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整家的愛與傷:以家庭系統理論重新覺察, 活出有選擇的人生
-
點閱:140
186人已收藏
- 譯自:Your family revealed:a guide to decoding the patterns, stories, and belief systems in your family
- 作者: 伊蓮.卡尼.吉布森(Elaine Carney Gibson)著 , 游淑峰譯
- 出版社:方智
- 出版年:2023
- ISBN:9789861757544
- EISBN:9789861757551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82078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明明是最愛的家人,
為何靠近一點就滿身傷痕,疏遠一些卻滿心愧疚?
執業50年、堪稱諮商師的老師的吉布森,
將家庭諮商領域中概念最周全的家庭系統理論,
變成人人可理解的日常療癒工具,
帶你整理家的愛與傷,
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這些情景是否很熟悉?
媽媽要上班賺錢,又要做家事和照顧小孩,爸爸下班後只顧著滑手機(或者反過來);
家中最年幼的女兒被期待在父母年老時,負擔照顧的工作;
長子或長女被要求不計成本地照顧弟弟妹妹,成了「扶弟魔」;
夫妻之間無話可說,共同話題只有小孩;
父母在教小孩時,孩子直接找阿公阿嬤當靠山……
碰到家人相處的問題,我們很習慣去指責或糾錯,
但發展了60年的家庭系統理論,卻將家庭視為一個系統,不聚焦於個人。
所以追究問題的起源不再重要,
而是以更完整的視角,覺察家中每個人的互動,進而有能力做出更有意識的決定:
究竟我想要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行動?
▌這本書將在你的人生旅程中幫上大忙,特別是:
‧為人父母者
‧覺得自己經常在家庭中受傷
‧有情緒困擾
‧想改善與家人、伴侶的關係
‧諮商心理師
▌無須揭開傷疤、對著問題根源窮追猛打,
而是學會辨識不健康的互動模式,以健康的模式取代!
‧家庭三角系統:誰是兩人角力中的拯救者?在夫妻關係中轉移注意力去做別的事,究竟是逃避,還是給彼此空間?
‧3種家庭型態:辨識自己來自民主型、專制型或放任型家庭?
‧5種溝通角色:你或家人是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或一致型?
‧避開15種破壞關係的溝通方法:「狗會跑出去都是你的錯。」(指責)、「你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貼標籤)、「去做功課,不然你試試看!」(命令、恐嚇)……
‧善用12項健康溝通技巧:不指責對方,以「我」開頭表達感受;除了語言,永遠同時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動作……
不論你有什麼程度的情緒困擾、歷經過何種創傷,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覺察和理解的力量──選擇改變,選擇去思考、去感覺、去行動的力量。
心理師高度推薦
周志建 | 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洪仲清 | 臨床心理師
留佩萱 | 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陳志恆 |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蘇予昕 | 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蘇益賢 | 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一旦我配戴上了家庭系統觀的濾鏡,我就更能看到宏觀的全局。邀請您一起藉著這本書,重新走回家庭裡—─那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洪仲清 ╱ 臨床心理師
「讓我們一起透過閱讀,重新認識家、理解自己與家的關係。」──蘇益賢 ╱ 臨床心理師
國際專家療癒推薦
「這本書以淺顯的語言,解釋了通常只有在教科書裡才能找到的重要概念。是一本適用於每個人、啟迪人心的指南。」——珍妮‧曼諾爾╱國家諮商師(NBCC)、專業諮商師督導(CPCS)、美國連結諮商中心主任
「一本針對『家庭如何運作』的指南,清晰、易讀,適合任何想要更了解自己的人。」——史丹‧塔特金 ╱《大腦依戀障礙》作者
「《重整家的愛與傷》是一份令人驚喜且無價的資源,是送給讀者自我覺察的禮物——以及好幾百個『原來如此』的驚嘆。」——傑克森‧麥肯錫╱《毒型人格的惡情人》作者
「要找到一本探討複雜的心理概念,且能幫助個人日常生活的自我成長書籍,相當難得。」——麥可‧L‧查芬╱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前主席
「吉布森集結她50年臨床工作與超過35年訓練家庭治療師的經驗,為普羅大眾和專業讀者寫出這本迷人、知識量豐富、深入淺出的書。這是這個時代的重要著作,高度推薦。」——凱薩琳‧麥考爾╱國際暢銷回憶錄《絕口不說》作者、退休家庭治療師、《今日心理學》雜誌特約作家
「不論是心理治療師、教育者,或只是想更了解自己,以及自己和家庭系統間複雜關係的普羅大眾,這本深入淺出且知識量豐富的書,讓人收穫無窮。」——史都華‧D‧史密斯╱專業諮商師
帶你整理家的愛與傷,
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這些情景是否很熟悉?
媽媽要上班賺錢,又要做家事和照顧小孩,爸爸下班後只顧著滑手機(或者反過來);
家中最年幼的女兒被期待在父母年老時,負擔照顧的工作;
長子或長女被要求不計成本地照顧弟弟妹妹,成了「扶弟魔」;
夫妻之間無話可說,共同話題只有小孩;
父母在教小孩時,孩子直接找阿公阿嬤當靠山……
碰到家人相處的問題,我們很習慣去指責或糾錯,
但發展了60年的家庭系統理論,卻將家庭視為一個系統,不聚焦於個人。
所以追究問題的起源不再重要,
而是以更完整的視角,覺察家中每個人的互動,進而有能力做出更有意識的決定:
究竟我想要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行動?
