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09-17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藝術作品IPO
------
將藝術作品共同持有並非新概念,不過由Artex藝術品股票交易所推出的藝術品IPO(首次公開募股)計畫,著實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對於歐美市場而言,此前類似的作法為美國公司Masterworks將藝術名作分股出售,而對中國藝術市場熟悉的人來說,似曾相似的產品則莫過於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在2011年將藝術家白庚延的作品以每份額1元,最低認購一千元的掛牌歷史。究竟藝術品如何證券化,證券化的可能模式與出路,乃至於嘗試與困境為何?在理解Artex的結構與部分思維後,我們特別邀請了出身金融界的收藏家劉奕成,以及曾實際調查中國市場、藝術資產管理領域的研究者張正霖,與我們分享其對此次藝術作品IPO的觀察。而當凡事皆可證券化,藝術品也成為其中一環時,曾從事藝術經濟研究的藝術史學者沈伯丞則帶領我們再次思考藝術品價格與價值的關係究竟何在?以及當「世俗化」成為趨勢,館博機構能否在藝術品「證券化」的過程中迎來新的營運資金與模式的再思考與調整。(企畫/朱貽安)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新的獨立時代(第28頁)
- COLUMN 今專欄(第30頁)
- 藝術與商業的新面向(第30頁)
- 沒有人真的需要一幅畫(第32頁)
- 真假「扎那巴扎爾」綠度母(上)(第34頁)
- 《笠山之歌》音樂劇再現客家精神(第36頁)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雨後》的風景──從軍畫家岸田清(第38頁)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創造下個時代的新集結(第40頁)
- FEATURE 專題企畫 萬事萬物證券化──藝術作品IPO(第44頁)
- 「共享」經典之作 Artex推出藝術作品IPO(第46頁)
- 藝術品證券化的可能模式與出路 專訪金融界藝術收藏家劉奕成(第50頁)
- 藝術品證券化的幾種嘗試與困境 藝術資產管理學者張正霖從Artex的IPO計畫談藝術金融產業(第52頁)
- 證券化與世俗化 當藝術作品跌落神壇後(第56頁)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第60頁)
- 記憶熱與第二波人類世:關於近期台灣當代藝術展覽的一些思考(第60頁)
- 當代原民劇場與歷史受苦經驗的復返之路 談《Abel餘燼─在大山與索道之間》(第64頁)
- 日治時期台日雕塑家民間委託背後的族群政治(第68頁)
- 從全球化到行星性──當代結束之後的光州雙年展(第72頁)
- 一個地方美術館的遠見與堅持 法國「藝術方塊」當代美術館的典藏經(第76頁)
- 認同根莖:喀麥隆「RAVY 2023」雙年展側記(第80頁)
- 索爾.勒維特的第一個百萬美元(第84頁)
- SPOTLIGHT 藝壇注目(第86頁)
- 以邊緣為創作 川俣正的創造性破壞(第86頁)
- 跳脫框架的抽象畫 赤粒藝術雙個展「無常──石川順惠」及「存在的鳥──中村一美」(第88頁)
- 時間長河視角下的歷史與當下,權力與災難,生與死 佛羅倫斯斯特羅奇宮「嚴培明:歷史畫家」(第90頁)
- BOOKS 為藝術而藝術:明尼利的詩學(第94頁)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台江建庄二百年,望向下一個百年 「開江紀──藝術裝置展」(第98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