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物種民族誌經典全新審訂版★★
「據說,一九四五年原子彈摧毀廣島後,
在一片殘破地景中最先出現的生物就是松茸。」
英國皇家人類學學會(RAI)
最高榮譽赫胥黎獎章得主──安清──經典著作
當經濟成長達到極限,自然環境遭受嚴重破壞,不穩定成為現代人生活常態──
在人類世的時代,菇類不受控的生命力是禮物,也是指引。
串聯零碎的地景、多重的時間、物種之間的糾纏
反思達爾文式的適者生存、進步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大師之作!
我們所處的世界,正處於人類世的危殆狀態。在目睹環境汙染、大規模滅絕與氣候變遷後,人類還能承受何種程度的人為擾動?儘管有在討論永續發展,我們還有多少機會能留下適宜居住的環境給後代子孫?
對此,人類學家安清提出,松茸這個獨特的物種,能讓我們在失調環境中找到共存的可能性,以及合作生存之道。
「據說,一九四五年原子彈摧毀廣島後,
在一片殘破地景中最先出現的生物就是松茸。」
松茸是世上身價最高的菇類之一。與許多人的認知不同,松茸並非只能生長在沒有任何汙染的原始森林;反而,松茸往往發跡於受到嚴重擾動的森林,並藉由自身滋養樹木的能力,協助森林在受人類侵擾的地區猶能茁壯。
而在日本,松茸之於文化與社會的意義,早已遠遠超越它的菇類身分。松茸是大眾鍾情的秋天標記,既激發歷史懷舊之情,也是高貴的賀禮。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珍罕價昂,松茸卻完全無法由人工栽植──它在林中現蹤與否,全憑機緣與巧合。
也就是說,松茸是物種互動之間無心插柳的結果。而在殘破地景上生長的松茸,所指引的是一種更廣闊的生活想像,包含了對所有生命與非生命的關注。
「好奇心可說是在這危殆的時代裡合作生存的首要條件。」
從經濟活動、人類學、生態學三個面向深入,安清在橫跨日本東京與京都、美國奧勒岡州、中國雲南,以及芬蘭拉普蘭地區的田野調查中,追溯了松茸從生成到消費端的商品供應鏈形成過程。她描寫松茸如何在美國廢棄的工業林地破土而出,經遁入山林尋求自由的瑤族、苗族與東南亞裔採菇者採集,成為買賣雙方高度較勁的競價品,接著在累積層層價值之後經由中間人「轉譯」進入日本,化身為帶有強烈象徵意涵的餽贈物件,傳達贈禮者不言說的訊息。
安清細膩地注意到,從單純的被採集物,異化為資本主義邏輯中的商品進入日本,進而成為聯繫人際關係的禮物,松茸的身分轉換實際上反映出的其實是跨越物種、各種各樣生活方式的聚集與創建,是由族群政治、歷史記憶、全球化經濟、政治秩序、科學知識、森林地景、生態互動等一切關係糾纏其中的宏觀圖像。
「進步是埋頭往前的行軍隊伍,
硬是將其他性質的時間全拖進它的韻律當中。
若能拋開這個強力的節拍,我們或許能覺察出其他時間模式。」
然而,透過聚焦松茸的生存發展,安清不僅止於拓展我們對已知世界的想像。首先,松茸的故事告訴我們,生命無法單獨存在,並總是在物種之內與之間的合作中轉變。她提醒,是經濟學與生態學長期以來將生存簡化為競爭的傾向,讓人們違反事實地幻想,以為人類可以獨自生存。
在此之上,安清進一步點出,在經濟要成長、科學要進步等單線進步的敘事仍深根於人們意識之中的情況下,松茸的故事可以作為回應:如果松茸產銷鏈的存續,取決於層層協調並維持一定的開放程度──她以複音音樂為比喻,揭露當人類不再追求統一協調、單一觀點的音樂形式,嘗試去聆聽獨立卻同時進行的旋律,覺察和諧與不和諧如何共存時,便能跳脫只專注於成長的單一路徑,找到多種抵達未來的方式。
最高榮譽赫胥黎獎章得主──安清──經典著作
當經濟成長達到極限,自然環境遭受嚴重破壞,不穩定成為現代人生活常態──
在人類世的時代,菇類不受控的生命力是禮物,也是指引。
串聯零碎的地景、多重的時間、物種之間的糾纏
反思達爾文式的適者生存、進步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大師之作!
我們所處的世界,正處於人類世的危殆狀態。在目睹環境汙染、大規模滅絕與氣候變遷後,人類還能承受何種程度的人為擾動?儘管有在討論永續發展,我們還有多少機會能留下適宜居住的環境給後代子孫?
