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5
內容簡介
國家衛生研究院創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生醫所所長
吳成文院士
榮獲2011總統科學獎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吳成文與他的生醫團隊,二十載揮汗如雨的歷程,創造一頁學術歷史、陶塑一種學術文化、帶動一片學術更新。這一群敬守崗位,為學術理想攜手並進的研究人員與行政團隊,是台灣生命科學得以煥然一新的真正英雄。沒有他們,便沒有台灣今日的生醫科學景觀。
人生的際遇其實不是自己得以逆料的,當年不意回台,為了台灣的科學建制,擔起行政重擔,一腳踏入毫不熟悉的公部門體制運作中,感念的是,一路有團隊相伴,他們對台灣生命科學的繫念,以歲月、以智慧、以實際的行動來開疆拓土。流光雖無紋,但是昔日創造了今日,沒有他們,沒有台灣今日的科學景觀。
這是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書寫這群人投注鄉土的愛、記述曾經的足跡、記載默默奉獻的真正英雄,他們的每一吋足跡均牽引出台灣今日生醫科學的繁盛。
衷心祝福台灣生醫研究永續發展,攀登頂峰。──吳成文
- 推薦序一 不可或忘一步一腳印 張博雅(第3頁)
- 推薦序二 永遠的科學家,打造二十年生醫榮景 彭汪嘉康(第5頁)
- 推薦序三 見證一頁台灣生醫開拓史 楊泮池(第9頁)
- 自序 開創與傳承──台灣生命科學的永續發展 吳成文(第12頁)
- 1. 去國返鄉歲月長(第20頁)
- 2. 齊心協力籌謀台灣科學發展(第33頁)
- 3. 人才資源為學術根本(第44頁)
- 4. 學術評鑑激勵卓越研究(第52頁)
- 5. 整合性醫藥衛生科技研究計畫(第62頁)
- 6. 腫瘤專科醫師訓練與TCOG(第69頁)
- 7. 建立多中心試驗網絡與訓練感染症醫師(第78頁)
- 8. 熱心推動中研院生物科技發展計畫(第88頁)
- 9. 生醫所樹大招風引來側目(第95頁)
- 10. 依舊勉力進行學術研究(第101頁)
- 11. 形成肺腺癌基因體國家型計畫(第110頁)
- 12. 醫界期待成立國家衛生研究院(第117頁)
- 13. 以先進國家為師規劃國衛院(第126頁)
- 14. 眾志成城,創造台灣生醫科技願景(第137頁)
- 15. 國衛院從「胎死腹中」到「起死回生」(第147頁)
- 16. 立法院一讀通過國衛院設置條例(第155頁)
- 17. 最後時刻,國衛院破繭而生(第163頁)
- 18. 吳成文擔任國衛院創院院長(第173頁)
- 19. 國衛院蘊生,肩負任務使命(第179頁)
- 20. 國衛院院外處功能彰顯(第187頁)
- 21. 院內學術業務的定位角色(第199頁)
- 22. 任務導向的院內學術研究(第205頁)
- 23. 國衛院始創之際的十個研究組(一)──解決國人重大醫病問題與突發疫情(第214頁)
- 24. 國衛院始創之際的十個研究組(二)──發展尖端醫學科技研究(第226頁)
- 25. 國衛院始創之際的十個研究組(三)──群策群力共創生物技術藥物前景(第233頁)
- 26. 國衛院始創之際的十個研究組(四)──醫衛政策座標與跨學門的醫技研究(第241頁)
- 27. 國衛院始創之際的十個研究組(五)──解決因社會結構變遷之醫療問題(第250頁)
- 28. 順應科學潮流的研究中心(第259頁)
- 29. 國衛院衛生政策研究中心(第268頁)
- 30. 國衛院的幕後功臣──學術業務單位(第275頁)
- 31. 以醫界學術發展為己任的獨特文化(第288頁)
- 32. 國衛院需面對長治久安的發展(第297頁)
- 33. 以世界學術地標自我期許(第304頁)
- 34. 上山下海,尋地建立永久院區(第316頁)
- 35. 期待國衛院的飛躍成長(第334頁)
紙本書 NT$ 420
單本電子書
NT$
29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5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