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簡介
自民國89年以來陸陸續續在「卓越」雜誌針對台灣經濟成長的課題、配合一些台灣經濟研究院的資訊及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引起更多的討論、更多的想法和更多的建議。如今就把這些文字彙整成冊,這也算是對自己走過的腳步留下一點痕跡。
現今台灣經濟成長所面對的重要課題為:外在環境的變化、產業轉型、兩岸經貿關係及非經濟因素。外在環境的變化最主要的是全球化、知識經濟化及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等趨勢。其中大部分非我全然所能掌控,只能盡力去突破。產業轉型是台灣經濟進一步成長的必經之道,轉型的方向是從低成本、大量生產的製造業代工模式,轉為以研發、設計、行銷網路、品牌創新為主及提高服務業比重等模式。而兩岸經貿關係則是希望能夠降低對中國的依存度,繼續維持或擴大台灣對中國產業競爭力的差距。此外亦希望把兩岸的經貿關係確實納入全球運籌中心的模式內。而非經濟因素所包括的範圍甚廣,諸如社會安定、政治穩定、法治政治及國人理性行為模式的推動等等,也都必須繼續加強。
這本書所探討的重點大概就以上述的四個議題為準,其中有些是切合事情發生的時間點,有些是屬於一般性的論述。而撰寫過程中所經歷的諸如資料的搜集,文字編排等煩瑣的工作都由同仁陳卿卿小姐協助辦理,深為感謝。
- 推薦序(第I頁)
- 自 序(第IV頁)
- 輯一 台灣經貿發展與國際互動關係(第1頁)
-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因應之道(第3頁)
- 國際化的迷思(第8頁)
- 台灣有經濟危機嗎?(第11頁)
- 如何提升台灣的經濟力?(第14頁)
- 談行政院「促進就業、舒緩失業對策」的「國內旅遊發展方案」(第17頁)
- 振興景氣有特效藥嗎?(第20頁)
- 談促進投資及減少失業的公共政策(第23頁)
- 國際化與經濟成長(第26頁)
- 經濟預測的難題(第29頁)
- 透視台灣經濟成長的潛力(第32頁)
- 影響未來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第35頁)
- 正視台灣當前的失業問題(第38頁)
- 突破擴大公共建設的障礙(第41頁)
- 宏觀的經濟政策(第44頁)
- 冷眼看台灣經濟(第47頁)
- 世界經濟情勢(第50頁)
- 經濟成長中政府的角色與功能(第53頁)
- 2004年台灣總體經濟預測(第56頁)
- 談新十大建設(第59頁)
- 政府如何拚經濟?(第62頁)
- 輯二 台灣產業發展的定位與方向(第65頁)
- 傳統產業何去何從?(第67頁)
- 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第70頁)
- 發展台灣觀光產業的契機(第73頁)
- 對提振不動產市場的幾點建議(第76頁)
- 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遠景(第79頁)
- 台灣產業的定位(第82頁)
- 輯三 兩岸經貿關係的迷思與解套(第85頁)
- 審視中國的投資環境(第87頁)
- “戒急用忍鬆綁”與“振興景氣”(第90頁)
- 檢視中國資本市場(第93頁)
- 台灣會不會成為「亞細亞的孤兒」?(第96頁)
- 「三通」的路要怎麼走?(第99頁)
- SARS衝擊對兩岸經貿關係的影響(第102頁)
- 台灣經濟的天空(第105頁)
- 輯四 經濟性的深層思考(第107頁)
- 如何實現「綠色矽島」的夢想?(第109頁)
- 能源事業的民營化與自由化(第113頁)
- 政府如何幫助穩定股市?(第116頁)
- 從核四的決策過程應該記取的教訓(第119頁)
- 核四對經濟成長的影響(第122頁)
- 評公共政策的決策選擇(第125頁)
- 政府改造與國家競爭力(第128頁)
- 松山菸廠適合蓋巨蛋乎?(第131頁)
- 台灣缺水問題有那麼嚴重嗎?(第134頁)
- 平議財政改革(第137頁)
- 文學政治何時了?(第140頁)
- 提升管理的文化(第143頁)
- 「做」與「不做」之間(第146頁)
- 調漲水價的迷思(第149頁)
- 提升社會的安定力量(第152頁)
- 提升台灣人獨立自主的能力(第155頁)
- 只是一條纜車的問題嗎?(第158頁)
紙本書 NT$ 240
單本電子書
NT$
16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