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人類製作工具、獵捕動物、萬里跋涉、發展社交
只為了──吃頓美食?

獲獎無數的演化生物學家羅伯・唐恩,攜手人類學家莫妮卡.桑切斯
結合神經科學、生物學、人類學,一探風味與味覺的發展之謎

       吃東西,對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味覺受器幫助動物避開劇毒與危險的討厭氣味;香甜的水果有助於吸引傳播者。然而進食不是只為了生存,吃美食更是為了快樂。

       在本書中,廣受歡迎的生物學家唐恩和人類學家桑切斯攜手合作,探討演化史上長久被忽略的主題──風味與味覺。打破「進食只為生存」的傳統論調,提出大膽的新觀點,從演化角度說明為什麼美食會令人愉悅,又如何引領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為了捕捉美味獵物,人類發明各種工具,甚至造成物種滅絕;用火開啟了烹飪的無限可能,也造成味覺與大腦的巨大改變。香料與發酵文化不僅為了保存,更為了那令人上癮的口感;我們也是少數能夠學習愛上某些味道(包括恐怖味道)的物種。對於分享美食的熱愛,更與社交、語言、文化傳承息息相關。

       結合考古資料、科學研究與實地踏查,這本美味之書帶領讀者走過數百萬年的風味歷史,將改變我們對人類演化的看法,以及我們對食物、味覺享受的思考方式。


◆原始人開始用火,是為了來場BBQ?
靈長類學家理查.蘭翰姆(Richard Wrangham)認為:人類祖先可能是因為食用熟食,才得以獲得足夠熱量、演化出更大的腦部。
火最終帶來了內燃機、現代城市、現代戰爭、網際網路等等無數技術革新。但人們最初開始用火,可能就只是為了讓食物更好吃。

◆人類勤種穀物,是為了要釀更多啤酒?
植物學家提出的假說指出:人類首次在食物製作過程中馴化的生物,就是製作酸啤酒與酸種麵包時使用的微生物。
人類發現餵養這些微生物需要穩定的飼料來源,於是人類開始種植穀類。
人是為了製造啤酒所以馴化微生物、為了餵養微生物進而馴化穀類,微生物反而成為食物史的主角,穀類則位居配角。

◆猛瑪象不幸滅絕,跟牠的肉太好吃有關?
風味是人類祖先決定獵捕哪些物種的判準之一。大部分克洛維斯獵人偏好的獵物如今都滅絕了,而且很多似乎曾經是很美味的物種。
他們製作克洛維斯矛頭,更有效率地殺死巨大的地懶、猛瑪象或乳齒象等動物。
猛瑪象的腿肉似乎非常美味,但是嘛,你已經沒機會品嚐到了。

◆一起吃飯的快樂,造就了人類文明的誕生?
與人共餐讓食物更好吃,因為同伴的存在與彼此分享的故事,會提升我們的愉悅感。
語言複雜化的過程,跟用餐情境脫不了關係。
在所有的文化裡,食物、會話與談判三者密不可分。

「大家總說智人(Homo sapiens)的種小名sapiens 源自一個意為「品嚐」的動詞,
所以我們也可以解讀成智人是藉由味覺或品嚐食物風味來進行判斷的人。
我們藉由品味進行判斷與決策,透過食物去尋覓、研究和學習,
無論是同坐在火堆旁還是相約在餐桌上,我們都一同咀嚼著這個世界的內涵。」

完食推薦

陳懷萱|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專案助理教授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曹銘宗|台灣飲食史作家
羅素玫|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各界好評

「本書是一場充滿迷人經驗與實證的餐宴,述說風味研究的未來展望。兩位作者熱情款待來自各式各樣學門的賓客……充滿說服力、娛樂性,論證了我們人類對美食的狂熱追求,是如何形塑了我們的演化旅程。」──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在展示證據和論點的方式上一絲不苟。……一本引人入勝的書。」──西蒙.英格斯(Simon Ings),《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

「本書是一場知識盛宴,它的核心想法很簡單:我們演化是為了享受美味食物。它將生物學、人類學、化學、物理學、藝術史、文學和歷史融為一體,不只帶來娛樂,也啟發你的思想和味覺。」──丹尼爾.李伯曼(Daniel E. Lieberman),著有《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The Story of the Human Body)、《天生不愛動》(Exercised)

「為什麼我們喜歡並選擇我們做的食物? 當然是因為它們的口味。然而,大多數關於人性和文化的論述都忽略了這種明顯的動機。這本迷人且重要的書,將科學、歷史和作者的個人經歷結合,證明了尋找風味一直是我們生物和文化演化的核心。」──哈洛德.馬基(Harold McGee),著有《食物與廚藝》(On Food and Cooking)

「兩位作者以大廚的創造力和食品生物化學家的精準度寫作。本書是一場盛宴,不僅能刺激你的思維,還能刺激你的感官。沒有哪本書比它更能將自然和美食科學帶入生活,同時讓我們大開眼界。」──蓋瑞・保羅・納卜漢(Gary Paul Nabhan),著有《香料漂流記》(Cumin, Camels)

「令人食指大動、胃口大開。」──比爾.湯普森(Bill Thompson), The Post and Courier

「引人入勝,探究『美味』背後感官經驗多元意涵的佳作!」──陳懷萱,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專案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羅伯.唐恩Rob Dunn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生物學系教授、科普作家。首部著作《眾生萬物》(Every Living Thing)榮獲美國國家戶外圖書獎(National Outdoor Book Award)。2014年《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The Wild Life of Our Bodies: Predators, Parasites, and Partners That Shape Who We Are Today),榮獲Booklist Online、PopScienceBooks評選為2011年Top 10健康類書籍、Top 5最佳生物類書籍。2019年《我的野蠻室友》(Never Home Alone),榮獲2021年AAAS/Subaru SB&F Prize最佳科學圖書。

相關著作:《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人體的原始記憶與演化》《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人體的原始記憶與演化》

莫妮卡・桑切斯Monica Sanchez
醫學人類學家,現任加拿大湯普森河大學社會與人類學系教授,致力於健康和福祉的文化研究。莫妮卡與唐恩現居於北卡州羅利市(Raleigh),育有二子,以及數千種野生動植物。

譯者簡介

方慧詩
高中到吳聲海老師實驗室遊玩後,便以台大生科當作第一志願,動物學碩士畢業後進博物館工作。現為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博士候選人與博物館策展人。常在都市叢林裡回想夏夜日月潭旁此起彼落而絢爛的蛙鳴。曾以《我的野蠻室友:細菌、真菌、節肢動物與人同居的奇妙自然史》(合譯,商周出版)獲2022年吳大猷翻譯金籤獎。

饒益品
在花蓮的山與海之間長大、台大生科系畢業;於法國圖魯茲完成博士學位後,目前於英國劍橋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森林動態。終日盯著電腦螢幕但心中還是嚮往山林,著迷於生物的多樣性以及語言的多樣性。曾以《我的野蠻室友:細菌、真菌、節肢動物與人同居的奇妙自然史》(合譯,商周出版)獲2022年吳大猷翻譯金籤獎。
  • 專文推薦 別有風味的科學
  • 序言 生態演化下的美食
  • 1 舌尖上的世界
  • 2 尋味者
  • 3 好鼻師
  • 4 餐桌上的大滅絕
  • 5 禁果
  • 6 香料源始
  • 7 一口沼澤裡的馬肉配一口酸啤酒
  • 8 乳酪之藝
  • 9 晚餐開啟人類的文明
  • 圖片來源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40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