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19
本期內容簡介
賣點:
如何書寫一個地方?大抵,一切的嘗試均與視角相關。 本期封面專題「空間觀察指南」,邀來陳碧琪、梁展峰、Kobe Ko、韓麗珠,分享他們觀察空間的獨門秘方。由口袋公園、市集空間到大賣場、傢俬店,這些我們日常行經的地方隱含了有甚麼設計構想,用家的體驗、經歷和記憶又會覆寫出怎樣的意義?我們邀請讀者開展一場只屬於自己的獨特探索。
●專訪陳碧琪、梁展峰分別從城市研究和藝術策展角度出發,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城市空間,嘗試轉換視角觀察和理解空間分佈的規則和規律;
●邀請Kobe Ko、韓麗珠撰文分享獨有的空間感知和生活體驗,由此反思城市差異、「家」之所在;
●全新專欄包括謝曉虹「病遊記」,以第一身視角記錄癌症治療期間的細膩感受和思緒;以及李維怡連載小說「無何有城紀系列」;
●專訪獨立音樂組合雷同二友,回望音樂創作路上高低跌宕,失落或滿足,分享作為創作者的信念、價值和堅持;
●跨界專欄「倚音」刊登雄仔叔叔詩作〈鄉下〉,結合ah bunn的音樂和高立畫作,以不同媒介呈現對「鄉下」的理解和想像;
●專訪電影《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演員梁仲恆,從晚年女同志所面對的處境出發,探討成為「家人」的條件
內容簡介:
要理解一個地方、一個社區,終歸取決於置身其中的人如何生出意義,將自己的觀察方法、記憶與故事,統統交織入內,翻出更多更多。本期封面專題「空間觀察指南」,邀來陳碧琪、梁展峰、Kobe Ko、韓麗珠,分享他們觀察空間的獨門秘方。到底我們要如何觀看,這些日常或會經過的地方?從大賣場到口袋公園,設計者究竟有何構想,而用家又會如何在此之上,覆寫出自己的意義?最重要的或許是,我們又如何由此開展自己的探索?
──葉梓誦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空間觀察指南」
●訪城市研究者陳碧琪,透過觀察口袋公園(pocket parks)不同的空間形態和應用方式,梳理自己與城市空間、生活的關係
●訪策展人梁展峰,以策展人視角理解展覽、探討香港的空間營造,以及本地市集文化的流變和發展困境
●移居台灣的藝術家Kobe Ko自稱「都市俗」,從逛商場的日常空間體驗談起,分享兩地城市生活形態的差異
●韓麗珠書寫閒逛宜家家居的回憶,從家具、空間和流連於此的客人身上,反覆思考「家」的定義,以及當中承載的牽絆和情感
專訪、專欄
●專訪台灣圖像創作者吳睿哲,由作品談到創作過程和養分,與讀者探討空間與故事、媒介與呈現的關係;
●謝曉虹專欄「病遊記」以細膩筆觸記錄癌症治療初期的感受,並由此衍生關於性別的反思,敏銳而深刻;李維怡專欄「無何有城紀系列」以小說連載形式,探討想像與記憶、邊界與國度、結構與游離
解像、起格
●「解像」收錄Sabrina Yeung探討本地獨立書店的獨特性和發展方向;雙雙以《舖貓記》和其他舖貓故事切入,窺探「動物>貓>舖貓—城」書寫路徑;王崢從新加坡本地樂隊「SOBS」探索本土藝術發展的政治經濟脈絡;
●「起格」有鍾國強、周漢輝等人的詩作,及Sabrina Yeung、令菱等人的小說作品
《花字》
●專訪獨立音樂組合雷同二友,回望出道以來走過的路,思考作品的價值、創作的意義,以及人與人的連結;
●收錄雄仔叔叔詩作〈鄉下〉,結合擬音作樂人ah bunn和藝術家高立分別創作的音樂和畫作,感受回到鄉下或音樂當中隨性漫遊的心境;
●更多精彩內容包括:伍宇烈反思舞蹈的定義與觀者的關係;黃言丹專訪《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演員梁仲恆,從晚年女同志的處境出發探討成為「家人」的 條件⋯⋯
「我們都是玻璃瓶般的流離者,浮游生活,遇上亂流急喘,一觸即碎。這首不禁令人放空幻想的歌,叫〈路徑〉,是獨立音樂組合雷同二友的作品。「二友」的成員謝芊彤與謝芊蕾,是兩姊妹,也是一直創作音樂,唱故事的人。 」——〈唱故事的人〉李顥謙訪雷同二友
●邀請Kobe Ko、韓麗珠撰文分享獨有的空間感知和生活體驗,由此反思城市差異、「家」之所在;
●全新專欄包括謝曉虹「病遊記」,以第一身視角記錄癌症治療期間的細膩感受和思緒;以及李維怡連載小說「無何有城紀系列」;
●專訪獨立音樂組合雷同二友,回望音樂創作路上高低跌宕,失落或滿足,分享作為創作者的信念、價值和堅持;
●跨界專欄「倚音」刊登雄仔叔叔詩作〈鄉下〉,結合ah bunn的音樂和高立畫作,以不同媒介呈現對「鄉下」的理解和想像;
●專訪電影《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演員梁仲恆,從晚年女同志所面對的處境出發,探討成為「家人」的條件
內容簡介:
要理解一個地方、一個社區,終歸取決於置身其中的人如何生出意義,將自己的觀察方法、記憶與故事,統統交織入內,翻出更多更多。本期封面專題「空間觀察指南」,邀來陳碧琪、梁展峰、Kobe Ko、韓麗珠,分享他們觀察空間的獨門秘方。到底我們要如何觀看,這些日常或會經過的地方?從大賣場到口袋公園,設計者究竟有何構想,而用家又會如何在此之上,覆寫出自己的意義?最重要的或許是,我們又如何由此開展自己的探索?
