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四人之中,就有一人摸不清自己的情緒◆◆
「我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職業,總在換工作。」
「明明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但卻沒有交過男朋友,連學生時代的朋友都沒什麼聯繫了。」
「好不容易升遷,面對自我主張強的下屬,卻沒辦法板起臉孔。」
「總覺得和別人往來非常疲憊……」
長年經手腦部影像診斷的腦內科醫師──加藤俊德發現,當人們邁入30歲時,不少人都會開始浮現上述的煩惱。表面上看似職場、感情、人際關係等各不相干的困擾,其背後的根本原因卻是相同的,那就是──沒有搞清楚自己的情緒。
不了解自己的情緒,就不知道自己想怎麼做,也就無法做出適當的行動和選擇。
無法搞懂自己情緒的人,大多時間都是「順其自然」活下去,直到視而不見的煩惱持續累積、放大成問題,才意識到原以為的「體貼和配合」,在不知不覺間變質成「辛苦和負擔」。
◆◆對他人情緒敏感,對自己卻慢半拍的「情感遲鈍症」◆◆
搞不清楚自己情緒的人,最鮮明的特質是「容易受到周遭影響」,比起自己的想法,更傾向參考其他人的行為與思維,也總是習慣配合他人。
☐處事圓融好相處,職場公認的老好人
☐非常尊重他人的看法,討論時總是第一個讓步
☐迴避任何在他人面前表達看法的場合
☐凡事謹慎,討厭事情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期進展
☐無法耍點小聰明,或是拒絕他人的請求
作者從腦部掃描診斷中判讀,愈有上述特質的人,往往也伴隨左腦的感情系統腦街區(察覺自我情感)較弱、右腦的感情系統腦街區(察覺他人情感)較強的傾向。
可以說,從大腦的觀點來看,自我肯定感的低落,正是源自左腦與右腦的發達程度落差。
而這樣的發育落差,會具體表現在記憶和對話,只談論他人八卦卻鮮少談論個人、對自己做過哪些事印象很模糊,也就是「自我認知能力」偏弱。
◆◆從生活實作,重新認識「沒辦法和大家一樣好」的自己◆◆
無法搞懂自己的情緒、自我認知能力低落的人,往往憧憬和大家一樣──擅長聊天、融入團體、培養一個值得和人分享的興趣、擁有光鮮的頭銜。
然而,這些試圖克服不擅長的恐懼、對美好人生的想像,都是以社會大眾的標準來審視自我。作者對此提出的解方是「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和「讓自己置身在更多場合裡」。
・在家庭裡,我排行第幾?相比手足優秀的地方,我可以另外在哪些領域開拓?
・在職場上,這是我第幾份工作?我到職第幾年?負責什麼樣的業務?
・目前的工作經驗中,我有過哪些產業的經驗?
作者也總結自身多年的諮詢經驗,提出一套有助於培養自我情緒、提升自我肯定感的行為治療法。從制定每天的日常規範,到設立小小逆境,藉由具體行動訓刺激腦部思考,激發情緒的產生與感知,進而提高腦部機能發達。
接受相同的義務教育、讀著同一套課綱的教科書、參加相同的重大考試、差不多的求職過程,往往會讓人誤以為其他人的思考習慣與情緒反應,與自己並沒什麼不同。
然而,每個人的大腦,實際都會反應出不一樣的情感,對情感的認知也會隨著腦部發達與否,而有強弱程度的差異。
本書能幫助在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感覺事事不順的人們,察覺自我情感的認知障礙,並透過行為療法,提供可在生活中實踐的方法,有效鍛鍊大腦,建立思考的正向迴路,不再掉入負面循環,提振自我肯定感,過上更富意義的人生。
本書特色
◎日本腦神經研究第一人,結合多年開發的腦街區概念,特別為人際關係苦惱者所設計的大腦鍛鍊法。
◎附有簡易的腦部狀態檢視表,依據符合項目的多寡,幫助你辨識自己是否有情感自覺不足的傾向。
◎提供有系統的自我調整策略,將理論落實在每天都能執行的例行事務,幫助你一步步建立新的思考習慣。
- 書封
- 前言
- 目錄
- 第1章 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摸不清自己的情緒
- 01 你的大腦也缺乏「情感自覺」嗎?
- 02 身體的反應與情緒是各自獨立
- 03 「情緒」的產生,取決於「情感」有多具體
- 04 快樂經驗與悲傷經驗,都能促進感情腦發達
- 05 向他人學習,是鍛鍊感情腦的第一步
- COLUMN 過度壓抑的情緒,會轉變為大腦的壞習慣
- 第2章 莫名不順遂,其實都是大腦害的!
- 01 回過神來,發現自己總在配合他人
- 02 自我情感與他人情感,出現認知程度的落差
- 03 由腦部決定的「濫好人性格」
- 04 一遇到他人表露情緒,就會產生「壓迫感」
- COLUMN 非到緊要關頭,就無法逼出符合情緒的行為
- 05 捲入他人情感,就無法保有自己的步調
- 06 即使無法掌握情緒,也能有效做出判斷
- 07 愈多回饋,愈容易產生自我情感
- 08 性別與感情腦的關係
- COLUMN 將他人的情緒,誤當成是自己的情緒
- 第3章 放棄總是配合他人的壞習慣,生活就會變輕鬆
- 01 不經意地配合現場「氣氛」,你是否有這種壞習慣?
- 02 事發當下的「情感」,需要時間生成「情緒」
- COLUMN 什麼是思維徘徊?
- 03 和強勢者對話,要秉持「會議」心態而非閒聊
- 04 過度在意對方的反應,沒辦法做出複雜的委託
- 05 人與人的交際,保持「尊重」底線就好
- 06 身為主管的我,為什麼無法向部下提出忠告?
- 07 大家都該做好份內工作,但為什麼只有我受苦?
- COLUMN 如何與精神病態者相處
- 第4章 建立思考新迴路,輕鬆助大腦提高「自我情感」
- 01 渴望和大家一樣,無異於放棄自己的人生跑道
- 02 重新認識「不合標準」的自己,你看到哪些特徵?
- 03 從自律生活,看清楚自己的面貌
- COLUMN 多方攝取食物類型,有助提高共感力
- 04 陷入鑽牛角尖的困境時,翻過情緒壁壘的練習
- 05 回想過去經驗,不經意的小事也能積累自信
- 06 養成運動習慣,就不再「怕麻煩」
- 07 通勤或居家工作,也能藉大腦區分適合與不適合
- 08 「欲望」與「熱情」,建構自發性的兩大支柱
- COLUMN 真實社會裡,「撲克臉」並不實用
- 第5章 從每一天的日常習慣,重新取回主體性
- 01 為每一天的行事曆,加入易生成「情緒」的習慣
- 02 即使睡不著,也要在相同時間上床
- 03 定期追劇,一口氣消耗情感的庫存量
- 04 預先準備腳本,不費心力順暢切換情緒
- 05 活動身體不同部位,轉移感覺不卡關
- 06 藉助冥想,切割感情系統腦街區
- COLUMN 為了更認識自己,投資時間與金錢有其必要
- 後記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245
優惠價
NT$
194
(優惠期限:2024-10-2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