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了半個世紀,我們還不演奏希特勒以前禁演的音樂?」
莫切里以本書回答這個問題,
引導讀者以全新的方式聆聽古典音樂。
知名指揮家約翰.莫切里大幅重新審視二十世紀的古典音樂,以本書探討二十世紀三大戰爭期間,美學標準如何掩飾各國的政治目的。莫切里認為,這一時期的音樂史是由三場大戰形塑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冷戰。他爬梳為何自一九三〇年以來成為經典的作品少之又少,也考察偉大作曲家的生命軌跡,他們在一戰後的創作看似更加簡單,實則為獨特而多變的聲音。莫切里指出,二戰期間作曲家的命運與其隸屬之政府的政治目的密不可分,接續導致了德國、義大利和俄羅斯的實驗音樂遭到噤聲、作曲家移居美國,以及實驗音樂(莫切里稱之為「機構前衛派」)突然回歸,成為冷戰期間西方古典音樂的通用語。
約翰.莫切里以這本《音樂之戰》,不但總結了這兩種觀點,而且更激進地重新思考與定位,當代音樂在多重性當中的各種相對立場。能夠如此直指本心,和他身為指揮對音樂的「體感」有關,這讓他的音樂學絕不枯燥。在這樣的基礎上,莫切里啟程回到二十世紀歷史的風向中去尋找解答──音樂不只是藝術的問題,藝術是在反映世界的動向。如果藝術出了問題,極可能是世界出了問題,或更根本地說,是世界被權力操控的方式出了問題。他打破一些音樂史的迷障,從真實文獻中證明華格納和布拉姆斯這兩大「門派」的掌門人,其實如何彼此尊重並達成了和解;指出「前衛」和「當代音樂」的排他性之狹隘;並為電影和百老匯音樂據理力爭。
本書文筆優雅,極具啟發性,適合愛樂人、入門者,以及所有期待在心中燃起音樂之愛的讀者。
- 推薦序 你喜愛當代音樂嗎?/鴻鴻
- 前言
- 第一章 離地三萬呎
- 第二章 布拉姆斯與華格納:雙神的黃昏
- 第三章 史特拉汶斯基與荀貝格:一戰序曲
- 第四章 混沌的誘惑
- 第五章 希特勒、華格納以及國內的毒物
- 第六章 史達林與墨索里尼的音樂
- 第七章 《出埃及記》的奇蹟再現
- 第八章 新戰爭,舊前衛
- 第九章 定義當代音樂的冷戰
- 第十章 創造歷史,抹去歷史
- 第十一章 戰爭與損失
- 第十二章 世紀尾聲
- 附錄 我的日記
- 謝辭
- 註釋
紙本書 NT$ 450
單本電子書 NT$ 315
優惠價
NT$
277
(優惠期限:2025-01-3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