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世代報告:從出生率到工作、政治、經濟、科技、心理健康,世代差異如何影響百年來的人類軌跡?
-
點閱:290
72人已收藏
- 譯自:Generations:the real differences between gen Z, millennials, gen X, boomers, and silents--and what they mean for America's future
- 作者: 珍·特溫格 著
- 出版社:大家出版
- 出版年:2024
- ISBN:9786267283899
- EISBN:9786267283905 EPUB; 9786267283912 PDF
- 格式:EPUB 流式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就性格形塑和態度養成而言,出生年代對你的影響比養育你的家庭還大。◢
沉默世代•嬰兒潮世代•X世代•千禧世代•Z世代•兩極世代
是什麼造就了世代差異,不同世代又如何彼此連結、衝突和競爭?
本書是作者繼《i世代報告》之後,規模更為宏大的研究結果,
不僅是一部考據嚴謹、論述清晰的宏觀社會學報告,
更細緻描繪出將近一個世紀以來的世代面貌。
世代差異不是個人臆測,而是科學事實,但和網路趣味測驗上的描述絕對不同。藉由時間跨度近100年、樣本數高達3,900萬人的大型綜合統計分析,本書首度揭露不同世代的價值觀、集體心理狀態、共同面對的機會與困境,還有他們對未來的抉擇。
在作者的研究中,當今人口可大致劃分為六個世代,隨著科技創新,這六個世代的社會文化規則也跟著改變,逐漸形塑出目前的世界。不過,世代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在過去,有關世代變遷的古典理論幾乎把「重大事件」視為唯一因素,然而作者提出了另一個更為關鍵的原因──科技。
本書分析數十年來收集的龐大數據,讓我們能比過去更全面、也更精準地看出世代差異,這些數據清楚顯示:不論態度、人格特質、行為模式、教育或人生步調都有大幅改變。2013年後出生的世代,童年和1940、1950沉默世代的童年大相徑庭;大部分是鑰匙兒童的X世代,難以了解Z世代的青春期都關在房裡做些什麼;千禧世代青年的職場經驗,和嬰兒潮世代的同齡者更是南轅北轍。
從世代和文化變遷中,我們也可看出七種趨勢。分別是:1. 遠距工作。2. 重視安全空間與言論。3. 勞動人口從千禧世代變成Z世代占多數,管理者要重新學習與員工相處。4. 一切都泛政治化。5. 年輕人越來越憂鬱,員工也越來越常為心理健康議題發聲。6. 各領域的權威結構扁平化,主管和員工的界線變得模糊。7. 非二元性別在未來逐漸增加。往後幾年,這些趨勢將持續形塑商業和投資的面貌,更預示了全球社會在未來幾十年的重大改變。
在愈趨對立的年代,分辨哪些世代差異是事實、哪些是迷思,比過去更加重要,因為世代差異的影響無遠弗屆,小至個人的家庭關係、職場生態、心理健康,大至一國的公共論述、政治現象、經濟政策,都無法擺脫世代的影響。研究世代差異是為了理解,而非批評。與其爭辯是否一代不如一代,更有建設性的作法是回顧每個世代如何面對文化變遷,在此過程中又如何改變下一代。越是了解不同世代的想法,越能體悟其實人人都在同一艘船上。唯有看見不同世代的真實差異源由,我們才有可能迎接未來的轉型。
不僅是一部考據嚴謹、論述清晰的宏觀社會學報告,
更細緻描繪出將近一個世紀以來的世代面貌。
世代差異不是個人臆測,而是科學事實,但和網路趣味測驗上的描述絕對不同。藉由時間跨度近100年、樣本數高達3,900萬人的大型綜合統計分析,本書首度揭露不同世代的價值觀、集體心理狀態、共同面對的機會與困境,還有他們對未來的抉擇。
在作者的研究中,當今人口可大致劃分為六個世代,隨著科技創新,這六個世代的社會文化規則也跟著改變,逐漸形塑出目前的世界。不過,世代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在過去,有關世代變遷的古典理論幾乎把「重大事件」視為唯一因素,然而作者提出了另一個更為關鍵的原因──科技。
本書分析數十年來收集的龐大數據,讓我們能比過去更全面、也更精準地看出世代差異,這些數據清楚顯示:不論態度、人格特質、行為模式、教育或人生步調都有大幅改變。2013年後出生的世代,童年和1940、1950沉默世代的童年大相徑庭;大部分是鑰匙兒童的X世代,難以了解Z世代的青春期都關在房裡做些什麼;千禧世代青年的職場經驗,和嬰兒潮世代的同齡者更是南轅北轍。
從世代和文化變遷中,我們也可看出七種趨勢。分別是:1. 遠距工作。2. 重視安全空間與言論。3. 勞動人口從千禧世代變成Z世代占多數,管理者要重新學習與員工相處。4. 一切都泛政治化。5. 年輕人越來越憂鬱,員工也越來越常為心理健康議題發聲。6. 各領域的權威結構扁平化,主管和員工的界線變得模糊。7. 非二元性別在未來逐漸增加。往後幾年,這些趨勢將持續形塑商業和投資的面貌,更預示了全球社會在未來幾十年的重大改變。
在愈趨對立的年代,分辨哪些世代差異是事實、哪些是迷思,比過去更加重要,因為世代差異的影響無遠弗屆,小至個人的家庭關係、職場生態、心理健康,大至一國的公共論述、政治現象、經濟政策,都無法擺脫世代的影響。研究世代差異是為了理解,而非批評。與其爭辯是否一代不如一代,更有建設性的作法是回顧每個世代如何面對文化變遷,在此過程中又如何改變下一代。越是了解不同世代的想法,越能體悟其實人人都在同一艘船上。唯有看見不同世代的真實差異源由,我們才有可能迎接未來的轉型。
- 封面
- 目錄
- 1 世代如何形成?為何值得關注? The How and Why of Generations
- 造成世代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 我們如何找出世代之間真正的差異?
