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四個連環論述串接,認定公共服務傳媒的功能,是善用科技,有效服務人民的資訊、娛樂及教育等需求,同時能壯大並提升我國的民主品質,以及與大陸的文化交流。
兩岸關係不是僅有統一與獨立,目前現狀並不理想,也無法永遠維持,台灣必須提出新的方案,雙方研議出都能接受的政治安排。兩岸協商,有待彼此以同理心理解歷史與當代的大陸與台灣,並實事求是理解美國。
大陸自詡實行市場社會主義,這個理念雖符合人類所需,但尚未理想實踐,本書亦探討市場社會主義體制,在傳媒經濟的風貌下如何展現。
「台灣觀點」,並非僭越或妄稱代表台灣,而是認為這些事實與意見,或能符合兩岸需要,也希望能貢獻世人。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目次
- 自序
- 第一章 公共服務媒介的錢、人與問責:多重模式,兼論中國傳媒改革
- 前言
- 誕生背景
- 財政來源:政府撥款、執照費與廣告
- 公廣人:組織規模及垂直整合
- 問責公廣:資訊透明、受眾參與、公信力與收視率(質)
- 中國傳媒改革
- 結語
- 第二章 公共服務媒介、共和民主論與「假新聞」
- 前言
- PSM實踐「共和民主論」
- 「假新聞」扭曲「自由多元論」
- 結語:燈火通明中
- 第三章 辨識「中國因素」,還原新聞自由:建構台灣傳媒的出路
- 前言
- 國家的矛盾屬性與轉變:從政治雙重性到納入市場想像
- 資本的分裂與算計:三類五種,心思不同
- 人民行動的效應:未曾預期與順勢爭取
- 還原新聞自由,積極轉化「中國因素」
- 結語:擴大公共傳媒管理壟斷與零散
- 後記與前瞻
- 第四章 分析台灣主要報紙的兩岸新聞與言論:聚焦在《聯合報》,1951-2019
- 前言:何以研究《聯合報》
- 獨派說《聯合報》是統派報紙
- 官方的兩岸政策在《聯合報》
- 蔣介石的反攻大陸與蔣經國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 李登輝的《國家統一綱領》
- 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
- 馬英九與九二共識
- 蔡英文的維持現狀
- 只有統獨嗎?《聯合報》的第三種觀點
- 兩岸關係的「情理法勢」
- 結語
- 後記與前瞻
- 第五章 傳播與市場社會主義:中國與西歐媒介的經濟分析
- 前言
- 廣告:中國媒介變革的動力
- 報紙:一報十一禁到報業集團
- 電視:有限競爭到中央台模式
- 電影:從國內行政分割到國際競爭
- 結語
- 《論市場社會主義》、中國與傳媒
- 後記與前瞻
- 附錄:中國媒介競爭力的增加對台灣媒介的意義
- 第六章 不同的殖民與墾殖、關注新冷戰、前瞻兩岸關係
- 前言:蔡英文總統向原住民道歉
- 漢人墾殖與荷蘭殖民:三個歷史差異
- 漢人原住民觀因通商而靠攏西方
- 日本殖民台灣、歷史記憶與遺忘
- 美國的「邊疆擴張神話」及其海外運作
- 美國的內政與「新冷戰」的出現
- 美國對抗專政的「善意」
- 台灣需要理解美國的「善意」
- 台灣共好兩岸的意志論
- 結語:大陸可以示範近悅遠來
- 第七章 進入學界,進而研究中國傳媒的歷程與回顧
- 進入學術界
- 研究中國傳媒之旅
- 個人的回顧 社會的軌跡
- 參考書目
- 版權頁
- 封底
紙本書 NT$ 780
單本電子書
NT$
54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