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件事做得很爛, 真是棒透了:允許自己不擅長, 就不會拿追求完美當作不敢嘗試的藉口
-
點閱:389
306人已收藏
- 譯自:It's great to suck at something:the exceptional benefits of being unexceptional
- 作者: 凱倫.里納迪(Karen Rinaldi) , 龐元媛譯
- 出版社:好的文化
- 出版年:2023
- 集叢名:幸福人生:030
- ISBN:9786267026335
- EISBN:9786267026373 EPUB
-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 頁數:308
- 字數:127687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02
已授權義、西、德、韓等國
《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出版者周刊》、《紐約時報》好評讚譽
暢銷書《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作者蘇珊娜.卡哈蘭、
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葛瑞琴‧魯賓
盛情推薦
事情做得好棒棒,真的好棒棒?
那可不一定~
對一件事「不在行」反而更好!
這是一個「渴望成功思覺失調」的時代,
目標導向、報酬誘因、成就績效……
人體的內建程式告訴我們,追求完美、效率至上是一種天性,
所以,我們遇到事情就想「征服」,征服不了就想「放棄」,
不得不接受失敗事實,就「焦慮、退卻、充滿屈辱感」,
於是,硬生生限縮了自己的人生。
那麼,如果有一件事做得很爛呢?
大大恭喜!
因為你等於為自己開啟了更多可能!
▌ 歡迎踏出「願意不擅長」的第一步
對一件事情不擅長其實是件好事。當然,這不是要人故意搞砸,而是勇於嘗試(寧願搞砸),也好過一輩子從不行動。凱倫以過去十多年始終堅持在做,但始終連嫻熟也沾不上邊的衝浪經驗為例,告訴我們,真心想做一件事,就別考量成敗,專心沉浸於其中就好。有時看似反直覺的行動,反而能讓人獲得真正的自由(和進步)。
▌ 前提是,這件事得對你有意義
對一件事情不擅長,並不是壞事,當然,這件事得對你有意義才行,否則若一開始就不重視,終究會不了了之。你必須「在乎」,才能「放棄想把這件事做好的欲望」,如此便不會以「追求完美」為盾牌(例如看起來超蠢、很浪費時間、會被人嘲笑等等),做為「害怕失敗而不願嘗試」的藉口。
▌ 然後,學著別把自己太當一回事
18世紀的詩人曾說:「人唯有在玩耍時,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玩耍就像不擅長做一件事一樣,必須放下主導局面的欲望,屈服於自然發生的事。當我們忙著被功成名就綁架時,還記得怎麼玩耍嗎?不妨學學孩子,如果和大人一樣多算計,怎能玩著玩著就呵呵笑成一團。所以,去他的好棒棒,享受不那麼完美的時刻吧!
▌ 而且,別肖想能控制一切
做任何事都有風險,無論你有多小心。凱倫曾因衝浪為自己多開了個屁眼(是真的),也曾在罹癌、切除乳房、多次化療後,拖著孱弱的身體,重返初學者姿態,費力衝上渴望已久的浪。脆弱總是不斷上演,看起來似乎很糟糕,但換個角度想,創傷既是災難,也是重建的契機。生活無法精準控制,不如學著「接受」,感受好與壞帶來的新的領悟。
▌ 最後,允許自己「不擅長」而不感到羞恥
再次重聲,失敗不等於世界末日,努力過後而不得,更是人生常態,沒什麼好丟臉的。某件事做得很爛,正是以積極正向的方式重寫大腦程式,讓人學會謙卑與感恩的機會。當然,在熟能生巧下,會讓自己稍微沒那麼不擅長,但永遠要記得,總有更高級的關卡在前方等著。重點是,降低對完美的期待、欣賞不擅長之美,心會更自由。
擁抱自己的缺點,欣賞不擅長之美,就是一種心的修練——
能讓人更有膽識和耐心,學會謙卑與感恩,體驗真正的自由。
人生不只是要參透的,更是要「體驗」的,
是要成功,也是要「搞砸」的。
現在就開始冒險(一起搞砸)吧。
反直覺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陳子楹│「愛書人陳子楹」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依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好評