- 如果我覺得自己不像千禧世代,我還算千禧世代嗎? 27
- 真的能劃分出不同世代?是誰的錯?
- 未來要走向何方?
- 2 沉默世代(1925–1945年生) Silents (Born 1925–1945)
- 平權革命
- 別怕早早成家
- 搖滾中學 (Rock’n’ Roll High School)
- 沉默世代在政治上並不沉默
- 資深沉默世代的投票傾向
- 沉默世代的心理健康狀態令人驚豔
- 插曲:愛滋病大流行
- 3 嬰兒潮世代(1946–1964年生) Boomers (Born 1946–1964)
- 現代個人主義的誕生
- 婚前性行為
- 嬰兒潮家庭
- 吸毒、喝酒、抽菸酷得多了
- 《選舉權法》之後:嬰兒潮世代的美國黑人
- 女性:兔女郎問題
- #MeToo之前的Me Too
- 嬰兒潮世代的政治參與
- 嬰兒潮世代的憂鬱
-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 插曲:911事件與新戰爭
- 4 X世代(1965–1979年生) Generation X (Born 1965–1979)
- 在網路上,沒人知道你是條狗
- 電視世代
- 父母離異的一代
- 鑰匙兒風潮的興衰
- 結婚、性愛、生小孩 ── 未必按照順序
- 我最棒!
- 富豪名流的生活方式
- 歡迎來到1990年代:頹廢風、饒舌與惡煞
- 從廚房雜工到科技新貴
- 憂鬱一族 ── 真的嗎?
- 誰也不信
- 我們能不能好好相處?
- 隨便啦
- 天天都是地球日
- 愛勝過一切
- 不准這樣講!
- 雷根世代
- 抱歉,你擋了我的路
- 插曲:金融海嘯及其餘波
- 5 千禧世代(1980–1994年生) Millennials (Born 1980–1994)
- 一夫當關
- 如果世界由我統治,一定比現在更好
- 天天上網
- 人人都該上大學
- 千禧世代阮囊羞澀?
- 為什麼千禧世代明明不窮,卻總是覺得自己窮?
- 晚婚婚宴上的酪梨土司
- 出生率驟降
- 性:性氾濫抑或性貧乏?
- 失去信仰
- 消極冷漠或衝鋒陷陣?千禧世代的政治參與
- 千禧世代的投票傾向
- #BlackLivesMatter
- 先飛揚,後失落:千禧世代的心理健康
- 插曲:新冠肺炎疫情
- 6 Z世代(1995–2012年生) Generation Z (Born 1995–2012)
- 我的性別比你的性別更流動
- 我是LGB:性傾向和擁有同性性伴侶的趨勢
- 性衰退
- 慢慢來
- 再等等吧:結婚生子
- 不可以這樣講!
- 保持安全
- 我快死了:種族歧視與司法不公
- Z世代的心理健康狀態令人憂心
- Z世代的心理健康出了什麼問題?
- 習慣不健康
- 一切都在崩壞
- 外在環境對我不利
- 抗拒妥協
- 不再政治冷漠
- 左派情緒低迷
- 新冠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
- 7 兩極世代(2013–2029年生) Polars (Born 2013–2029)
- 好消息
- 隨時不離平板
- 疫情期間的兒童心理健康
- 8 未來 The Future
- 工作的未來
- 家庭的未來
- 政治的未來
- 種族的未來
- 宗教的未來
- 經濟的未來
- 世代的未來
- 謝辭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700
單本電子書
NT$
49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