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歡迎進入聲彩繽紛的世界!閱讀以後,你的生活將從此妙趣痕聲!
「聲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物理現象。從本質來看,聲音就是一種波動,所以不僅蟲鳴鳥叫是聲音、音樂是聲音,甚至是地震都是一種聲音。生物們藉由聲音來傳遞訊息,而人們更是利用聲音來探索世界、傳遞感情。隨著人們在聲音之旅的旅程中邁進,這個世界也愈來愈繽紛多彩。
 
●音樂的本質是聲波,這種波動真的可以感染我們的情緒?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知道情緒是怎麼來的。情緒是由我們大腦中的「邊緣系統」受到刺激之後,透過神經系統或內分泌系統產生應對的結果。科學家們透過腦造影實驗發現,當人們受到音樂這種抽象的聲音刺激之後,受試者大腦中掌管多巴胺分泌的區域會有明顯的活躍,這就證明了音樂是可以影響情緒的。

 
●誰說傷心的人別聽慢歌?傷心的人更應該聽慢歌!
誰這麼大膽敢質疑五月天!?當然是有專業才敢大聲。這個理論可以從三方面來講。在生物因素上,悲傷音樂元素可以引發一連串生理反應來影響情緒。在心理與社會因素上,人們會因為自己的悲傷與悲傷音樂產生了共鳴,或者因為悲傷音樂轉移了我們糾結情緒,而使心情得到改善。在文化因素上,音樂可以讓我們與歌曲意境共情,當我們能以有安全距離的位置感受悲傷,再加上豐富的想像力,就能讓我們產生悲天憫人的感受,如此一來也就達到撫慰的效果。
 
●預測地震有可能嗎?聽聽地球的歌聲吧!
地震的本質其實就是地殼釋放能量產生出波動,也就是說,它正是地球的聲音。那麼地震有可能預測嗎?很遺憾的,非常難。但是,我們卻可以預警。當地震發生時,我們可以透過各個地點地震儀取得的波動數據,來對這場地震做全身檢查預測出各個地區可能的震度與災情,並在主震到達之前的簡短時間內提出警報。當然,這樣的預判還必須以從古至今的地震數據作為參考。也就是說,地震預警不僅僅是對當下地球歌聲進行解析,還必須充分閱讀過去的樂譜。
 
本書收錄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探索基礎科學講座」的演講內容,先從聲音的物理性質切入,說明各種樂器的發音原理;接著介紹音樂製作的流程與重點;再透過心理學的研究剖析聲音對情緒的影響;並說明研究人員如何利用地震儀來聆聽地球的聲音;而聲音在各種脊椎動物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是顛覆你對於動物叫聲的理解;此外,利用聲音的物理性質,人們不僅能夠將其用於海洋的探測,甚至能讓光與聲音互相轉換,讓我們看見聲音聽見光
 
當你「聆聽」完這首由各個領域交織而成的知識交響曲,你不僅會對聲音的奇妙與多樣感到驚奇,更會發現這個聲聲不息的世界是如此地美麗。

作者簡介

 探索基礎科學系列講座 簡介
 
自1825年起,英國王家科學院舉辦了「王家科學耶誕講座」,以富有教育性、趣味性的方式,將科學知識介紹給社會大眾,提升英國學子、民眾的科學素養。無數的學者曾在此講座中講授科學知識,而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暫停舉行外,這一具有古老傳統的科普講座,至今仍持續不斷。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自2009年起,師法「王家科學耶誕講座」,舉辦「探索基礎科學講座」,借重學養與教學俱佳的科學大師們開講,與有志探索科學世界的朋友們共聚一堂。講座的主題與基礎科學知識緊密相連,每期輪流就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各學門開闢講題,講師們仔細清楚的解說科學原理,許多非科學背景的聽眾們,也能迅速的進入科學世界,體會探索知識的樂趣。 
 
本期講者:蔡振家(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楊敏奇(德國msm-production音樂製作人/大米音樂總監)、李承宗(東海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馬國鳳(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黃千芬(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李百祺(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 推薦序 妙趣痕聲的繽紛世界
  • 序 科學是文明的DNA
  • CH 1 樂器與嗓音的物理/蔡振家
    • 前 言
    • 打擊樂器的固有振態
    • 撥弦樂器的音色
    • 擦弦樂器與自激震盪
    • 管內聲波與邊界條件
    • 簫笛類樂器的噴流與聲波發射
    • 簧片類樂器與諧音的產生
    • 聲帶與嗓音之謎
    • 結語:實用與趣味
  • CH 2 音樂製作:聲音的錄製與有趣的混音/楊敏奇
    • 前 言
    • 做音樂前需要思考的幾件事
    • 音樂錄製的地圖:訊號流
    • 開始錄製你的第一部作品
    • 要如何進入混音師這個產業
    • 結 語
  • CH 3 誰說傷心的人別聽慢歌──談音樂、情緒與大腦/李承宗
    • 前 言
    • 以生物演化的觀點來思考人類的音樂行為
    • 傷心的人為什麼喜歡聽悲傷的音樂
    • 大腦如何處理音樂引起的情緒反應
    • 音樂對人類社群的重要性與意義
    • 結 語
  • CH 4 地球聽診器/馬國鳳
    • 前 言
    • 用欣賞音樂的角度來理解地震學家的工作
    • 如何分辨地震波與其他振動
    • 關於地球聽診器的故事
    • 推動地震儀發展的因素
    • 地震可以預測嗎
    • 地球聽診器也是房子問診的神器
    • 如何研究地震儀問世前的地震
    • 為何地震總是一再地發生
    • 從地震模型中尋求避災之道
    • 地震情境模擬
  • CH 5 聲音在脊椎動物生活中所扮演的多樣角色/嚴宏洋
    • 聲音的功能
    • 魚類發出的聲音
    • 兩棲類發出的聲音
    • 爬蟲類所發出的聲音
    • 鳥類發出的聲音
    • 哺乳類發出的聲音
    • 結 語
  • CH 6 用聲音看海洋/黃千芬
    • 前 言
    • 為何在海洋中要使用聲音
    • 如何用聲音看海洋
    • 聲音在海洋中看到什麼
    • 水下全球觀測網
    • 現今水聲研究與應用的前沿議題
    • 未來展望
    • 結 語
  • CH 7 看見聲音聽見光──光與聲音在生物醫學的應用/李百祺
    • 前 言
    • 光聲現象的發現
    • 聲光效應的調變
    • 雷射─超音波技術
    • 光聲影像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
    • 光聲影像對比劑
    • 光聲影像在臨床上的應用
    • 未來展望
  • 附 錄
    • 參考資料
    • 圖片來源
  • 版權宣告
  • 封 底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85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