對此,人類學家安清提出,松茸這個獨特的物種,能讓我們在失調環境中找到共存的可能性,以及合作生存之道。
「據說,一九四五年原子彈摧毀廣島後,
在一片殘破地景中最先出現的生物就是松茸。」
松茸是世上身價最高的菇類之一。與許多人的認知不同,松茸並非只能生長在沒有任何汙染的原始森林;反而,松茸往往發跡於受到嚴重擾動的森林,並藉由自身滋養樹木的能力,協助森林在受人類侵擾的地區猶能茁壯。
而在日本,松茸之於文化與社會的意義,早已遠遠超越它的菇類身分。松茸是大眾鍾情的秋天標記,既激發歷史懷舊之情,也是高貴的賀禮。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珍罕價昂,松茸卻完全無法由人工栽植──它在林中現蹤與否,全憑機緣與巧合。
也就是說,松茸是物種互動之間無心插柳的結果。而在殘破地景上生長的松茸,所指引的是一種更廣闊的生活想像,包含了對所有生命與非生命的關注。
「好奇心可說是在這危殆的時代裡合作生存的首要條件。」
從經濟活動、人類學、生態學三個面向深入,安清在橫跨日本東京與京都、美國奧勒岡州、中國雲南,以及芬蘭拉普蘭地區的田野調查中,追溯了松茸從生成到消費端的商品供應鏈形成過程。她描寫松茸如何在美國廢棄的工業林地破土而出,經遁入山林尋求自由的瑤族、苗族與東南亞裔採菇者採集,成為買賣雙方高度較勁的競價品,接著在累積層層價值之後經由中間人「轉譯」進入日本,化身為帶有強烈象徵意涵的餽贈物件,傳達贈禮者不言說的訊息。
安清細膩地注意到,從單純的被採集物,異化為資本主義邏輯中的商品進入日本,進而成為聯繫人際關係的禮物,松茸的身分轉換實際上反映出的其實是跨越物種、各種各樣生活方式的聚集與創建,是由族群政治、歷史記憶、全球化經濟、政治秩序、科學知識、森林地景、生態互動等一切關係糾纏其中的宏觀圖像。
「進步是埋頭往前的行軍隊伍,
硬是將其他性質的時間全拖進它的韻律當中。
若能拋開這個強力的節拍,我們或許能覺察出其他時間模式。」
然而,透過聚焦松茸的生存發展,安清不僅止於拓展我們對已知世界的想像。首先,松茸的故事告訴我們,生命無法單獨存在,並總是在物種之內與之間的合作中轉變。她提醒,是經濟學與生態學長期以來將生存簡化為競爭的傾向,讓人們違反事實地幻想,以為人類可以獨自生存。
在此之上,安清進一步點出,在經濟要成長、科學要進步等單線進步的敘事仍深根於人們意識之中的情況下,松茸的故事可以作為回應:如果松茸產銷鏈的存續,取決於層層協調並維持一定的開放程度──她以複音音樂為比喻,揭露當人類不再追求統一協調、單一觀點的音樂形式,嘗試去聆聽獨立卻同時進行的旋律,覺察和諧與不和諧如何共存時,便能跳脫只專注於成長的單一路徑,找到多種抵達未來的方式。
- 作者、譯者、譯校及審訂者介紹
- 推薦序 新世紀的採菇人
- 審訂者導讀 漫遊在松茸森林中的三種方式
- 謝詞 有創造力的糾纏
- 序言 秋季香韻
- 第一部 還剩下什麼?
- 第1章 覺察的藝術
- 第2章 汙染即合作
- 第3章 規模的一些問題
- 第二部 進步之後:搶撈式積累
- 第4章 邊緣工作
- 第5章 開放票地,奧勒岡
- 第6章 戰爭故事
- 第7章 美國怎麼了?兩種亞裔美國人
- 第8章 美金與日圓之間
- 第9章 從禮物到商品──復歸禮物
- 第10章 搶撈式韻律:在擾動中做生意
- 第三部 擾動的起點:無心插柳的設計
- 第11章 森林的生命力
- 第12章 歷史
- 第13章 復甦
- 第14章 機緣
- 第15章 廢墟
- 第16章 科學即轉譯
- 第17章 紛飛的孢子
- 第四部 在事物發生之際
- 第18章 松茸十字軍:等待真菌行動
- 第19章 平凡的資產
- 第20章 反結語:我這一路上遇到的人
- 注釋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560
單本電子書
NT$
392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