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科學警示生存:科技與環境的對抗
  • 點閱:2
  • 作者: 李牧皖編著
  • 出版社:千華駐科技
  • 出版年:2024
  • EISBN:9786263825123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94698

《科學警示生存:科技與環境的對抗》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科普書籍,內容旨在提醒人們關注科技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相互關係。
書籍以前言作為開端,引出了本書所要探討的主題。接著,在第一部分「科學的危害」中,作者透過一系列生動的例子,揭示了科技對人類與環境帶來的潛在威脅。例如,克隆動物未老先衰、絕緣體也會導電等現象都警示著我們科技的錯誤應用可能對生物和環境造成的嚴重危害。
第二部分「科學的誤會」則透過一系列有趣的事例告訴讀者,科學世界中也存在著許多常見的誤解和謬誤。例如,北京時間並非源自北京,地球上最大的山脈並不在陸地上等。這些誤會既引人入勝又耐人尋味,帶領讀者重新思考科學知識與真實世界之間的關係。
《科學警示生存:科技與環境的對抗》透過生動有趣的敘述和深入淺出的解釋,使得艱澀的科學知識變得易於理解和接受。書中還包含了大量的圖片和例子,便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內容。
這本書不僅適合普通讀者閱讀,也是學生、教育工作者以及對科學和環境保護感興趣的人士的必備之作。它提醒我們,科技的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相結合,人類需要正視科技所帶來的挑戰,並以合理的方式應對這些挑戰。

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不能忽視科技與環境之間的對抗。《科學警示生存:科技與環境的對抗》將引領我們思考,如何在追求科技進步的同時保護地球環境,共同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讓我們共同關注科技對生存的警示,為我們的未來做好準備。
第三部分「科技的怪圈」深入探討了科技發展所面臨的一些困境和矛盾。例如,轉基因工程的失誤、濫用抗生素釀苦酒等問題都揭示了科技發展中的一些錯誤和挑戰。透過這些案例,讀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科技發展對人類和環境可能帶來的複雜影響。

  • 前言
  • 一、科學的危害
    • 克隆動物未老先衰
    • 絕緣體也會導電
    • 人與病毒是對抗還是合作
    • 不該追求的「純淨」
    • 外來物種面前的平常心
    • 小生物闖大災禍
    • 探測衛星為何「失蹤」
    • 溫室效應也是「雙刃劍」
    • 從砒霜到尼古丁
    • 不可忽略的「噪光汙染」
    • 電腦「殺手」害人身心
    • 軍人也要懂科技
    • 科技發展的怪圈
    • 「納米」有益也有害
    • 又恨又愛的靜電
    • 氟利昂史浮沉
    • DDT破壞生態
    • 生態災難人自作孽
    • 濫用抗生素釀苦酒
    • 不可忽視的動物入侵
    • 不可忽視的植物入侵
    • 轉基因工程的失誤
    • 維C不是萬靈丹
    • 影印機面前的憾事
  • 二、科學的誤會
    • 寄居蟹不是蟹
    • 不是魚的文昌魚
    • 青少年不宜常穿旅遊鞋
    • 咖啡不宜多喝
    • 冰淇淋不是「舶來品」
    • 吃水果不能替代吃蔬菜
    • 綠豆芽太長了不好
    • 酸牛奶不是發酸的牛奶
    • 刷牙並非沒有學問
    • 魚骨鯁喉不能強咽
    • 不要喝泡得過久的茶水
    • 常作深呼吸對健康不利
    • 萬能膠並非萬能
    • 不要用裝服裝的塑膠袋裝食品
    • 電腦也要防雷擊
    • 用藥不慎會導致營養不良
    • 開刀不用手術刀
    • 吃並不比睡更重要
    • 電視天線並非架得越高越好
    • 有腿無輪的車
    • 最早的汽車不燒油
    • 「點石成金」並非只是空想
    • 人們生活少不了二氧化碳
    • 墨也能治病
    • 用微波爐熱飯不會損害健康
    • 清晨的空氣並不新鮮
    • 垃圾不是廢物
    • 噪音不全是有害的