「凱倫‧里納迪的著作,不僅是一本自我成長書,更像是發起一種運動……這本書詼諧生動,也有誠懇的自省。想傳達的精神能帶給你力量,毫無虛假做作。」——《華盛頓郵報》
「這本書告訴我們,只要敢於失敗,告別完美主義,喜樂與成長就會隨之而來。」——《華爾街日報》
「凱倫‧里納迪寫了一本不凡的反自我成長書,深情、聰敏又幽默。我敢說,你一定會受到這本書感召,從此敢於做不擅長的事。這本書立意新穎,必將成為經典,我太喜歡了。」——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書《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一個全球熱議的醫療案例》(Brain on Fire)作者
「想擁有快樂人生,必須生活在成長的氛圍中,要感覺自己在學習、教導、幫助、創造。但生活在成長的氛圍,往往也代表要懂得接受……我們有不擅長的事情!凱倫‧里納迪寫了一本發人深省,讓人欲罷不能的好書,告訴我們只要允許自己嘗試、不擅長、玩耍,人生就會更美好,更充實。」——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The Happiness Project)、《這樣開始也不錯,擺脫束縛的一年》(Outer Order, Inner Calm)作者
「凱倫‧里納迪不擅長的事情很多,但絕對不會不擅長寫書。這本書是最擲地有聲的呼籲:想要真正的快樂,就要踏出舒適圈,離得越遠越好。細緻又風趣的文字,傳頌的是『不怕失敗,放膽去做』的人生智慧。深受激勵的我,找了好多沒試過的事情盡情搞砸。這本書也大聲疾呼,要我們別落入追求完美的陷阱,大家千萬要聽(所以我才不要校對我寫的這篇推薦文)。」——賈各布斯(A.J. Jacobs),《紐約時報》暢銷書《我的聖經狂想曲》(The Year of Living Biblically)、《幸福,從謝謝這一杯咖啡開始:一場更接近幸福的感恩之旅》(Thanks a Thousand)作者
「逗趣的文字流露人生的真理,告訴我們要懂得欣賞自身的熱忱,而非才華,『不舒適』為何是件好事,『追求實用價值之外的東西』又為何能提升我們的人生……想要改變自己的讀者,看完凱倫‧里納迪精采絕倫的人生領悟,學會『樂於接受混亂與不完整』,必將有所收穫。」——《出版者周刊》(星級評等)
- 前言 請踏出「願意不擅長」的第一步
- 第 1 道浪 你該追求的是「不完美」
- 反直覺,就是進步的開始!
- 第一次的美好,往往被誇大
- 寧願搞砸,也不要一輩子從不行動
- 馭浪而行!一種戒不掉的快感
- 降低對完美的期待,心會更自由
- 真心想做的,做得再差都無妨
- 你是追求完美?還是害怕失敗?
- 第 2 道浪 玩耍才是正事!向孩子學習吧
- 對於真正喜歡的事,別想著要控制
- 世界再危險,都值得一闖
- 時而屈服時而掌控 —— 衝浪下的人生啟示
- 玩樂要認真,不然可就慘了
- 你也被「功成名就」綁架了嗎?
- 不要對抗海浪,而是與之合而為一
- 第 3 道浪 允許自己不擅長,反而開啟更多可能
- 搞砸沒那麼嚴重,就當累積了經驗值
- 快樂就是快樂,而不是得到了多少
- 只有會說故事的人,才會有故事
- 疼痛是個訊息,無論是身體或心靈
- 與其因失敗感覺屈辱,不如「接受」它
- 回歸故事的力量
- 第 4 道浪 不是要你好棒棒,而是要你不在意什麼叫好棒棒
- 「順應」生命的意外浪潮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災難就像一場冒險,誰說不會迎來光明?
- 脆弱很糟糕?也許並不是
- 好與壞總是相偕而來
- 感恩練習:全然接受的人生之道
- 真正的酷,是不假掰自己很酷
- 第 5 道浪 重點不是宗教,而是信念
- 做錯也罷,好過不願嘗試的一片空白
- 人人都有被看見的渴望
- 你該學的是克服恥辱,而非隱藏脆弱
- 一種合而為一的自然秩序
- 信念,才是成功的關鍵
- 直面極限,用謙卑迎戰畏懼
- 第 6 道浪 任何事都可能發生,重點在於接受
- 即使在天堂,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安全
- 意外難以避免,但要練習擱置恐懼
- 失敗也要體面 —— 成熟大人的處世指南
- 問題無法改變,但心態能
- 「一切都是必經之路」
- 第 7 道浪 沒有不擅長,就沒有希望
- 重點不是舒適,而是不舒適
- 深切的渴望.自在的衝突
- 欣賞不美,就是全新的美
- 痛苦能減輕痛苦
- 心的修練:感受悲傷也感受美
- 致謝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