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領導人接頭的地點要選在公眾地方,等候時間不要超過十分鐘
★ 要擺脫特務的跟蹤
★ 如用電話約見,無論日期和時間都要減一
★ 不要與不是直接聯繫的同志打招呼
★ 記著,在會面中不要查問無關的人物和事情,黨自會讓你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事
1950年代,中共中央以「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建黨十六字方針,陸續在香港透過隱蔽的「灰校線」發展地下黨員。有別於「紅校線」,灰校線的社團不在社址內展示國旗和毛主席像,打扮成普通社團般運作,以吸引更多學生加入。本書作者梁慕嫻畢業於香島中學,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成為一名忠貞的地下黨員,受黨的教育及安排,奪取「學友社」內的領導權,並與黨員同志結婚。她為何最終能看透共產黨的黑暗,毅然分道揚鑣,徹底擺脫黨的控制,並矢志將地下黨組織及成員公開昭告世人?她說:「寫,是了斷,也是清洗污垢的最好辦法,更是揭露真相的最好途徑。」
本書以近三十萬字篇幅,詳細揭露中共地下黨的內部組織與運作,細述當年在港親眼見證共產黨奪權及六七暴動的始末!
本書特色
★「學友社」前社長、前中共香港地下黨員梁慕嫻以親身經歷揭露中共地下黨在港內部組織與運作
★余子麟牧師、洪予健牧師、資深媒體人楊憲宏、《上報》主筆李濠仲、丘慧芬教授、麥海華教授、沈旭暉教授——跨領域專序推薦
各界推薦
余子麟牧師、洪予健牧師、資深媒體人楊憲宏、《上報》主筆李濠仲、丘慧芬教授、麥海華教授、沈旭暉教授
——跨領域專序推薦——
- 序/余子麟
- 序/楊憲宏
- 序/丘慧芬
- 序/李濠仲
- 序/洪予健
- 序/麥海華
- 序/沈旭暉
- 楔子
- 第一章 被染紅了的家
- 一、搬家
- 二、與聖母的約會
- 三、父親與母親
- 四、哥哥們
- 第二章 紅色孤島——香島中學
- 一、入學
- 二、朱榮楷
- 三、香島生活點滴
- 四、憶老師
- 五、革命的招手
- 六、結語
- 第三章 中共地下黨的灰色外衣——「學友中西舞蹈研究社」
- 一、初進學友社
- 二、我與司徒華先生
- 三、接關係
- 四、領導黨員
- 五、基層黨員
- 六、結語
- 第四章 職業‧婚姻
- 第五章 六七暴動
- 一、前言
- 二、學友社的參與
- 三、黨化教育
- 四、我所知道的《青年樂園》
- 五、六七暴動中的地下黨
- 六、暴動之後
- 第六章 七○年代的香港大專學運
- 民主自由派
- 國粹派
- 第七章 移民事件
- 第八章 加國生活
- 一、初始印象
- 二、謀生
- 第九章 因病尋「主」的經過
- 一、病中看到「異象」
- 二、「八九‧六四」
- 三、離婚
- 四、「信」便得救
- 五、為主而活
- 六、香港民主運動
- 七、後記
- 第十章 最後的話
- 一、心願
- 二、我與臺灣
- 三、偽愛國主義
- 四、總結
- 附錄一 為了戰鬥的紀念/梁慕嫻
- 附錄二 藝術創新不能凌駕歷史事實——談《憂鬱之島》引起的爭論/程翔
- 鳴謝
紙本書 NT$ 660
單本電子書
NT$
462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