──葉梓誦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空間觀察指南」
●訪城市研究者陳碧琪,透過觀察口袋公園(pocket parks)不同的空間形態和應用方式,梳理自己與城市空間、生活的關係
●訪策展人梁展峰,以策展人視角理解展覽、探討香港的空間營造,以及本地市集文化的流變和發展困境
●移居台灣的藝術家Kobe Ko自稱「都市俗」,從逛商場的日常空間體驗談起,分享兩地城市生活形態的差異
●韓麗珠書寫閒逛宜家家居的回憶,從家具、空間和流連於此的客人身上,反覆思考「家」的定義,以及當中承載的牽絆和情感
專訪、專欄
●專訪台灣圖像創作者吳睿哲,由作品談到創作過程和養分,與讀者探討空間與故事、媒介與呈現的關係;
●謝曉虹專欄「病遊記」以細膩筆觸記錄癌症治療初期的感受,並由此衍生關於性別的反思,敏銳而深刻;李維怡專欄「無何有城紀系列」以小說連載形式,探討想像與記憶、邊界與國度、結構與游離
解像、起格
●「解像」收錄Sabrina Yeung探討本地獨立書店的獨特性和發展方向;雙雙以《舖貓記》和其他舖貓故事切入,窺探「動物>貓>舖貓—城」書寫路徑;王崢從新加坡本地樂隊「SOBS」探索本土藝術發展的政治經濟脈絡;
●「起格」有鍾國強、周漢輝等人的詩作,及Sabrina Yeung、令菱等人的小說作品
《花字》
●專訪獨立音樂組合雷同二友,回望出道以來走過的路,思考作品的價值、創作的意義,以及人與人的連結;
●收錄雄仔叔叔詩作〈鄉下〉,結合擬音作樂人ah bunn和藝術家高立分別創作的音樂和畫作,感受回到鄉下或音樂當中隨性漫遊的心境;
●更多精彩內容包括:伍宇烈反思舞蹈的定義與觀者的關係;黃言丹專訪《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演員梁仲恆,從晚年女同志的處境出發探討成為「家人」的 條件⋯⋯
「我們都是玻璃瓶般的流離者,浮游生活,遇上亂流急喘,一觸即碎。這首不禁令人放空幻想的歌,叫〈路徑〉,是獨立音樂組合雷同二友的作品。「二友」的成員謝芊彤與謝芊蕾,是兩姊妹,也是一直創作音樂,唱故事的人。 」——〈唱故事的人〉李顥謙訪雷同二友
- 啟首語/葉梓誦(第3頁)
- 空間觀察指南(第6頁)
- 前言/葉梓誦(第7頁)
- 口袋公園的鑑賞方式——訪陳碧琪談城市觀察/葉梓誦(第8頁)
- 策展人看市集策展:訪梁展峰/張煒森(第18頁)
- 都市俗的商場考現學/Kobe Ko(第26頁)
- 貓居樹上/韓麗珠(第32頁)
- 訪問 專訪吳睿哲:我定義我的創作身份 I AM AN IMAGE MAKER/黃曉彤(第38頁)
- 解像(第48頁)
- 獨立書店的獨與立/Sabrina Yeung(第49頁)
- 貓店長照樣不務正業的午後——讀陳微《舖貓紀》(及其它舖貓故事)/雙雙(第56頁)
- 獅城的側面:從「SOBS」看「本土藝術」/王崢(第64頁)
- 病遊記:性/別遊戲/謝曉虹(第70頁)
- 無何有海上誌異:孤洲獨島列傳(一)/李維怡(第76頁)
- 起格(第82頁)
- 去吃自助餐/Sabrina Yeung(第83頁)
- S/令菱(第93頁)
- 避光飛行/其其(第96頁)
- 唐津的等待/陳志堅(第98頁)
- 詩兩首〈花卉學〉、〈我們〉/林閒(第100頁)
- 詩兩首〈西部〉、〈辣油〉/黃珍盈(第103頁)
- 詩兩首〈一年之始〉、〈垃圾槽〉/鍾國強(第106頁)
- 詩兩首〈書店觀貓〉、〈打釘子〉/沙顯彤(第108頁)
- 樹叢外的眼神/周漢輝(第110頁)
- 特稿 家人的條件——專訪《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演員梁仲恆/黃言丹(第A-26頁)
- 五格漫畫 欲/MAN僧(第A-24頁)
- 土尋香 活you like to dance?/伍宇烈(第A-18頁)
- 倚音 鄉下/雄仔叔叔 × ah bunn ×高立(第A-12頁)
- 出場敘 唱故事的人——專訪雷同二友/李顥謙(第A-2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