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球第一本 深入瞭解台灣當代茶器、品茗、收藏、鑑賞以及泡好茶的經典鉅作 從茶壺、茶海、蓋杯、茶碗、壺承、茶船、茶倉、茶餾, 到茶杯、杯托、茶則、茶匙、茶荷、茶寵,以及炫燦奪目的現代天目等。 包括陶瓷、金屬、石雕、玻璃等茶器以及各種成形方式, 吳德亮《台灣茶器》一次為你完整收入、評析、解說, 是你深入瞭解台灣當代茶器、品茗、收藏、鑑賞 以及泡好茶的最經典鉅作。 台灣茶器起步雖晚,卻因為許多藝術家的競相投入,茶藝與現代陶藝兩種文化相互激盪交融,而能在21世紀的今天,無論在材質突破、造型創意、實用功能、釉色表現與產業行銷等,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 1980年代以後的台灣,受到茶藝文化蓬勃發展的激勵影響,加上茶人與文化人不斷腦力激盪與創意研發,茶器除了用途種類早已無限擴充至數十種以上,素材的選擇更大膽顛覆傳統,從陶、瓷、玻璃、銀器、竹器、木器、玉器、水晶,至錫、銅、生鐵、不繡鋼等重金屬等,不斷交互運用及實驗;彼此競豔的造型或色彩、功能等表現更是各具巧思、超乎想像。不僅呈現唐宋以來的最顛峰,並在兩岸與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地發光發熱,將台灣豐富的茶文化帶向全世界。 要全盤深入台灣的茶器談何容易?喝茶二十年來,我除了不斷嘗試比較各種茶器的優劣特色,還要從博物館尋找先賢創作的蛛絲馬跡,拜訪前輩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 近十多年來更陸續深入採訪台灣各地的茶器創作人,從台灣頭北海岸石門的章格銘,到台灣尾屏東的詹文政、六龜土石流重災區的李懷錦,還有東台灣的黃櫳賢等,總共拜訪了七、八十位藝術家與相關業者,希望盡可能為壺藝家們300多件作品的特色畫龍點睛。──德亮
- 序(第3頁)
- 1 台灣茶器的興起(第13頁)
- 1 台灣宜興壺的消長(第14頁)
- 2 台灣茶器的發源與萌芽 ( 吳開興、曾火漾、吳茂成 )(第20頁)
- 3 台灣現代茶器的崛起與興盛(第27頁)
- 2 茶器的品項與分類(第47頁)
- 4 陶器與瓷器(第48頁)
- 5 茶器成形方式(第56頁)
- 6 金屬、石雕與玻璃茶器(第65頁)
- 3 風起雲湧台灣創作壺(第75頁)
- 7 功能與材質的創新(第76頁)
- 8 質感、釉色與造型創意(第95頁)
- 9 台灣壺黃金傳奇(第112頁)
- 10 烈火嘉年華──柴燒壺(第124頁)
- 11 龍騰與鳥獸意象(第135頁)
- 12 多元材質的結合與詩畫的注入(第149頁)
- 4 茶海、茶碗、蓋杯與燒水壺(第163頁)
- 13 茶海、茶碗與水方 ( 戴竹谿、三古默農、吳金維、李仁嵋、古川子、江玗、劉世平、徐兆煜、林義傑、陳景亮、翁國珍 )(第164頁)
- 14 絢麗多姿的現代天目(第172頁)
- 15 蓋碗、蓋杯與茶杯 ( 蔡曉芳、李永生、麥傳亮、鄧丁壽、陳雅萍、三古默農 )(第187頁)
- 16 燒水壺與品水罐 ( 陳景亮、曾冠錄、劉欽瑩、古川子、林昭慶 )(第192頁)
- 5 茶席中的創意茶(第201頁)
- 17 茶盤、壺承、茶船與茶寵( 徐兆煜、吳麗嬌、翁偉翔、章格銘、何建生、林義傑、吳晟誌、李仁嵋 )(第202頁)
- 18 茶餾與茶倉(第214頁)
- 19 茶則、茶匙與茶荷 ( 翁明川、鄭添福、林昭慶 )(第223頁)
- 6 產業篇(第229頁)
- 20 台灣的陶瓷博物館(第230頁)
- 21 台灣的茶器產業(第236頁)
- 22 黃金巧手補破壺(第2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