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編者的話
Intro 序曲(總編的話):
相見於這條漫長的文化之路
幾個月前,我們去苗栗公館拜訪台灣文學大前輩李喬老師。年少時,因為對於島嶼歷史的追尋,閱讀文學史詩「寒夜三部曲」,深為震動,直到多年後的此刻,我才第一次見到他本人—馬上就被圈粉。將近九十歲的李喬老師實在太可愛了。
苗栗公館鄰近島嶼西部的一條漫長公路:台三線。這條路接連起許多客家小鎮與聚落,不只有文學大師李喬或鍾肇政,還有各種繁盛的民間文化、生活樣貌,以及不斷被重新創造的客家傳統。
對於一個族群文化,人們經常面對一個兩難: 既要保存那些傳統的、本質的DNA,又要不斷打破既有的刻板印象,要創新與改變。但或者, 這是一個不難被克服的矛盾:唯有不斷從傳統中創新,這個文化才可能被傳承、被擴散、被賦予新的生命力。這也是過去30 年來,客家文化在台灣的兩條路徑:一方面是客家認同、傳統與語言被更多地保存和延續,另一方面, 我們也看到各種翻轉與再定義,成為台灣新文化想像的重要成分。
本期《VERSE》呼應今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主題「花啦嗶啵」(Falabidbog)—這是客語「多彩繽紛」的意思,試圖探索客家文學、身分、音樂、語言、飲食等各面向中,各種新的可能如何被建造。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不只是地理範圍最長的藝術季,也是一個透過藝術和設計介入,為地方生活創造新事物的文化實驗。我們有客委會主委、客傳會董事長和藝術策展總策展人的深度報導。此外,作家朱宥勳來到苗栗與李喬老師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談他如何在保守的時代走上現代主義文學路徑。跟《VERSE》合作多次的攝影師登曼波與演員王渝屏則回到故鄉東勢,以藝術創作〈塑膠禮儀〉探討自我身分認同。客家人是台灣最會運用柑橘鮮果的族群, 厲害的釀酒師和fine dining 主廚如何將柑橘打造成啤酒及桔醬料理,實踐飲食創新?
從30 年前黃連煜的新客家歌曲之後,客語音樂早已是台灣當代流行音樂景觀最有活力的創作,本期訪問兩位不同風格的年輕創作者,嘻哈歌手Yappy 唱出母語嘻哈,創作歌手黃宇寒翻玩民謠、搖滾、電子流行。主持人陳明珠則與演員吳奕蓉對談母語對文化認同的形塑,不論他們的生命經驗或個人理念都非常動人。
本期封面之一,是《VERSE》特約攝影蔡傑曦的台三線公路影像作品,與知名藝術家Chou Yi 創作的結合,是一條通往想像與現實之間的異托邦之路。(內頁還有傑曦的台三線攝影專題,搭配客籍詩人杜潘芳格的作品。)另一個封面,更是一位不斷打破想像與現實界線的創作者:華語流行音樂天后蔡依林。從一個偶像歌手開始,她不斷在音樂和演出上打破天花板、追求創新,正如她在訪談中提到,不論是唱歌或者她喜愛的翻糖蛋糕,「每次投入創作, 我就好像失去軀體一樣」。這篇文章可以更讓你了解作為天后之不易。
封面故事之外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細細閱讀: 台灣人工智慧研究室如何結合AI 與藝術?香港文化icon 馬家輝如何書寫香港的曖昧?百萬YouTuber 阿滴(都省瑞)、志祺(張志祺)等人成立的「和氣資本」如何協助更多新媒體影音創作者?台灣的阿里山咖啡莊園如何在雲海中培育出世界級咖啡豆?今年50 歲的雲門舞集,其典藏室存放了哪些隨時可以起舞述說的檔案?而在巴黎,le19 工坊如何以最精緻的工藝結合香奈兒的精品時尚?
