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話心理學
-
點閱:1260
321人已收藏
- 作者: 牧之, 偉偉作
- 出版社:海鴿出版社
- 出版年:2013
- 集叢名:笑話很多學:4
- ISBN:9789865951443
- 格式:PDF,JPG
- 頁數:212
- 系列書: 笑話很多學,本系列共4本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13
內容簡介
■拋開高深莫測的理論,讓你從生動而有趣的笑話中,學習到許多關於心理學的知識。
我們編著本書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把心理學還原為生活,讓心理學以自然生動與平易近人的姿態,呈現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讓更多的讀者可以瞭解心理學的本質,並且輕鬆的掌握許多關於心理學的知識。
■本書就是一本「不用費力,就可以讀懂」的「心理學」!
提起心理學,有人把它看得玄虛奧妙、深不可測;有人認為心理學就是猜測別人的思想。其實,這是對心理學極大的誤解。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它與相面測字、算命卜卦等江湖騙術是根本不同的。心理學不僅涉及人類的不同生活領域,也吸納不同的學科知識,是一門百川交匯的綜合性學科。可以說,哪裡有人,哪裡就有心理學!
■心理學的全部原理,都是來自於實際的生活!
對於很多人而言,雖然他們知道心理學是一門學問,但是對於其中的理論邏輯,卻從未知曉。因此,心理學有如天上的神明,雖然被很多人叩拜,但是它的理論精髓,卻從未到達人心。本書遵照寓教於樂的原則,以笑話觸摸心理學的精髓,這種立意一是希望讀者在開懷的瞬間,可以透析心理學的理論內涵與實踐價值;另一方面,心理學並非無法體察,它隱在談笑間和幽默處,正是一般人經常在不經意之間所流露的哲思洞見。
- 前言(第3頁)
- 第一章:認知心理學(第11頁)
- 人性定理:人都是服務於自己的(第12頁)
- 歸因理論:個體推斷和解釋他人及自己行為原因的現象(第15頁)
- 隧道視野效應:認知的提高在於環境的開放性(第18頁)
- 鏡像效應:他人即自我認知的鏡子(第21頁)
-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總是占據著主導地位(第24頁)
- 近因效應: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占了主體地位(第26頁)
- 暈輪效應:為什麼明星總是有很多緋聞(第29頁)
- 心理定式:都是思維慣性惹的禍(第32頁)
- 巴納姆效應:為什麼你會迷信星座運勢(第34頁)
- 雞尾酒會效應:你總是聽到你想聽到的(第38頁)
- 銳化效應:為什麼企業傾向於聘用 有共同願景的員工(第41頁)
- 第二章:記憶心理學(第43頁)
- 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為什麼重複是記憶的良策(第44頁)
- 自我參照效應:當記憶與自我相連結時,記憶效果會更好(第46頁)
- 既視感:你為什麼會對某些事物、某個場景感到似曾相識(第49頁)
- 目擊證人的記憶:證人真的陳述了事實的真相了嗎(第52頁)
- 第三章:人格心理學(第55頁)
- 人格面具:虛偽是社會對人的必然要求(第56頁)
- 毒氣效應:平時溫順,偶爾發怒(第59頁)
- 角色效應:為什麼說「人生如戲」(第62頁)
- 逆反效應:對外界的情感與行為做出負向心理反應(第65頁)
- 第四章:情緒心理學(第67頁)
- 證實性偏見:為什麼你會覺得在某一天壞事不斷(第68頁)
- 共識偏見:人們不自覺地把自己的認識強加給別人(第71頁)
- 「ABC理論」:你為什麼不快樂(第73頁)
- 不合理認知模式特徵之一:絕對化要求(第76頁)
- 不合理認知模式特徵之二:以偏概全(第78頁)
- 不合理認知模式特徵之三:糟糕至極(第80頁)
- 酸葡萄效應:低估未擁有之物(第83頁)
- 甜檸檬效應:高估已擁有之物(第85頁)
- 踢貓效應:為什麼你總會傷害愛你的人(第87頁)
- 焦點效應:為什麼你常常會庸人自擾(第89頁)
- 第五章:心理治療(第91頁)
- 逃避性心理防禦機制:壓抑(第92頁)
- 逃避性心理防禦機制:否定(第95頁)
- 逃避性心理防禦機制:退回(第98頁)
- 逃避性心理防禦機制:潛抑(第100頁)
- 自騙性心理防禦機制:反向(第102頁)
- 自騙性心理防禦機制:合理化(第104頁)
- 自騙性心理防禦機制:隔離(第106頁)
- 自騙性防禦機制:理想化(第108頁)
- 攻擊性心理防禦機制:轉移(第110頁)
- 攻擊性心理防禦機制:投射(第113頁)
- 代替性心理防禦機制:幻想(第115頁)
- 第六章:行為心理學(第117頁)
- 動機:事件的性質並不完全取決於結果,還取決於動機(第118頁)
- 社會學習理論:學習是人的本能(第122頁)
- 強化理論:如果你希望某個行為重現,便對其進行獎勵(第125頁)
- 一致性理論:人們為什麼選擇世界名勝為目的地(第128頁)
- 自我實現的諾言:心想事成的秘密(第131頁)
- 路徑鎖定效應:人們很難改變已形成的行為規劃(第135頁)
- 超限效應:不妨見好就收(第138頁)
- 過度理由效應:止步於顯而易見的外部原因(第141頁)
- 潘朵拉效應:不禁不為、愈禁愈為(第143頁)
- 第七章:成功心理學(第145頁)
- 自我效能感:努力與否取決於對結果的期望(第146頁)
- 自我妨礙:為什麼學生們在考試前仍然在玩樂(第149頁)
- 拱道效應:即使並非出自名校,也仍然有出頭之日(第152頁)
- 醞釀效應:為什麼你會在不經意中豁然開悟(第155頁)
- 桑代克試誤說:人類學習的本能從何而來(第158頁)
- 自我選擇效應:將選擇堅持進行到底(第162頁)
- 第八章:人際關係心理學(第165頁)
- 印象管理:如何提高你面試成功的機率(第166頁)
- 包裝效應:為成功而打扮(第169頁)
- 投射效應:以己度人的認知障礙(第172頁)
- 社會背景效應:背靠大樹好乘涼(第175頁)
- 名片效應:相似的態度和價值觀有助於建立優質人際關係(第177頁)
- 態度效應:像自己希望的那樣對待周圍的人(第179頁)
- 保留面子效應:留了面子,贏了人心(第181頁)
- 改宗效應:先反對後同意的積極效用(第183頁)
- 變色龍效應:模仿他人的身體語言,你會更受歡迎(第186頁)
- 海格力斯效應:冤冤相報、致使仇恨越來越深(第189頁)
- 第九章:社會心理學(第191頁)
- 構造社會現實:人們難以客觀地反映社會現實(第192頁)
- 親社會行為:樂於助人是人類的天性(第194頁)
- 場化效應:群體心理場所產生的效應(第197頁)
- 標籤效應:被「標籤」出來的英雄(第200頁)
- 社會傳統的是如何形成的(第203頁)
- 迴力鏢效應:受眾不是被動的「槍靶」(第206頁)
紙本書 NT$ 149
單本電子書
NT$
10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13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13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