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克所說的「新社會」,是指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樣的「新社會」不是一定要達到永垂不朽或完美無缺,也不是要追求純粹的理想主義,而是一個能讓當代人安身立命且過得有價值、有意義的社會。人們過度追求並依賴政治的各種「主義」,卻輕忽人性尊嚴和公民精神,這是荒唐可笑的,因為任何主義都不能治好當代邪惡之頑疾,不能解救人之精神危機,不能喚醒麻木的道德,無法替代先知去呼喚悔悟,甚至無法替代詩人吟誦尊嚴。杜拉克的「新社會」觀不落俗套,拒絕功利主義,帶有強烈的反烏托邦的色彩。
杜拉克關於工業社會理論的闡述主要見於如下三部佳作:1942 年《工業人的未來》、1946年《公司的概念》以及首版於1950 年的《新社會》,堪稱杜拉克工業社會理論「三部曲」。
《工業人的未來》前瞻性地討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可能出現的工業社會組織狀況以及組織管理的問題等,他相信「企業會成為工業社會的主體」,一個自由而正常運作的工業社會的新觀念、新理想、新邏輯能夠成就新的西方文明,工業秩序和管理原則會深刻影響社會政治結構。《公司的概念》是杜拉克的第一部「管理學專著」,提出企業應該在「地方分權制度」基礎上建立「能夠自我管理的工廠社區」,培養「願意負責任的員工」,建立「品質管理小組」,提升企業的整體績效和員工的工作生活品質。
《新社會》是前兩本著作的發展和進深,書名有個副標題〈工業秩序剖析〉(The Anatomy of Industrial Order),這是該書的點睛之筆,旨在探討新社會中工業企業的管理和秩序。全書
九個部分都圍繞工業秩序原則展開,即工業企業、經濟衝突、管理層與工會、工廠社區、管理層的職能、消除無產階級、組織的聯邦制度、工廠社群自治、工會之公民精神。工業社會的主要理念是「工業人或工業群體的生存與工作邏輯」,核心內容是「工業社會秩序和管理原則」。杜拉克把個人放入社會組織結構中,組織只是表面,個體的人是實質─工業社會的組織學、自由社會的政治原則,以及知識社會的管理都必須基於人,企業組織最需要具有創業精神的人、善於創新的人和勇於承擔風險的人。
- 總序 向一位跨世紀的大師致敬 許士軍
- 總序 功能正常的社會和博雅管理 邵明路
- 導讀 工業社會之現代性 陳馴
- 1993年版序
- 1962年版序
- 前言 工業世界革命
- 第一部 工業組織
- 第1章 新社會秩序
- 第2章 現代社會的工業組織
- 第3章 工業組織解剖學
- 第4章 避免虧損法則
- 第5章 更高產量法則
- 第6章 獲利能力與績效
- 第二部 工業秩序問題:經濟衝突
- 第7章 薪資衝突中真正的問題
- 第8章 工人對更高產量的抵制
- 第9章 對利潤的敵意
- 第三部 工業秩序問題:管理層與工會
- 第10章 管理層可否是正當的治理機構?
- 第11章 工會制度能否存活?
- 第12章 工會需求及公共福利
- 第13章 工會領導者的困境
- 第14章 組織內的效忠分裂
- 第四部 工業秩序問題:工廠社群
- 第15章 個人對身分和功能的需求
- 第16章 對管理者態度的要求
- 第17章 工作的人
- 第18章 真的缺乏機會嗎?
- 第19章 溝通鴻溝
- 第20章 投幣機與蕭條震撼
- 第五部 工業秩序問題:管理職能
- 第21章 管理層的三重工作
- 第22章 管理層為何失職
- 第23章 未來的管理者將從何而來?
- 第24章 規模龐大是否是良好管理的障礙?
- 第六部 工業秩序原則:無產階級消亡
- 第25章 作為資本資源的勞動力
- 第26章 可預期收入和就業
- 第27章 工人與利潤的利害關係
- 第28章 失業的威脅
- 第七部 工業秩序原則:聯邦式管理組織
- 第29章 「人的研究對象應該是組織」
- 第30章 分權化與聯邦制
- 第31章 競爭性市場對管理層是否必要?
- 第八部 工業秩序原則:自治工廠社群
- 第32章 管理層與社群自治機構
- 第33章 「管理層必須管理」
- 第34章 工人與工廠治理機構
- 第35章 工會與工廠治理機構
- 第九部 工業秩序原則:作為公民的工會
- 第36章 合理的薪資政策
- 第37章 工會對公民應有多少控制權?
- 第38章 當罷工變得難以承受
- 結論 自由的工業社會
- 1962年版後記
紙本書 NT$ 610
單本電子書
NT$
61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