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只是標配,思考才是你的武器,
取代你的人,是會用 AI 的人!
史丹佛電腦科學專家程世嘉,
深入淺出,轉譯AI 帶來的質變,
搞懂AI世界的底層邏輯和生存法則,
讓你在工作、學習、商業上全面超車。
「Sega,一位台大/ 史丹佛高材生、Google 工程師、AI 領域創業家,是不少人面對 AI 焦慮的大海浮木。那種日以繼夜盯著 AI 發展的工作,就交給專業的他吧!世界雖快,透過 Sega 的深入淺出的轉譯,讀者的心,則可以慢!」
——簡立峰(iKala董事、Google 台灣前董事總經理)
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
底層邏輯1 機器會取代重複性「任務」,不能只當工具人
底層邏輯2 人才M型化,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底層邏輯3 不變的價值才是真正有用的寶物
底層邏輯4 AI如水電,沒它不行,有它不夠
底層邏輯5 AI可讓事務指數型成長
底層邏輯6 AI是標配,你的選配要夠厲害
底層邏輯7 AI如水電,要打開就能用
生存法則1 打不過AI的,就讓AI幫你做
生存法則2 在萬物皆可外包的時代,唯有你的腦袋不能外包
生存法則3 成為心態開放的雜學者,再將一件事做深
生存法則4 虛幻的「按讚數」會侵蝕你,別讓社群網站主導人生
生存法則5 情況未明前先躺平一下,讓科技巨頭火拚就好
生存法則6 要有自己的想法、發展只有你能做的能力
生存法則 7 批判性思考能力夠強,才能駕馭AI
強力推薦——
(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冠羣|KKBOX 創辦人
林昭陽|中華電信總經理
林憲銘|緯創集團董事長
莫綺慧|BIPO 北亞區董事總經理
陳佳文|中信金控總經理
陳炳宇|台灣大學 D-School 院長
陳秋瑜|Yourator 數位職涯平台創辦人
游名揚|雷亞遊戲執行長
黃翠慧|和通創投集團董事長
劉兆凱|東元集團副會長
鄭博仁|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
簡立峰|iKala 董事、Google 台灣前董事總經理
顏漏有|AAMA 台北搖籃計畫共同創辦人與校長
龔師賢|iKala 共同創辦人
C. Karen Liu|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
讓你在工作、學習、商業上全面超車。
「Sega,一位台大/ 史丹佛高材生、Google 工程師、AI 領域創業家,是不少人面對 AI 焦慮的大海浮木。那種日以繼夜盯著 AI 發展的工作,就交給專業的他吧!世界雖快,透過 Sega 的深入淺出的轉譯,讀者的心,則可以慢!」
——簡立峰(iKala董事、Google 台灣前董事總經理)
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
底層邏輯1 機器會取代重複性「任務」,不能只當工具人
底層邏輯2 人才M型化,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底層邏輯3 不變的價值才是真正有用的寶物
底層邏輯4 AI如水電,沒它不行,有它不夠
底層邏輯5 AI可讓事務指數型成長
底層邏輯6 AI是標配,你的選配要夠厲害
底層邏輯7 AI如水電,要打開就能用
生存法則1 打不過AI的,就讓AI幫你做
生存法則2 在萬物皆可外包的時代,唯有你的腦袋不能外包
生存法則3 成為心態開放的雜學者,再將一件事做深
生存法則4 虛幻的「按讚數」會侵蝕你,別讓社群網站主導人生
生存法則5 情況未明前先躺平一下,讓科技巨頭火拚就好
生存法則6 要有自己的想法、發展只有你能做的能力
生存法則 7 批判性思考能力夠強,才能駕馭AI
強力推薦——
(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冠羣|KKBOX 創辦人
林昭陽|中華電信總經理
林憲銘|緯創集團董事長
莫綺慧|BIPO 北亞區董事總經理
陳佳文|中信金控總經理
陳炳宇|台灣大學 D-School 院長
陳秋瑜|Yourator 數位職涯平台創辦人
游名揚|雷亞遊戲執行長
黃翠慧|和通創投集團董事長
劉兆凱|東元集團副會長
鄭博仁|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
簡立峰|iKala 董事、Google 台灣前董事總經理
顏漏有|AAMA 台北搖籃計畫共同創辦人與校長
龔師賢|iKala 共同創辦人
C. Karen Liu|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
- 封面
- 推薦序 有溫度的書寫,化解你的 AI 焦慮/簡立峰
- 獨家導讀
- 自 序 AI 高速發展時代中的那些變與不變
- 前 言 當科幻電影場景成為日常
- Part 1 職場與工作:當 AI 成為標配,你的獨特性更重要
- Chapter 01──會取代你的,是會使用 AI 的人
- Chapter 02──善用生成式 AI,工作產能超車
- Chapter 03──不變的東西,更有價值
- Chapter 04──拋開成見與人設,職場是共學場域
- Chapter 05──未來你的同事可能會是機器人
- Chapter 06──鍛鍊同理心,大家一起升級
- Part 2 學習與思考:與 AI 共處,你的腦袋不能外包
- Chapter 07──成為心態開放的雜學者,深耕專業
- Chapter 08──當 AI 成為日常,對人文的需求更強
- Chapter 09──邏輯、表達和語文能力是決勝關鍵
- Chapter 10──「解決問題」是最有效的學習
- Chapter 11──鍛鍊自己「問對問題」的能力
- Chapter 12──批判性思考能力夠強,才能駕馭 AI
- Chapter 13──打破慣性,培養成長心態
- Chapter 14──開啟深入對話,良師不可或缺
- Part 3 商業與經營:了解 AI 的強項與短板,借力使力
- Chapter 15──如何拿到這班 AI 高速列車的車票?
- Chapter 16──順勢「加值」,不用大變身
- Chapter 17──說是「生成」式 AI,但「理解」其實更重要
- Chapter 18──在科技巨頭肩上,尋找不可取代的機會
- Chapter 19──發展 AI 策略前,先有好的數據策略
- Chapter 20──建立「AI 大腦」,讓使用者信任
- Chapter 21──向世界學習經營心法
- Part 4 當前與未來:看懂 AI 技術現在進行式
- Chapter 22──AI 助理、機器人與 AI 醫療即將大爆發
- Chapter 23──「少即是多」的 AI 設計趨勢
- Chapter 24──回歸數位經濟本質,認清科技巨頭的算盤
- Chapter 25──不需要為了面子,重新發明輪子
- Chapter 26──資安與 AI 可信度是重中之重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450
單本電子書
NT$
33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