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哲學家的學佛筆記【暢銷新版】:關於「離苦得樂」的思索與修行
  • 點閱:69
    198人已收藏
  • 作者: 冀劍制 著
  • 出版社:啟動文化
  • 出版年:2023
  • ISBN:9789864931545
  • EISBN:9789864931569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95235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好評長銷,具有深度的佛學智慧。
 
佛學要你「相信」,哲學要你「懷疑」,
哲學教授將兩者互相印證,
提出了一般人「離苦得樂」的新法門!

 

哲學不能懷疑「邏輯」,佛學則不能懷疑「佛陀」。
許多人為了想要止息痛苦,尋求快樂而接觸佛學,
不過,佛學專有名詞一直是自學過程中的障礙,
「貪嗔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慈悲心」、「正念」……
 
本書作者冀劍制為哲學教授,他發現在他受過哲學條理分明的訓練中,剛好可以用來理解佛學的精義,以及用簡單的日常語言把它表達出來。
 
「我把這件事情當作是我的使命,
發心完成一本好讀又能彰顯佛學精要的書籍。」

 
本書分為【上篇】離苦得樂的「思索」、【下篇】離苦得樂的「修行」。
 
作者援引波普爾的否證論、英國哲學家休莫對自我存在的懷疑、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海德格的現象學、儒家的中庸之道、莊子的大自在,以及宋明理學等哲學思想,用最口語易懂的方式,一一印證佛學理論,說明化解貪、嗔、痴等帶來人世痛苦的方法,一窺佛學中「無我」、「去我執」的精神境界。
 
另外,佛學記載了各種「離苦得樂」的本事,以及如何培養的祕訣。這種改變的過程,在佛學裡就稱之為「修行」。在宗教修行上,有更多超出我們一般想像的特殊經驗。這些經驗常常和人世以外的話題有關,像是看見上帝、體悟人生大道,甚至像是通靈等體驗,哲學上通稱這類經驗為「神祕經驗」。
 
佛學中的「悟道」顯然就屬於這類神祕經驗。如果沒有經由修行體會,只是知性上的理解,那我們可以猜測這些理解應該都是偏離核心思想的。
 
作者以其實際「修行」的經驗,具體分享「靜坐」、「一念心」、「正念」等修行方法,以及對生活帶來的真實改變。
 
佛學有很多學習方法,號稱八萬四千法門。
如果你想要「離苦得樂」,卻在「理性思考」和「修行方法」上無法理解佛學,
哲學教授與佛學院院長,在本書提供一個學習的方便法門。


【作者簡介】

冀劍制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哲學博士。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現任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兼佛教學院院長,講授批判性思考、邏輯、心靈哲學、科學哲學以及佛學與哲學的對話等課程。喜好哲學實踐,身體力行體證各種生命理論,將哲學視為生命道路的引導者,致力推廣哲學至各年齡層。
 
著有《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邏輯思考課》《海賊王的哲學課》《用故事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素養》《用故事教孩子邏輯思考力》《緣起性空通往一切美好》《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教室裡有一頭大象》《青春超哲學》等書。
 
「冀劍制的哲思筆記」:www.facebook.com/chinotebook/


  • 封面
  • 前言
  • 上篇:離苦得樂的「思索」
    • 誰需要學佛?
    • 人生本苦的悲觀主義
    • 人生苦多於樂是真的嗎?
    • 「離苦得樂」的意義
    • 靈魂與輪迴是否可信?
    • 離苦得樂的方法從除去貪、嗔、痴做起
    • 為何貪、嗔、痴是苦的源頭?
    • 看見貪、化解貪
    • 看見嗔、化解嗔
    • 看見痴、化解痴
    • 何謂「無我」?既然無我,為誰學佛?
    • 何謂「一切皆空」?
    • 何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謂「悟道」?
    • 悟道了沒?
  • 下篇:離苦得樂的「修行」
    • 修行中的神秘經驗
    • 「虛無感」與「意義感」作為修行指標
    • 慈悲心的修行
    • 發心與道德實踐的修行
    • 無常世界觀的修行
    • 靜坐修行
    • 哲學實踐vs.佛學修行
    • 業力的修行
    • 一念心的修行
    • 正念的修行
    • 智慧的修行
    • 念佛的修行
    • 外王的修行
  • 尾聲絮語
  • 版權
紙本書 NT$ 450
單本電子書
NT$ 315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