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 & 重返多瓦悠蘭 【跨世代共讀經典合訂本】
-
點閱:486
47人已收藏
- 譯自: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 Notes from a Mud Hut & A Plague of Caterpillars: A Return to the African Bush
- 作者: 奈吉爾. 巴利(Nigel Barley)著 , 何穎怡譯
- 出版社:麥田出版
- 出版年:2024
- ISBN:9786263106710
- EISBN:9786263106680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185031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八○年代英美青年人手一本的暢銷經典★★★★★
◢◤◢◤◢◤一部無人能出其右的田野調查筆記◢◤◢◤◢◤
一九八○年代的奈吉爾.巴利還是個初出茅蘆的年輕學者,一位尚未下過田野的「天真的」人類學家,帶著(事後證實不僅不足還提領不出的)研究經費、打了(讓他把所有症狀得了個遍的)諸多疫苗,當然還有尚未被消磨的職業熱情,前往非洲喀麥隆的原始部落進行田野調查。在克服一連串荒謬的官僚程序之後,找到一位老是抱怨巴利不擺架子害他地位跟著低落的嚮導,結識了哪裡有酒就有他的酋長、扇椰子果肉會「好心嚼軟」才請他吃的多瓦悠婦人、騎重機四處風流(跟別人老婆)的無政府主義者、可以修好(或乍看修好)任何破銅爛鐵的新教牧師,並過著只要開車就得讓沿途任何人(連同家眷、作物、牲口)搭便車,並在車上盡情嘔吐的日子。「秩序在這裡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他還必須從多瓦悠人的幽默戲謔中挖掘他們的文化真諦。」
巴利以令人捧腹的英式幽默記錄了那段趣事不斷的經歷,將人類學家如何克服乏味、災難、生病、敵意真實呈現在讀者面前。出版後深受全球讀者喜愛,暢銷多年經典不墜,而當時所激起對田調本質的思索和辯證,隨著時代更迭,此刻回看更顯珍貴。「不同於那些嚴肅而充滿了讓外行百思不得其解的術語的人類學書,這也是一本關於人類學家自己的書。」
◢◤人類學界 天真不改傳承之作◢◤
黃道琳/前中研院民族所助理研究員、《菊花與劍》譯者 ▍導讀 ▍
趙恩潔/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辶反田野》共同主編 ▍專文推薦 ▍
強納森‧史托克(Jonathan Stock)/前英國雪菲爾大學民族音樂學教授 ▍專文推薦 ▍
林浩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芭樂人類學2》共同主編
--共感推薦
◢◤文化界 書架典藏不換回憶◢◤
董成瑜/鏡文學總經理暨總編輯
簡莉穎/大慕影藝內容總監
朱嘉漢/作家
李拓梓/專欄作家
--共讀推薦
簡莉穎:「因為天真的人類學家,考上人類學系是我高中的第一志願,輾轉來到戲劇的領域仍然持續的對人類感到好奇。這本書太好笑太自嘲了,那是真的好好平視他人與自己的文化才能長出的幽默視角。」
李拓梓:「多瓦悠蘭和當代的文化衝擊,多年後重讀依然妙趣橫生,所有有志於田野調查的朋友都該一讀。」
◢◤全球讀者捧腹激賞◢◤
「適合那些喜歡窩在現代公寓裡看研究人員在泥屋生活的讀者。」
「如果您想要進行嚴肅的人類學研究,或者客觀記錄傳教士尚未玷污的喀麥隆偏遠地區的生活,那麼這本不適合你。作者有一種非常英式的自嘲幽默,他總是出問題,要嘛是不知情的受害者,要嘛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從來不是英雄。」
「娛樂性十足,典型的英式幽默層次不窮。巴利很有文采,我覺得他如果不做人類學家,去做個小說家應該也會出色。讀這本書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跟他一起去非洲喀麥隆偏僻的窮山惡水爬高上低,和土著打成一片,受衝擊、遭磨難,然後慢慢與環境相熟,與人相親,幾乎有了『在家』的感覺——據說對於人類學者來說,一旦有這種感覺就該離開了……」
「書裡寫得精采不僅是多瓦悠人,還有形形色色的外來人:旅人、傳教士、學者、冒險家。不管誰,但凡出現在喀麥隆這個神奇的非洲國度,就天然地帶上了一種莫名的殖民主義色彩、一種文化衝突的荒誕。」
巴利以令人捧腹的英式幽默記錄了那段趣事不斷的經歷,將人類學家如何克服乏味、災難、生病、敵意真實呈現在讀者面前。出版後深受全球讀者喜愛,暢銷多年經典不墜,而當時所激起對田調本質的思索和辯證,隨著時代更迭,此刻回看更顯珍貴。「不同於那些嚴肅而充滿了讓外行百思不得其解的術語的人類學書,這也是一本關於人類學家自己的書。」
◢◤人類學界 天真不改傳承之作◢◤
黃道琳/前中研院民族所助理研究員、《菊花與劍》譯者 ▍導讀 ▍
