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中國現代學術思想史論集. 集四
  • 點閱:3
  • 作者: 戴景賢著
  • 出版社:中文大學出版社
  • 出版年:2016
  • ISBN:9789629966775
  • EISBN:9789629966775 EPUB
  • 格式:PDF,JPG

全書由時代之界分入手,討論中國現代學術所面對之時代衝擊。作者提出,中國之進入「早期近代」,應始於明帝國之確立;進入「後期近代」,則應以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啟動種種自強、改革之運動為界分點。而學術史,則應以中國傳統學術之整體性、結構性之「體」「用」觀之崩解,而逐漸為「西學」所轉化,作為「現代學術」與「傳統學術」分判之依準。在中國現代學術之形成與其發展脈絡、中國近二百年「存在思惟」中世界觀之轉變與其時代意義、中國現代「社會」概念之重構與其所帶動之「人性」觀念之改變及其後果等章中將分別詳細闡明。

作者簡介

戴景賢,字嘉佑,祖籍安徽合肥,一九五一年出生於臺北市。自高中時代起,即師事國學大師、名史學家錢穆,前後逾二十載。一九八二年畢業於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獲國家文學博士學位。自同年起,任教於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迄今,並曾擔任該系教授兼主任。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香港 中文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涵括學術史、思想史、美學、文學批評與中西思想比較。曾獲中山大學研究績優獎、傑出教學獎,並經遴選為該校經驗傳承教師 (mentor)。此外亦多次獲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特殊優秀人才」獎勵。眾多著作,編輯為《程學閣著作集》,將陸續由本社出版。

