覺察也是與瞬息變化共存的關鍵,這能幫助我們在各個中陰階段獲得證悟機會,反之,就可能再次進入六道輪迴。
佩瑪的教導向來都是同時對佛教徒與非佛教徒說的。跟著書中的要領打開心門,就有機會放下執著,將慈悲與正能量回饋給眾生與世界。如此一來,生死不再是問題,重要的是如佩瑪所說,「是一場充滿好奇與同理的探索之旅,還能有助我們全心生活,懂得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真摯推薦
佩瑪‧丘卓書中的清晰與溫暖,吸引了廣泛的讀者群……也常被引用,深受喜愛,其中散發慈心,丘卓一直為尋求靈性成長的人高舉明燈。──《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佛教阿尼佩瑪‧丘卓的智者之言,是對生命的過渡的一番哲思……書中閃耀著智慧。──《出版家週刊》(Library Journal)
《懂生,才懂死》一書有教導、有慈悲、有接納,藉著靈性的重建和釋放,減輕人們對死亡的恐懼,使日常生活更為美好。──《前言評論》(Foreword Reviews)
這是將(中陰的)智慧和光明傳遞到現代世界的中介。這個時代,人們最渴望停駐在確定性的妄相中,佩瑪‧丘卓提醒讀者去認識不可預知中的美,放手不再掌控那流動不斷的現實。──書架覺醒(Shelf Awareness)
佩瑪‧丘卓在這本新書中,美妙展示了如何將我們的經歷和內心──縱使是痛苦的經歷──轉化為覺醒的形式。──靈性與修行網站(Spirituality & Practice)
關於對自身的死亡有所醒覺,這是一本深刻而不可或缺的書。當我們學到如何面對死亡、意識可以圍繞著死亡時,我們的生活品質便得以深化並大幅提升。這是一種修行、一種挑戰、也是一種邀請。── V(原名伊芙‧恩斯勒),東尼獎的劇作家,《陰道獨白》的作者
李佩怡|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胡因夢|身心靈工作者
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作坊執行長
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楊 蓓|法鼓文理學院副教授兼生命教育碩士學程主任
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鐘 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真摯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 封面
- 讚譽推薦
- 推薦序 我們怎麼經歷死,取決於我們怎麼經歷生
- 譯序 修行,趁活著
- 導言
- 1 生與死的奇妙之流
- 2 持續的變化
- 3 瞬逝的記憶
- 4 懂生,才懂死
- 5 今生表相消解之時:臨終中陰
- 6 明就仁波切的故事
- 7 母光明與子光明
- 8 穿越中陰的是?
- 9 兩種真理
- 10 習性
- 11 感受你的感受
- 12 邁向勇氣的第一步:節制
- 13 邁向勇氣的第二步:對煩惱的正面看法
- 14 轉化內心的兩種修行
- 15 邁向勇氣的第三步:將情緒作為覺醒之道
- 16 五佛五智
- 17 體驗如實本質:法性中陰
- 18 開啟神聖的世界
- 19 從開放到具體:永續的模式
- 20 進入受生中陰
- 21 誠摯的忠告
- 22 六道
- 23 選擇下一世
- 24 幫助他人的死亡和臨終
- 25 中陰覺醒
- 結語
- 附錄一 中陰聞教史
- 附錄二 修行
- 附錄三 圖表
- 致謝辭
- 延伸閱讀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