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第106期]:建築、機械、表演交織新時代
  • 點閱:19
    3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Taiwan magazine
  • 作者: 吳光庭主編
  • 出版社:臺灣建築學會
  • 出版年:2022.04
  • 格式:PDF,JPG
  • 頁數:76
  • 附註:原刊名: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發行至第63期(民100年7月)止 ; 自民100年10月起改為現刊名, 期數繼續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8

本期內容簡介

主編的話

如今的數位工具應用發展趨勢已脫離單一用途式的問題解決之需求,數位工具應用反而成為當下及未來建築與相關跨領域科系合作的最佳媒介之析在。

即以本期客座主編成大建築系沈揚庭老師提出之主題「建築、機械、表演交織之新時代」經過邀稿所呈現數位工具應用之多元面貌為例,連結如此龐大複雜的跨領域知識及技能的核心概念是「設計」,而脫離了我們過去所習慣的專業分工思維下的設計分類如建築設計、工程設計、機械設計、舞蹈設計⋯⋯,「設計」的美惑多元也將成為新時代的日常。
感謝特約主編沈揚庭的約稿協調及作者分享如此美好的經驗及設計成果。

雜誌簡介
 
有人認為台灣民眾普遍缺乏對建築品質的專注與認知,而導致了粗糙的建築景觀,又由於粗糙的建築景觀使然,建築相關的題材也似乎因此缺乏報導的誘因,縱偶有仗義執言之士,不吝使出自己的研究或觀點,也可能常常會在其他媒體的零星篇幅上落成個散兵游勇。
編輯室認為,台灣正值從傳統資本決定產業價值的概念,進化到以知識、創意為產業價值導向的轉型期,實在需要更多'建築報導'的環節,一方面專心地提供足夠 篇幅的報導空間,一方面更為優質環境意識的提昇推波助瀾。而建築相關的呈現題材是包羅萬象、精采豐富的,不論是文字或設計作品,都是提昇大眾對於空間品質 和環境意識的利器。
建築學會的會刊雜誌、網站與<建‧築‧網‧訊>正是當前台灣建築報導的一個環節,也欲積極呈現一番豐富的內容樣貌。若提升到教育層次的觀點,學會推廣學術 的宗旨背後更大的意義其實就是必須以好的建築示範負起教育社會大眾的責任,尤其建築系學生更是首要的教育對象;再提昇到國際的視野,台灣建築界需要更高的 能見度與國際競爭力,而這些必定要從廣大群眾的環境意識提昇開始紮根。

我們期待以您的專業和地位為建築學子打開更寬闊視野,並增強會刊雜誌的重要性 ,也讓您的作品和姓名在標誌於會刊封面的同時,成為台灣當代建築活動 或思考的鮮明印記。
  • 主編的話 /吳光庭(第4頁)
  • 建築、機械、表演交織新時代(第5頁)
    • 成大建築系的數位轉型之旅 數位智造工坊RAC-Coon 的成立與發展 /杜怡萱.顏嘉慶(第5頁)
    • 人機協作大時代─趨勢演進與新模式 /廖士豪.王宓琦.許家碩.沈揚庭(第11頁)
    • 智慧機器人於模組化建築之應用 以RoBIM 智慧解決方案為例 /康仕仲.楊政玹.蔡亮廷(第15頁)
    • 源自於傳統砌築法與切石術所啟發之機器手臂建造 /陳珍誠(第19頁)
    • 密涅瓦的貓頭鷹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構築隨筆 /鄭博仁(第24頁)
    • 月津港藝術燈節作品 窗前明月光—離散設計下的折線金屬應用 /蕭瑋廷.鄭方哲.沈揚庭(第34頁)
    • 豪華朗機工的機動控制論─聲光機神 / 林昆穎(第40頁)
    • 機械手臂展演上的跨域整合與應用 /洪仲儀(第50頁)
    • 數位時代下的藝術創作 /謝杰樺(第56頁)
  • 下期預告 從學術到政策執行的專業實踐—偏鄉中小學廚房新擴建計畫 /宋立文(第60頁)
  • 會務要訊(第61頁)
    • 本會主辦、協辦、贊助及參與之活動(第61頁)
    • 廣告索引(第71頁)
紙本書 NT$ 300
單本電子書
NT$ 180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8
訂閱雜誌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