  • 《程學閣著作集》發行緣起(第xi頁)
  • 導言 中國現代學術之形成與其發展脈絡(第1頁)
    • 一 中國現代學術所面對之時代衝擊與其建構之思想議題(第1頁)
    • 二 中國現代學術發展中之史學議題與史學之改造(第9頁)
    • 三 中國現代語境中之義理學、哲學與宗教(第13頁)
    • 四 中國現代世界觀之改變及其思想之未來(第17頁)
  • 壹 中國近二百年「存在思惟」中世界觀之轉變與其時代意義(第37頁)
    • 前言(第37頁)
    • 一 中國傳統思惟中「世界觀」之構築方式、特性及其近現代轉變之起因(第38頁)
    • 二 中國近二百年「世界觀」轉變之第一期:「嘉、道、咸、同」以至「光緒、宣統」(第42頁)
    • 三 中國近二百年「世界觀」轉變之第二期:「抗戰前之民國」與「抗戰後以至社會主義建國初期」(第47頁)
    • 四 中國近二百年「世界觀」轉變之第三期:「政治運動時期」(第52頁)
    • 五 中國近二百年「世界觀」轉變之第四期:「改革開放初期」與「當前」(第54頁)
    • 六 以中國思想傳統中「世間」與「出世間」之雙重性,觀察中國未來「世界觀」所可能發生之轉變(第57頁)
  • 貳 中國現代「社會」概念之重構與其所帶動之「人性」觀念之改變及其後果(第91頁)
    • 前言(第91頁)
    • 一 中國現代重構「社會」概念時所增入之「現代視野」(第94頁)
    • 二 中國現代重構「社會」概念之同時所進行之學術改造(第101頁)
    • 三 中國現代思惟中所潛藏之危機(第105頁)
    • 四 中國當代困局之緩解與中國學術發展之未來(第110頁)
    • 五 有關「哲學之人性觀與社會學之人性觀可否於同一學術之思惟中交互融合」之探論(第114頁)
  • 參 二十世紀上半世紀中國思想語境中之「啟蒙」、「反啟蒙」與其所凸顯之中國議題之複雜性(第141頁)
    • 一 「啟蒙」如何成為清末民國初年以來一種思想運動之標誌(第141頁)
    • 二 各種「啟蒙思惟」之於中國思想語境中發生,其所共有之針對性、思想成分及可能牽涉之問題(第145頁)
    • 三 文化改革運動中所謂「啟蒙」之內涵、核心樣式與其反對形態(第157頁)
    • 四 「反對啟蒙論」思想形態中之「道德理想主義」論者,及其所提出之認識論議題(第161頁)
    • 五 「啟蒙宣揚論」與「反全盤西化論」爭執中所牽涉之社會思想議題(第164頁)
    • 六 二十世紀初中國啟蒙運動所以同時引發「反啟蒙論」思想之緣由(第170頁)
    • 七 「啟蒙論」與其爭議所凸顯之中國難題以及所謂「啟蒙時代」之結束(第174頁)
  • 肆 中國現代哲學思惟中之演化論議題(第211頁)
    • 前言(第211頁)
    • 一 中國現代「演化論」議題所以成立之原由及其結構方式(第212頁)
    • 二 中國現代學術思惟中所討論之「社會演化」問題(第218頁)
    • 三 中國現代哲學論述中之「生物演化」議題及其所牽動之宇宙構成論與形而上學建構;論述之一:嚴復、譚嗣同、章炳麟(第221頁)
    • 四 中國現代哲學論述中之「生物演化」議題及其所牽動之宇宙構成論與形而上學建構;論述之二:歐陽漸、太虛(第238頁)
    • 五 中國現代哲學論述中之「生物演化」議題及其所牽動之宇宙構成論與形而上學建構;論述之三:梁漱溟、熊十力(第245頁)
    • 六 中國現代哲學論述中之「生物演化」議題及其所牽動之宇宙構成論與形而上學建構;論述之四:張君勱、馮友蘭、金岳霖(第275頁)
    • 七 總結中國現代「演化」議題所產生之學術效應與其位於思想史、學術史中之意義(第284頁)
  • 伍 中國現代哲學思惟中之認識論議題(第337頁)
    • 前言(第337頁)
    • 一 中國現代認識論議題之結構方式與其所以涉及「哲學史」整體論述之原因(第338頁)
    • 二 以「哲學」觀點建構中國現代認識論;形態之一、之二:王國維、章炳麟(第343頁)
    • 三 以「哲學」觀點建構中國現代認識論;形態之三、之四、之五:歐陽漸、太虛、印順(第349頁)
    • 四 以「哲學」觀點建構中國現代認識論;形態之六:熊十力(第354頁)
    • 五 以「哲學」觀點建構中國現代認識論;形態之七:牟宗三(第366頁)
    • 六 以「哲學」觀點建構中國現代認識論;形態之八:梁漱溟(第375頁)
    • 七 以「哲學」觀點建構中國現代認識論;形態之九:金岳霖、馮友蘭(第381頁)
    • 八 以「哲學」觀點建構中國現代認識論之其餘四類形態(第383頁)
    • 九 以「哲學」觀點建構中國現代認識論所展示之意義(第387頁)
  • 陸 中國現代哲學建構與宗教思惟發展中之儒釋交涉(第425頁)
    • 前言(第425頁)
    • 一 中國現代哲學建構與宗教思惟發展之需求(第426頁)
    • 二 中國現代哲學建構與宗教思惟發展中「價值觀」之改變(第432頁)
    • 三 作為中國現代哲學支撐點所重構之「氣論」及其所延伸之問題(第435頁)
    • 四 中國現代「新佛學」啟動下宗教發展之難題與其產生之分歧(第441頁)
    • 五 回溯中國現代哲學發展難題之歷史根源及探論其可有之解決途徑(第445頁)
  • 柒 論現代「中國史研究」之雙重意義(第493頁)
    • 前言(第493頁)
    • 一 現代「中國史研究」之「世界史」視野(第494頁)
    • 二 關於歷史發展是否具有「主體之延續性」問題(第502頁)
    • 三 現代「中國史研究」之「中國史」意義(第507頁)
    • 四 作為「國家未來」之中國與作為「文明未來」之中國(第510頁)
  • 【附錄】中國前途與中國倫理思想之未來(第527頁)
  • 人名索引(第561頁)
  • 書名篇名索引(第569頁)
  • 語詞語句索引(第586頁)
紙本書 NT$ 1575
單本電子書
NT$ 1103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