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由孔孟荀之發揚而成為中國文化之主流,佛教自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融入中國文化與思想,由小乘佛教蔚為大乘佛學。二千年來經歷歷史之分合,終為中國之民眾、士大夫所接受。其間有梁武帝捨棄王位出家,武則天以佛教為國教,亦有三武之禍,至今儒佛融合,已成必然之趨勢。
在哲學思維上,不論從形上論、人生論、倫理論、道德論探討,儒家重生,佛教重死,都有超越生命之價值所在,悲天憫人,慈悲喜捨,都提供眾生體認生命之終極價值,若能將儒家仁愛之精神與佛教慈悲之胸懷融合為一,必能撥去世人眼前之黑霧,迎向燦爛之雲天,則中國之新文化於焉形成,馨香禱祝。
- 封面
- 版權
- 李威熊教授序
- 前言
- 第一章 儒家與佛教之歷史分合
- 第一節 漢魏時期之儒家與佛教思想
- 第二節 兩晉南北朝時期之儒家與佛家思想
- 第三節 隋唐時期之儒家與佛家思想
- 第四節 宋代之理學思想與佛學
- 第五節 元明清時期之儒學與佛學
- 第二章 從哲學思維論述儒家與佛教思想之異同
- 第一節 形上論
- 第二節 人生論
- 第三節 倫理論
- 第四節 道德論
- 第三章 從儒家經典論與佛教之不同
- 第一節 儒家《大學》修己治人與佛教出世解脫之不同
- 第二節 儒家《中庸》之中道思想與佛教中觀思想之不同
- 第三節 儒家《論語》經世濟民與佛教出世解脫之不同
- 第四節 儒家《孟子》仁政與佛教行菩薩道之不同
- 第五節 儒家《荀子》禮治思想與人間佛教之不同
- 第四章 融合儒佛思想以建立中國之新文化
- 第一節 從歷史觀察儒家與佛教思想之融合
- 第二節 儒家與佛教具有互補性
- 第三節 儒家與佛教思想合則雙美
- 第四節 儒家與佛教應融合為中國之新文化
- 第五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紙本書 NT$ 800
單本電子書
NT$
56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