趙恩潔/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辶反田野》共同主編 ▍專文推薦 ▍
強納森‧史托克(Jonathan Stock)/前英國雪菲爾大學民族音樂學教授 ▍專文推薦 ▍
林浩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芭樂人類學2》共同主編
--共感推薦
◢◤文化界 書架典藏不換回憶◢◤
董成瑜/鏡文學總經理暨總編輯
簡莉穎/大慕影藝內容總監
朱嘉漢/作家
李拓梓/專欄作家
--共讀推薦
簡莉穎:「因為天真的人類學家,考上人類學系是我高中的第一志願,輾轉來到戲劇的領域仍然持續的對人類感到好奇。這本書太好笑太自嘲了,那是真的好好平視他人與自己的文化才能長出的幽默視角。」
李拓梓:「多瓦悠蘭和當代的文化衝擊,多年後重讀依然妙趣橫生,所有有志於田野調查的朋友都該一讀。」
◢◤全球讀者捧腹激賞◢◤
「適合那些喜歡窩在現代公寓裡看研究人員在泥屋生活的讀者。」
「如果您想要進行嚴肅的人類學研究,或者客觀記錄傳教士尚未玷污的喀麥隆偏遠地區的生活,那麼這本不適合你。作者有一種非常英式的自嘲幽默,他總是出問題,要嘛是不知情的受害者,要嘛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從來不是英雄。」
「娛樂性十足,典型的英式幽默層次不窮。巴利很有文采,我覺得他如果不做人類學家,去做個小說家應該也會出色。讀這本書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跟他一起去非洲喀麥隆偏僻的窮山惡水爬高上低,和土著打成一片,受衝擊、遭磨難,然後慢慢與環境相熟,與人相親,幾乎有了『在家』的感覺——據說對於人類學者來說,一旦有這種感覺就該離開了……」
「書裡寫得精采不僅是多瓦悠人,還有形形色色的外來人:旅人、傳教士、學者、冒險家。不管誰,但凡出現在喀麥隆這個神奇的非洲國度,就天然地帶上了一種莫名的殖民主義色彩、一種文化衝突的荒誕。」
- 推薦序 愛上瘋狂田野:忍受荒誕是在異世界生存的基本技能
- 推薦序 人類學、文學以及遊記
- 導讀 人類學家的天真與土著的天真
- PART 1 小泥屋筆記 Notes From a Mud Hut
- Chapter 1 原因何在 The Reason Why
- Chapter 2 準備 Be Prepared
- Chapter 3 上山 To the Hills
- Chapter 4 可恥的馬凌諾斯基 Honi soit qui Malinowski
- Chapter 5 帶我去見你們的首領 Take Me to Your Leader
- Chapter 6 你的天空清朗嗎? Is the Sky Clear for You?
- Chapter 7 啊,喀麥隆:祖先的搖籃 O Cameroon, O Cradle of Our Fathers
- Chapter 8 跌到谷底 Rock Bottom
- Chapter 9 非洲總有新把戲 Ex Africa semper quid nasty
- Chapter 10 儀式與錯誤 Rites and Wrongs
- Chapter 11 雨季與乾季 The Wet and the Dry
- Chapter 12 第一批與最後一批收成 First and Last Fruits
- Chapter 13 英國異鄉人 An English Alien
- PART 2 重返多瓦悠蘭 A Plague of Caterpillars
- Chapter 1 再訪杜阿拉 Duala Revisited
- Chapter 2 進入山區 To the Hills
- Chapter 3 凱撒的物應歸給凱撒…… Rendering unto Caesar ...
- Chapter 4 再度獨當難局 Once More unto the Breach
- Chapter 5 失落的乳房切除術 The Missing Mastectomy
- Chapter 6 我來,我見,簽證 Veni, Vidi, Visa
- Chapter 7 類人猿與電影 Of Simians and Cinemas
- Chapter 8 凡有疑慮──進攻! When in Doubt — Charge!
- Chapter 9 光與影 Light and Shade
- Chapter 10 追逐的刺激 Thrills of the Chase
- Chapter 11 黑白人 The Black-White Man
- Chapter 12 一場奇特的黑色毛毛蟲瘟疫 An Extraordinary Plague of Black, Hairy Caterpillars
- Chapter 13 結束與開始 Ends and Beginnings
- 譯後謝言
紙本書 NT$ 550
單本電子書
NT$
38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