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洞)見:視覺文化與美學
  • 點閱:332
    99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In) sight visual culture and aesthetics
  • 作者: 馮品佳, 趙順良主編
  • 出版社:書林
  • 出版年:2011
  • 集叢名:電影苑:F12
  • ISBN:9789574454051
  • 格式:PDF,JPG
  • 頁數:394
  • 書籍難度(SR):639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3

內容簡介

視覺影像影響當前社會生活的形構與認知,我們透過各種媒體所看到的事物,早已被意識形態所滲透,成為不同權力關係與美學相互角力的產物。

跨領域的視覺文化研究方興未艾,研究對象與方法也各異,吸引眾多研究者投入。本書是台聯大國際文化研究中心所屬視覺文化研究群出版的第一本專書,集合了各種視覺影像模式以及視覺研究的方法,充分展現跨領域視覺研究的學術活力。

第一篇「文化視角:觀看台灣」從台灣電影、劇場、音樂舞曲展演,以及藝術與政治的辯證,討論台灣視覺文化的不同面向。

第二篇「美學視角:西方觀影」以「現代∕後現代主義」、「拉岡的精神分析」、「性別研究」,以及「時間哲學」等不同理論,分別討論四位歐洲導演的電影文本。「女性意識與女性∕怪物身體」、「街頭攝影與城市漫遊者」,以及「民族誌人類學」,則從不同面向進行攝影研究。

作者簡介

馮品佳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英美文學博士,現任交通大學外文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曾任交通大學教務長、外文系系主任、電影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華大學兼任講座教授、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曾獲2007、2010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主要研究興趣在於英美小說、女性書寫、離散文學、少數族裔論述以及電影研究。

趙順良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校區,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歐洲比較文學博士,現為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秘書長。研究興趣為詩學、美學、(視覺)修辭學、歐洲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專書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he Grotesque: Crashaw, Baudelaire, Magritte(2010),由牛津大學歐洲人文研究中心(EHRC)編輯,為英國比較文學學會(BCLA)系列叢書Legenda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第22冊。

  • 序言(第5頁)
  • 文化視角:觀看台灣(第11頁)
    • 拆一個家:《一一》中的國/家族傳奇(第12頁)
    • 後現代、歷史電影與真實性:重探侯孝賢的《好男好女》(第30頁)
    • 尤金諾.芭芭與南管戲:劇場的第三類接觸?!(第58頁)
    • 論張愛玲小說〈金鎖記〉及其改編的表演戲劇(第94頁)
    • 「台客」電子舞曲的文化政治再探──以「閃亮三姊妹」為例(第119頁)
    • 後解嚴與後八九的倫理回歸:藝術-政治-主體,誰的聲音?(第146頁)
  • 美學視角:西方觀影(第177頁)
    • (後)現代高達:《賴活》(第178頁)
    • 禁忌的觀看──侷限的觀看:以拉岡式的第一人稱運鏡談《禁忌的女人》(第197頁)
    • 阿莫多瓦電影中的視覺影像與性別表演(第215頁)
    • 論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伊凡的少年時代》中的時間性(第242頁)
    • 荻安.阿勃斯的驚異萬聖節:唐氏症女人的返魅與融聚(第267頁)
    • 維克多.柏根的攝影-文本:城市漫遊與地方靈性(第303頁)
    • 文化理解與視覺性:人類學知識的另類途徑(第340頁)
  • 作者簡介(第377頁)
  • 索引(第382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3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