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藏今藝術&投資 [第370期]:創作裡的認同流動
-
點閱:27
14人已收藏
- 作者: 典藏雜誌編輯部編輯
-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 出版年:2023.07
- 格式:PDF,JPG
- 頁數:116
- 附註:原刊名﹕典藏藝術雜誌﹐發行至第90期(民89年3月)止﹔自第91期(民89年4月)起﹐衍成﹕典藏今藝術 原刊名: 典藏今藝術, 自2018年4月起與《典藏投資》合併, 起始期數為307(201804)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6-30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創作裡的認同流動 影像裡的台灣
------
在本期專題中,我們從台灣1960年代到2020年後電影中的國族認同轉變開始(蘇哲賢文),進而探討錄像藝術中政治語境的世代差異(洪鈞元文)。當談論「世代」變化,作者沈裕昌首先為我們再次釐清了「世代」的定義,進而提出其對現今年輕世代(研究所在讀即將畢業至畢業後兩、三年間)創作中「政治批判」的觀察。專長於崇高美學研究,洪威喆則提醒了我們「崇高」在國族意識建立上的曾經,以及如何可為我們帶來另一層省思。或許,「唯有透過民主制度的保障,在永續持存的改革中反覆洗禮,台灣才能超越既有的文化矛盾,重塑新的國族認同。」(企畫/朱貽安)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鬆動的邊界(第30頁)
- COLUMN 今專欄(第32頁)
- 啟蒙與長成──我的1980年代(四)(第32頁)
- 文化公民權消失──《文資法》修法會不會越修越大洞(第34頁)
- 喜馬拉雅藝術的蛻變(第36頁)
- 再見香港(第38頁)
- 陳泰銘泰德美術館展覽啟示(第40頁)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獨步於藝術畫境──灣生畫家吉田吉(第42頁)
- ARTIST 藝術家 凝集哲思,閃爍光影變化 羅尼.霍恩「非夢 亦夢」大展在中國和美術館(第44頁)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川俣正創作中的災難與重生(第48頁)
- FEATURE 專題企畫(第56頁)
- 創作裡的認同流動 影像裡的台灣(第56頁)
- 台灣電影中的國族認同轉變 1960s - 2020s(第58頁)
- 從台灣意識的歷史距離談錄像藝術中政治語境的世代差異(第62頁)
- 顧左右而言它──台灣年輕世代藝術創作者的政治批判(第66頁)
- 抗爭,然後超越──崇高美學的啟示(第71頁)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第76頁)
- 共創是創造集體記憶的起始點 專訪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策展人林怡華、鄒婷、馮馨(第76頁)
- 無所抽無所不象:藝術 陳曉朋個展「好鹿圖:無所藝術」(第80頁)
- 「靈魂、呼吸、空氣、氣候、風」的對話與療癒:安聖惠在利物浦國際藝術雙年展的脈絡觀察(第84頁)
- 錄像及其民主之夢 「信號:錄像如何改變世界」(第88頁)
- 錄像及其民主之夢 「信號:錄像如何改變世界」(第92頁)
- 總是能帶動拍賣會的盧西安.弗洛伊德(第96頁)
- SPOTLIGHT 藝壇注目(第98頁)
- 由山水衍生的跨域思考 名山藝術「以『山』為名:藝術與科技交錯下的當代地景」(第98頁)
- 深邃的記憶海洋 安傑爾 • 奧特羅個展「海之憶」(第100頁)
- 潛藏的遊戲性 凱瑟琳.伯恩哈特個展「虛構娃娃 羨慕之瞳 百變怪 皮卡丘 強化謎擬Q 嬉戲 伽勒爾烈焰馬 天秤角擊 體力值270 絕群壓軸 全圖」(第102頁)
- BOOK 差距作為思想的未來:關於洪席耶《電影的差距》(第104頁)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第108頁)
- 探索城市藝術:揭開台中藝術博覽會的獨特風貌 ART TAICHUNG 2023 台中藝術博覽會(第108頁)
- 復甦後的榮景與挑戰 2023年「JINGART藝覽北京」(第110頁)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023台灣當代藝術家海外參訪計畫第8站:東南亞(第112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