▌這本書將在你的人生旅程中幫上大忙,特別是:
‧為人父母者
‧覺得自己經常在家庭中受傷
‧有情緒困擾
‧想改善與家人、伴侶的關係
‧諮商心理師
▌無須揭開傷疤、對著問題根源窮追猛打,
而是學會辨識不健康的互動模式,以健康的模式取代!
‧家庭三角系統:誰是兩人角力中的拯救者?在夫妻關係中轉移注意力去做別的事,究竟是逃避,還是給彼此空間?
‧3種家庭型態:辨識自己來自民主型、專制型或放任型家庭?
‧5種溝通角色:你或家人是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或一致型?
‧避開15種破壞關係的溝通方法:「狗會跑出去都是你的錯。」(指責)、「你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貼標籤)、「去做功課,不然你試試看!」(命令、恐嚇)……
‧善用12項健康溝通技巧:不指責對方,以「我」開頭表達感受;除了語言,永遠同時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動作……
不論你有什麼程度的情緒困擾、歷經過何種創傷,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覺察和理解的力量──選擇改變,選擇去思考、去感覺、去行動的力量。
心理師高度推薦
周志建 | 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洪仲清 | 臨床心理師
留佩萱 | 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陳志恆 |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蘇予昕 | 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蘇益賢 | 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一旦我配戴上了家庭系統觀的濾鏡,我就更能看到宏觀的全局。邀請您一起藉著這本書,重新走回家庭裡—─那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洪仲清 ╱ 臨床心理師
「讓我們一起透過閱讀,重新認識家、理解自己與家的關係。」──蘇益賢 ╱ 臨床心理師
國際專家療癒推薦
「這本書以淺顯的語言,解釋了通常只有在教科書裡才能找到的重要概念。是一本適用於每個人、啟迪人心的指南。」——珍妮‧曼諾爾╱國家諮商師(NBCC)、專業諮商師督導(CPCS)、美國連結諮商中心主任
「一本針對『家庭如何運作』的指南,清晰、易讀,適合任何想要更了解自己的人。」——史丹‧塔特金 ╱《大腦依戀障礙》作者
「《重整家的愛與傷》是一份令人驚喜且無價的資源,是送給讀者自我覺察的禮物——以及好幾百個『原來如此』的驚嘆。」——傑克森‧麥肯錫╱《毒型人格的惡情人》作者
「要找到一本探討複雜的心理概念,且能幫助個人日常生活的自我成長書籍,相當難得。」——麥可‧L‧查芬╱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前主席
「吉布森集結她50年臨床工作與超過35年訓練家庭治療師的經驗,為普羅大眾和專業讀者寫出這本迷人、知識量豐富、深入淺出的書。這是這個時代的重要著作,高度推薦。」——凱薩琳‧麥考爾╱國際暢銷回憶錄《絕口不說》作者、退休家庭治療師、《今日心理學》雜誌特約作家
「不論是心理治療師、教育者,或只是想更了解自己,以及自己和家庭系統間複雜關係的普羅大眾,這本深入淺出且知識量豐富的書,讓人收穫無窮。」——史都華‧D‧史密斯╱專業諮商師
- 書封
- 作者簡介
- 目錄
- 各界讚譽
- 引言 家的愛與傷:家庭系統理論與關係治療
- 第一章 為什麼這很重要?
- 沒有任何地方能像自己的家一樣
- 回饋迴路
- 家庭系統理論的主要假設
- 反思你的原生家庭/成長家庭
- 第二章 誰是一家之主?
- 家系圖:圖解家庭結構的方法
- 家庭層級制度:父母的權利與責任
- 民主型、專制型與放任型家庭
- 家庭界線與次系統
- 家庭次系統的改變
- 功能不足與過高功能
- 家庭成員的角色與責任
- 辨識你的家庭結構
- 第三章 你是否能安心地有話直說,心口一致?
- 「家」就是最適合練習溝通的地方
- ★ 避開十五種「保證」能破壞關係的溝通方法
- 是課題還是問題?
- ★ 善用十二項健康溝通技巧
- 辨識你家中的溝通角色與規範
- 第四章 家人最適當的親密程度
- 連結性與人生發展週期:何時該放手?
- 連結性與大家庭:家族聚會讓人痛苦?
- 自主與個體化:成為真正的自己
- 情緒反應
- 過於親近
- 過度疏離
- 連結性與獨立性的平衡
- 多少的獨立和連結是適當的?
- 第五章 家庭中的三角結構
- 有孩子在內的三角系統
- 與大家庭的三角系統
- 環環相扣的三角系統
- 任何人事物都可能被納入三角關係
- 家庭排行的影響
- 每個人家中都有三角系統
- 第六章 誰欠誰什麼?
- 被要求的忠誠與傳承
- 傳統與遺傳
- 表達悲傷的傳統
- 這和金錢有什麼關係?
- 名字知多少?
- 更具毀滅性的,是看不見的忠誠
- 權利與義務的家庭帳本
- 姻親忠誠三角系統
- 誰欠誰什麼?
- 第七章 該保守還是揭開家族祕密?
- 隱私還是祕密?
- 保護自己還是保護他人?
- 破壞性祕密
- 祕密與羞恥感
- 療癒羞恥感與罪惡感
- 甜美的祕密和必要的祕密
- 請誠實地面對自己
- 第八章 家族故事、傳說和儀式的影響力
- 我的故事①:我和外婆究竟有多像?
- 我的故事②:故事或許不是真的,影響力卻是
- 傳承的力量
- 和孩子分享家訓
- 家族儀式與傳統
- 以你的儀式走過悲傷
- 賦予那些事新的意義
- 你的家族故事、傳說和儀式
- 結語 拿回權力,成為想成為的人
- 致謝
- 名詞解釋
- 推薦閱讀
- 章節附註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