    • 最容易解渴的不是飲料
    • 一年並非只有365天
    • 血型也能變異
    • 不用電的家用電器
    • 天熱不要猛降溫
    • 不花錢的照明光
    • 洗衣機洗衣服有講究
    • 智商不等於智力
    • 洗淨的雞蛋反而容易壞
    • 鉛筆不是用鉛做成的
    • 不可小看的牙齒
    • 顏料並非就是染料
    • 有些人不適合大笑
    • 神童並不神奇
    • 低血壓不是貧血
    • 腦袋大小與智力無關
    • 橄欖油不是從橄欖中榨出來的
    • 黑芯香蕉不是爛香蕉
    • 從年輪數樹齡並不十分準確
    • 用牙刷刷牙不一定能防齲
    • 雞蛋不宜多吃
    • 雞蛋最好不要生吃
    • 人不吃的霉糧別喂雞
    • 爛果剔淨了也不要吃
    • 水果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 巧食肥肉不會長胖
    • 罐頭食品不宜多吃
    • 過敏食物未必要終身忌食
    • 不要喝煮沸時間過長的開水
    • 吃醬油不會使皮膚變黑
    • 冬季烤火也有講究
    • 手指輕微損傷並非輕傷
    • 多喝純淨水並不好
    • 北京時間並不從北京發出
    • 癌症病人要忌口不完全正確
    • 地球上最大的山脈不在陸地上
    • 不只是老人才需要鍛鍊身體
    • 2月30日並不是沒有出現過
    • 吃生薑並非沒有禁忌
    • 秦皇島曾經是個島
    • 睡眠不能太多
    • 一天並不總是24小時
    • 男女腦部的構造是不同的
    • 天熱灑水並不能降溫
    • 不要經常聽「隨身聽」
    • 颶風的中心很平靜
    • 長高沒有訣竅
    • 雪不是冰凍的雨
    • 謹防殺蟲劑中毒
    • 海市蜃樓不只是發生在海面或沙漠上
    • 不是每個人都會休息
    • 自動氣象站並非全自動
    • 帶蟲眼的蔬菜不一定無農藥
    • 指南針並不指向正南方
    • 磁療並非萬能
    • 石棉不是棉花
    • 平常的唾液不平常
    • 月亮並非不會消失
    • 豬肉並不是越新鮮越好
    • 蔚藍的天空沒有藍色氣體
    • 鍛鍊身體要有選擇性
    • 北極星的稱號不會永遠屬於小熊座α星
    • 抽菸不能提神
    • 天文臺不是氣象臺
    • 臺風並非有百害而無一利
    • 天上靜止衛星並非靜止不動
    • 天上掉餡餅並不是不可能
    • 寒潮不是寒流
    • 水星無水
    • 恆星不恆
    • 不可能有「金星人」
    • 新星不是新的恆星
    • 空氣中的氧氣不會用完
    • 航空航天飛機不是航天飛機
    • 「救星」出現已不再是幻想
    • 海與洋不一樣
    • 海面跟陸地一樣有起伏
    • 月非中秋明
    • 太陽並非不會熄滅
    • 人造衛星不會掉下來
    • 行星不會「眨眼睛」
    • 地球不像地球儀那樣圓
    • 雨水不能喝
    • 空氣熱並不是太陽曬成的
    • 南北極並非是不毛之地
    • 海水不只是呈現藍色
    • 月亮不會跟人走
    • 臺風眼裡沒有大風
    • 冰雹並非出現在冬天
    • 涇渭並不分明
    • 不能用汙水直接澆田地
    • 黑海不是海
    • 世界各地的石油不一樣
    • 地震並非一無是處
    • 長江曾經向西流
    • 北迴歸線並非靜止不動
    • 地球最熱的地方不在赤道
    • 梁山泊已不復存在
    • 獅子座流星雨並非來自獅子座
    • 海岸線不是一成不變的
    • 海洋下面並非一片寂靜
    • 最大的沙漠過去並非是不毛之地
    • 稀有金屬並不都稀有
    • 機器人不會統治人類
    • 石頭、玻璃和布有關係
    • 最耐高溫的礦物不是鎢
    • 不是絕緣材料的塑料
    • 有機玻璃不是玻璃
    • 陶瓷不再是易碎品
    • 農曆不是陰曆
    • 弟弟有可能比哥哥年齡大
    • 不用輪子行走的火車
    • 飛艇沒有過時
    • 無聲手槍並非無聲
    • 力氣大不一定能當拔河冠軍
    • 機器人不像人
    • 飛機拉的尾煙不是煙
    • 子彈不比聲音跑得快
    • 聲音也會拐彎
    • 火箭和導彈並非一回事
    • 罈子砸在雜技演員頭上不會有事
    • 同一物體在飛機和在地面上長度不一樣
    • 爆米花不是在鐵筒內長大的
    • 冰不只有一種
    • 水滴石穿並非全是水的功勞