還有難以被定義的空間說書人彡苗空間實驗、從生活中取樣的設計師吳孝儒(Pili)、以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和電影《疫起》大放異彩的導演林君陽、你所不知道的彰化員林故事、乳酪品牌「慢慢弄」的起司大夢, YouTuber 沙西米與她的「鱷鄰居」、演員兼作家鄧九雲的書桌,以及時尚KOL 李瑜「不辣不休」的三個風格關鍵字。
這些不同面向的故事,都是《VERSE》每日認真記錄台灣當代文化的關鍵切片。第18 期是《VERSE》第三年的最後一期,請務必好好珍藏。因為從下期(2023 年8 月號)開始,會進行大改版,開本變大、結構微調,但你所喜愛的一切本質都不會改變,只會更強大。歡迎您隨時告訴我們喜歡和不喜歡的欄目。
一個全新消息:在2023 年8 月26、27 日兩天, VERSE 將舉辦三年來最大活動,且是台灣最盛大的文化創意產業大會,邀請不同文化領域的代表性人物,從文化創造者到商業創新者,從設計美學到影視音產業,從AI 對內容的影響到品牌的創意行銷。這是一場思想的盛宴,也有好看的演出,和全新概念的VERSE Market。7 月初將開始報名。
《VERSE》雜誌將啟動第四年的訂閱,並且有更多新計畫即將展開。走過三年了,因為各位, 我們得以幸運地活著,可以持續地用文化書寫時代精神。請讓我們在未來,持續相見於這條漫長的、豐盛的文化之路。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 INTRO(第2頁)
- 張鐵志|相見於這條漫長的文化之路(第2頁)
- CONTRIBUTORS(第8頁)
- SNAPSHOTS(第10頁)
- aMEI 張惠妹|神登場的前一刻(第10頁)
- 游安順╳ 張玉嬿|不負如來不負卿(第12頁)
- NEW IDEAS(第14頁)
- ISSUE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在AI 的世界,打開文化藝術更多可能性(第16頁)
- LONG INTERVIEW 馬家輝|將香港的曖昧留在筆下(第22頁)
- DESK 作家鄧九雲|以寫作安放人生中的所有角色(第32頁)
- COVER STORY(第34頁)
- 地方(第36頁)
- 文學 李喬╳ 朱宥勳|留下來的正是文學本身(第57頁)
- 身分 登曼波╳ 王渝屏|回家鄉創作,本身就是一種行為藝術了(第64頁)
- 音樂(第72頁)
- 語言 陳明珠╳ 吳奕蓉|文化要傳承,還是要先學習好語言(第84頁)
- 飲食 客家菜的未來式|當柑橘變身成法式醬汁、新潮啤酒(第92頁)
- COVER PEOPLE 蔡依林|每次投入創作,我就好像失去軀體一樣(第98頁)
- CREATIVE BUSINESS(第114頁)
- INNOVATION 和氣資本|在大娛樂時代裡,如何找到新媒體產業的頂尖player ?(第116頁)
- INDUSTRY 阿里山咖啡|島國雲海,長出世界級精品咖啡魔豆(第122頁)
- MY WAY 無氏製作創辦人吳孝儒|「設計來自於對生活的取樣」(第130頁)
- 24 HOURS OF...... 燈塔主任陳議星|以塔為家的日常(第136頁)
- ARTS & CULTURE(第142頁)
- C FOR CULTURE 工藝|在Le 19M 工坊看見時裝與工藝的靈光(第144頁)
- INTERIOR DESIGN 彡苗空間實驗|難以被定義的空間說書人(第150頁)
- DIRECTOR 林君陽|真正觸到我的,是跟世界的連結(第156頁)
- ARTS 雲門典藏室|走一趟雲門人的精神時光屋(第162頁)
- DESERT ISLAND 邱彥翔|在荒島上,音樂給我沉靜和探索的勇氣(第168頁)
- STYLE(第174頁)
- FASHION STATEMENT 通往星星小鎮的公路| To the Stars Through Difficulty(第176頁)
- LUXURY NEWS 藏匿於長項鍊珠寶裡的美麗報時(第186頁)
- SUSTAINABLE FASHION PRADA |從材料出發,讓時尚之美永續發展(第190頁)
- #OOTD 時尚KOL 李瑜|不辣不休的3 個風格關鍵字(第194頁)
- IDEAL LIFE(第202頁)
- MY TOWN 彰化員林|風華古都的家鄉生活感(第204頁)
- CREATIVE DINING Man Mano 慢慢弄乳酪坊|慢慢地,讓台灣成為一個乳酪產國(第212頁)
- HOME 鱷鄰居╳ 沙西米|我理想中的家是一座動物園(第218頁)
- VERSE LIST 六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金曲時刻(第226頁)
- COLUMN(第230頁)
- 王文靜|強盜的四匹銅馬,在威尼斯(第232頁)
- 馬家輝|我的武林和我的腳印(第234頁)
- 黃銘彰|林書豪—瘋狂,不只一時(第236頁)
- OUTRO(第238頁)
- EDITORS' MURMUR(第238頁)
- B CUT(第240頁)
其他刊期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