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台灣野植,我們來了!
醉心於土地的萬生萬物,一位廚人+一位草茶人,大旗一揮,尋覓了同樣喜歡山林戶外的山岳攝影師、資深飲食編輯、設計與插畫家、策展企劃者,從草稿開始書寫,勾勒台灣野植的風味圖譜。
魚腥草、月桃、構樹、茄苳、刺蔥、破布子……
原來是什麼滋味?當人類運用烹調、發酵、糖漬、乾燥、煙燻等技藝後,從自然到文明,又會有何美妙的變化?
取自生活裡常見的:根 、莖、花、果、葉、籽、芽,以味道與美梳理,深入野生植物的感性與理性理解───
野之味:酸甜苦鹹鮮
舌之感:滑澀辛
刊名取名為《iá》(讀音一ㄚˋ),為台語「野」之意,欲以第一期拋磚引玉,談植物裡的「鮮味」(Umami),除了系統性的刊物呈現外,也希望這裡能成為台灣野植風味的交流平台,追溯、梳理、延展、拓荒,島嶼的豐富滋味。
野生野味,生生不息。
舌之感:滑澀辛
刊名取名為《iá》(讀音一ㄚˋ),為台語「野」之意,欲以第一期拋磚引玉,談植物裡的「鮮味」(Umami),除了系統性的刊物呈現外,也希望這裡能成為台灣野植風味的交流平台,追溯、梳理、延展、拓荒,島嶼的豐富滋味。
野生野味,生生不息。
- 國際飲食潮流 世界為什麼採集?(第3頁)
- 植物學家的風味觀點:董景生專訪(第11頁)
- 為什麼要創辦這本雜誌?聽聽兩位採集狂怎麼說(第20頁)
- 日常裡的野草鮮(第30頁)
- 魚腥草 Fishwort(第38頁)
- 月桃 Shell ginger(第50頁)
- 破布子 Cummingcordia(第62頁)
- 刺蔥 Ailanthus prickly(第70頁)
- 構樹 Paper mulberry(第80頁)
- 茄苳 Bishop wood(第90頁)
- 採集倫理 Forager Ethics(第102頁)
- 參考資料 References(第106頁)
紙本書 NT$ 500
單本電子書
NT$
35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