    • 海水結冰後又融化的水不是鹹的
    • 高空行走並不神祕
    • 飛機上的黑匣子並不是黑色的
    • 合金並非無「記性」
    • 汽水不是「吸」進嘴裡的
    • 用冷水製冰並非比熱水凍結快
    • 玻璃並非不能被水溶解
    • 潤滑劑不僅僅是固體或液體
    • 除草劑也會危害莊稼
    • 棉花可以變炸藥
    • 燙金大字並非是用黃金做成的
    • 金屬礦產不全是固態
    • 大蘇打與小蘇打不是一回事
    • 純酒精不能殺菌
    • 燒鹼與純鹼不是一回事
    • 血液不再只是紅色的
    • 乾冰不是冰
    • 水晶並非生在水裡
    • 香水和花露水並非無區別
    • 玻璃鋼不是鋼
    • 0不僅僅是表示沒有
    • 「+」不僅僅是加號
    • 食物吃得太精沒好處
    • 口服液不能喝出「神童」來
    • 白蛋白不是營養品
    • 食物纖維並非可有可無
    • 物體有時也會不點自燃
    • 未煮熟的豆漿不能喝
    • 並非所有的孩子都能打預防針
    • 乳牙齲壞後並非不需要治療
    • 無脂食品不是肥胖的剋星
    • 被毒蛇咬傷後不要奔跑
    • CT並非萬能
    • 不要因噎廢食
    • 不要用手揉掉進眼裡的異物
    • 流行性感冒不等於普通感冒
    • 不可忽視青黴素過敏試驗
    • 不可過度抑酸
    • 摘除白內障不必等成熟
    • 人體不能缺少微量元素
    • 測血壓不需要「男左女右」
    • 牛奶不能當水喝
    • 不可濫用抗生素
    • 不要單側嚼食
    • 看牙不當易得傳染病
    • 過節不要大吃特吃
    • 吃冷飲不要無節制
    • 不要迷信「特效藥」
    • 用頭頂球不會得腦震盪
    • 得了骨質增生不一定會癱
    • 創可貼並非萬能
    • 莫拔「虎牙」
    • 不要小看了蒼蠅的病菌汙染
    • 不要把樟腦丸放進少兒衣物中
    • 空氣濕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好
    • 炎症並非都是感染引起的
    • 進口藥不一定適合中國人
    • 浮腫並不都是病
    • 心電圖正常不等於沒有心臟病
    • 旅行者腹瀉並非只是「水土不服」
    • 小腿抽筋不會直接傷害身體
    • 不要只吃植物油
    • 光合作用不是綠色葉子的專利
    • 獨木並非不成林
    • 花不全是香的
    • 無花果並非不開花
    • 棉花不全是白的
    • 菸草不全是害
    • 壽命最長的種子不是古蓮子
    • 植物不是啞巴
    • 夜來香並非只在夜晚開放
    • 聖誕花的「花瓣」不是花
    • 馬蹄蓮花不是花
    • 不要把仙人掌的莖當成葉
    • 植物並非不會吃葷
    • 蚜蟲家族不全是害蟲
    • 最大的蛇不是大蟒蛇
    • 大蚌不一定會長出大珍珠
    • 蟬並非被嚇得屁滾尿流
    • 蜉蝣並非朝生暮死
    • 蜘蛛不是昆蟲
    • 「美人魚」不是魚
    • 世上最大的動物不是恐龍
    • 鯊魚並非都吃人
    • 活蚯蚓不能直接喂家禽
    • 鯊魚不怕紅色
    • 蝴蝶的幼蟲不是益蟲
    • 狐狸不是一種動物
    • 寒號鳥不是鳥
    • 白蟻不是螞蟻
    • 猴子並非在找虱子吃
    • 金魚並非沒有牙齒
    • 不用顯微鏡就可以看見的細胞
    • 馬蜂蜇人後不會死
    • 馬蜂不是害蟲
    • 鴛鴦並非是鳥中忠貞伴侶
    • 毒蛇不纏人
    • 孔雀開屏不是在比美
    • 「花大姐」不是害蟲
    • 鳳尾魚並非沒有爸爸
    • 小魚並非不能吃大魚
    • 植物並非沒有胎生的
    • 蜻蜓不會吃尾巴
    • 海馬與馬不是親戚
    • 冬蟲夏草不是「雙棲明星」
    • 世上沒有山鷹
    • 海象和企鵝不為鄰
    • 並非只吃素的大熊貓
    • 黃鱔並非沒有鱗
    • 河蟹的老家不在河裡
    • 並不橫行的和尚蟹
    • 小白兔的眼球不是紅色的
    • 雜交動物不是新動物
    • 魚龍和翼龍不是恐龍
    • 黃鼠狼不是有害動物
    • 公牛不會分辨顏色
    • 海綿不是植物
    • 落葉並非是天涼造成的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245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