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文訊 [第449期]:文學創作者的生存指南
  • 點閱:61
    24人已收藏
  • 作者: 文訊雜誌社編著
  •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 出版年:2023.03
  • 格式:PDF,JPG
  • 頁數:188
  • 附註:月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2

本期內容簡介

台灣在清代以前已有「文人」的出現,但對這些古典文人來說,文學僅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但不是「職業」,也未必是「志業」。一九二○年代「新文學」興起後,確實出現了一批能寫小說、新詩的寫作者。但對這些人來說,文學是宣傳社會運動的手段,因此他們也很少自認為是「作家」。直到一九三○年代,作家楊守愚寫了〈就試試文學家生活的味道吧〉等一系列小說,台灣才終於出現了「作家」這種身分:以寫作換取收入、搏得名聲,將文學視為自己的職業與志業。
本期「就試試文學家生活的味道吧」專題,便借前輩小說家楊守愚的標題為典,策畫一系列篇章,試著呈現文學夢想之下,文學人諸種「與生活搏鬥」的經驗。
專題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先從「作家」這個身分談起,主題是「成為作家是什麼體驗?」。我們邀請兩位2022年才出書的新人作家寺尾哲也和林楷倫,來談談最新鮮熱辣的經驗。第二部分則以「工作」為主軸,策畫「具體來說,作家是這樣工作的」。我們邀請鄧觀傑、黃崇凱及楊双子三位以不同策略延續文學路的作家,分享自身經驗。第三部分是「理想情況下,作家的盟友們」,我們邀請了與作家會有業務往來的專業人士,談談他們對新人作家的意見。第四部份,則由陳雪與薄懷武的對談側記從各種走跳江湖的「鬼故事」開始講起,分享了文學創作者應有的自保手段。

楊守愚的小說發表已近百年,這段時間的台灣文壇有變得更好嗎?未來的文學環境還能再更進步嗎?世事難以逆料,但可以努力:就讓我們先從揭露資訊、彼此坦誠討論開始吧!

雜誌簡介
 
《文訊》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發行逾30餘年。2003年5月3日,《文訊》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持續發展迄今,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研究、傳播、發揚台灣文學。
 
基金會所發行之《文訊》雜誌,為關心新書資訊、出版動態、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學者,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

  • 編輯室報告(第1頁)
  • ︱自由談︱(第10頁)
    • 〈影響我文學生命的關鍵人物〉我的少女老師(第10頁)
    • 〈採集軼事〉採集,軼事一:野生愛玉(第12頁)
    • 〈一寸灰〉世界睡了而你我醒著(第15頁)
    • 〈阿芬好會寫〉滑雪摔傷很悲慘,但是…(第18頁)
  • ︱本期專題︱就試試文學家生活的味道吧! ―文學創作者的生存指南(第22頁)
    • 時間與夢想的演算法(第24頁)
    • 你好,我的職業是──(第28頁)
    • 整晚談論文本實在太難,不如先吃飯吧(第31頁)
    • 惡水──關於現實感和時間的問題(第35頁)
    • 後來怎麼了(第38頁)
    • 第一次專職寫作就失敗(第41頁)
    • 作家的一周日常(第44頁)
    • 2022年與2023年的大型任務們(第48頁)
    • 給新人寫作者的出版小備忘(第52頁)
    • 「怎樣的文學適合外譯」之日本篇(第55頁)
    • 「(獎)補助計畫」答客問(第58頁)
    • 前人心法不藏私大公開——「堅強起來,才不會丟失夢想:文學路上的自保指南」講座側記(第62頁)
  • ︱與TSO有約︱巴比雅峽谷上沒有紀念碑…葉夫圖申科的〈巴比雅〉和蕭斯塔科維契的〈第十三號交響曲〉(第66頁)
  • ︱作家關懷列車︱詩的佳音,聖誕盛開──府城訪詩人夐虹與林宗源側記(第70頁)
  • ︱特別報導︱華語經典散文與翻譯的旅行──第35屆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評審側記(第72頁)
  • ︱作家收藏︱〈睹物更思人〉向夢的水手!──懷念謝筱良(第77頁)
  • ︱人物春秋︱(第81頁)
    • 〈資深作家〉生命最原初的真實,本來就會帶給你力量──專訪楊渡(第81頁)
    • 〈文壇新秀〉先這樣再說吧!──訪吳明倫《湊陣》(第89頁)
    • 〈懷念作家〉(第94頁)
    • 〈西西遺稿〉漂書(第113頁)
  • ︱談文論藝︱回家以後(第114頁)
  • ︱我們的文學夢︱夢想可能是牢籠──顏擇雅的文學夢(第119頁)
  • ︱書的世界︱(第126頁)
    • 天使綠與瓶中沙──黃庭鈺的《隱身術》(第126頁)
    • 空間與情氛的構形──讀陳淑瑤《魔以》(第129頁)
    • 溫柔的「左眼」──評介利玉芳《天拍殕仔光的時》漢英西三語詩集(第132頁)
    • 喑啞的盲眼僧──讀北島《歧路行》(第135頁)
    • 我詩故我在,重回美學詩樂園──《台灣現代詩美學》讀後(第138頁)
    • 黃昏樹上的紅果──讀綠蒂《隱匿的黃昏》(第141頁)
    • 《傀儡花》英譯本導讀(第144頁)
    • 曹介直《且聽》推薦序——聽什麼,怎麼聽?(第148頁)
    • 封閉社會的啟蒙者——《呂秀蓮作品集》主編序(第152頁)
    • 吳瓊娟繪畫的根源性探尋——《與物為春——吳瓊娟哲思畫集》畫展序(第155頁)
    •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第158頁)
  • ︱草原副刊︱溪畔的維度(第160頁)
  • ︱銀光副刊︱(第161頁)
    • 〈響馬導演話從頭之五〉胡金銓是我的偶像(上)(第161頁)
    • 〈星雨樓續抄之四十四〉閱讀偶拾(第164頁)
    • 〈台語時間〉(第166頁)
  • 島嶼串流 屏東、澎湖、花蓮(第177頁)
紙本書 NT$ 200
單本電子書
NT$ 140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2
訂閱雜誌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