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用血汗創作而成的作品還沒有被完全毀滅之前,
我們是不會死的!」
最完整黃土水傳記
與臺灣最初的雕塑家群像
他是沒有藝術家世背景的素人,也是孤獨勇敢的時代挑戰者。
從殖民地臺灣出發,踏入藝術的、寬廣的新世界……
黃土水,1895年出生於臺北艋舺,先就讀艋舺公學校,後進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就讀。他在國語學校時,上了石川欽一郎的課,透過學校接觸到美術教育,當即嶄露出令人驚訝的才華。他創作的一尊木雕觀音像,被放在校長室,引起總督府民政長官內田嘉吉的注意。經由校長推薦、且在民政長官表示願意贊助學費之下,黃土水前往報考東京美術學校,順利入學就讀。
這名來自臺灣,家中沒有任何美術背景與資源的少年,就這樣走進了現代美術的世界。戰前的東京美術學校,聚集著來自各地、特立獨行的學生。在雕塑領域,有繼承日本傳統的木雕,和向西方學習的西式雕塑,各方技法、觀念在此發生碰撞。黃土水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奮力學習與突圍。他在短短五年內,掌握了塑造、木雕、石雕等全方位的技法,其中更有東京美術學校老師也沒教過的大理石雕刻技術。他是怎麼做到的?在這本書中,鈴木惠可運用在日本發掘的史料,第一次拚湊出黃土水的自我養成之路。
黃土水是第一位進入東京美術學校的臺灣雕塑素人,也是第一位登上日本帝展舞臺、並單槍匹馬與日本雕塑界較量的臺灣雕塑家。他是被高度評價為臺灣現代美術史上的先驅者,也是最先以「臺灣」作為明確作品主題、進行創作的藝術家。身為臺灣近現代藝術啟蒙時期的開拓者,他的眼前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美術前輩,鈴木惠可將黃土水的藝術之路描述為:「在出發之後,迎面而來的是有如荒原、從未有人走過的未知領域。」而黃土水走入這片荒原,也走向激烈變革中的世界局勢、複雜交織的文化認同。
本書挖掘大量罕見的史料、珍貴的圖片影像,重建黃土水置身的社會脈絡與相關人物互動,全面而系統性地整理分析黃土水的所有作品。黃土水雖然在三十歲英年早逝,但本書作者為他找回失落的後續:原來,在臺灣、在日本,都有憧憬他的雕塑家,也有繼承他信念與精神的後輩雕塑家。黃土水雖然英年早逝,但他不只是曇花一現的臺灣天才雕塑家──因為有黃土水,在他之後,臺灣現代雕塑家才會成群地來。
黃土水,與來自臺灣最初代的雕刻家們,他們眼前所見的,是怎樣的風景?是荒原,還是新世界?請與我們一同走入,那個臺灣美術黎明的時代。
審訂、推薦序:顏娟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本書特色
★近代臺日雕塑史研究專家鈴木惠可博士力作,顏娟英教授審訂與專文推薦導讀。
★前所未見:最完整的黃土水生平傳記、不為人知的故事。
★最新觀點:深度剖析黃土水置身帝國與殖民地、文化認同複雜的時空脈絡中,奮力追求不朽藝術的歷程。
★全面整理:將近200張精彩圖片、深埋一世紀的黃土水史料,包含多件戰後下落不明的作品影像。
★徹底討論:黃土水的藝術追求,如何超越個人生死,影響後輩,啟發了一代臺日雕塑家。
- 封面
- 彩圖
- 目錄
- 推薦序 在夾縫中燃燒生命的年輕藝術家們 顏娟英
- 序章
- 第一部 「雕塑家」的誕生 臺灣第一位現代雕塑家.黃土水
- 第一章 一位臺灣青年的啟程
- 第二章 東京美術學校的求學時光,與入選帝展
- 第三章 置身大正時期的日本雕塑界
- 第四章 「本島唯一的雕塑家」:殖民地社會的榮光與界限
- 第五章 黃土水的雕塑風格分期與肖像作品
- ●第一部●結語
- 第二部 走向黎明的腳步 近代臺日雕塑家在臺灣
- 第六章 在臺灣活動的日本人雕塑家
- 第七章 追隨黃土水腳步的臺灣雕塑家及留學生—一九三○年代至一九四○年代
- 第八章 臺灣美術展覽會中的雕塑作品
- ●第二部●結語
- 總結章
- 附錄一 黃土水作品一覽表
- 附錄二 日治時期臺灣美術展覽會與展出雕塑作品一覽表
- 後記
- 感謝名單
- 已發表文章列表
- 參考書目
- 索引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750
單本電子書
NT$
52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