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月刊 [第636期]:2022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
點閱:116
58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Science monthly
- 作者: 科學月刊
- 出版社:科學月刊社
- 出版年:2022.12
- 格式:PDF,JPG
- 頁數:84
- 附註:月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3
本期內容簡介
走進編輯室
充滿荊棘的和平之路
時序又悄悄來到一年之末,對《科學月刊》熟悉的夥伴應該不難猜到這個月的封面故事。每年12月,我們會帶領讀者認識今(2022)年的諾貝爾獎得主,除了分享獲獎的理由外,也進一步追蹤、解析他們研究成果和此領域當前的最新發展。不過,在翻開這期封面故事之前,想先跟讀者聊聊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今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丁派遣俄軍入侵烏克蘭領土,爆發歐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衝突。直到今日,持續近九個月的戰事代價是數十萬人次的傷亡,即使在戰火下倖存,多數家園敗破的烏克蘭人也流離失所,引發難民危機。雙方你來我往的軍火攻擊和空襲,更使戰爭的緊張局勢持續升高。
今年的和平獎就在烏俄交鋒的戰火下選出與烏俄戰爭相關的三方,白羅斯人權領袖比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
比亞利亞茨基是一名白俄羅斯民主運動參與者。除了致力於民主的發展外,他在 1996 年創立春天人權中心(Viasna),極力反對獨裁政權。儘管多次遭政府施壓而入獄,但他仍持續為人權和民主努力。「公民自由中心」於 2007 年在烏克蘭首都基輔成立,旨在促進烏克蘭的人權和民主。除了協助烏克蘭走向民主外,在烏克蘭遭到俄羅斯入侵後,也開始記錄俄羅斯對烏克蘭平民犯下的戰爭罪行。
「紀念」,是1987 年由前蘇聯的人權鬥士成立,目的是希望人們能夠藉由面對過去的傷痛,防止未來再發生相關事件。自創立以來,該組織收集許多遭受史達林主義(Stalinism)者迫害的紀錄,並在總部建立了歷史資料庫。即使去(2021)年12月遭俄羅斯當局清算,下令解散、關閉「紀念」總部;今年又在獲得和平獎的數小時後總部遭到沒收,但他們至今仍持續抗爭,捍衛屬於他們的自由。
身為不同、甚至是眼下呈對立國家的三方,卻在今年共同獲此獎。我想,他們的貢獻除了符合當年諾貝爾的遺願外,和平也是當今世界最需要也最期望看到的。
今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丁派遣俄軍入侵烏克蘭領土,爆發歐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衝突。直到今日,持續近九個月的戰事代價是數十萬人次的傷亡,即使在戰火下倖存,多數家園敗破的烏克蘭人也流離失所,引發難民危機。雙方你來我往的軍火攻擊和空襲,更使戰爭的緊張局勢持續升高。
今年的和平獎就在烏俄交鋒的戰火下選出與烏俄戰爭相關的三方,白羅斯人權領袖比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
比亞利亞茨基是一名白俄羅斯民主運動參與者。除了致力於民主的發展外,他在 1996 年創立春天人權中心(Viasna),極力反對獨裁政權。儘管多次遭政府施壓而入獄,但他仍持續為人權和民主努力。「公民自由中心」於 2007 年在烏克蘭首都基輔成立,旨在促進烏克蘭的人權和民主。除了協助烏克蘭走向民主外,在烏克蘭遭到俄羅斯入侵後,也開始記錄俄羅斯對烏克蘭平民犯下的戰爭罪行。
「紀念」,是1987 年由前蘇聯的人權鬥士成立,目的是希望人們能夠藉由面對過去的傷痛,防止未來再發生相關事件。自創立以來,該組織收集許多遭受史達林主義(Stalinism)者迫害的紀錄,並在總部建立了歷史資料庫。即使去(2021)年12月遭俄羅斯當局清算,下令解散、關閉「紀念」總部;今年又在獲得和平獎的數小時後總部遭到沒收,但他們至今仍持續抗爭,捍衛屬於他們的自由。
身為不同、甚至是眼下呈對立國家的三方,卻在今年共同獲此獎。我想,他們的貢獻除了符合當年諾貝爾的遺願外,和平也是當今世界最需要也最期望看到的。
- News Focus(第4頁)
- 啟程!25.5天的月球旅行/鯨魚一天吞食多少塑膠微粒?(第4頁)
- 利用蛋白淨化海水/暗黑章魚的投擲大戰(第5頁)
- 科學‧出走 用琥珀留下遠古的記憶 科博館「那一刻 琥珀的記憶」特展(第6頁)
- 封面故事引言 2022諾貝爾獎特別報導(第8頁)
- 封面故事1 從滅絕人種揭開人類演化的空白歷史(第10頁)
- 封面故事番外篇 探索人類起源的無盡之旅 威爾遜與帕波的師生傳承(第15頁)
- 封面故事2 讓生物標記變得如滑鼠點擊般輕鬆 點擊化學的發展與應用(第18頁)
- 封面故事3 持續不斷的好奇心引領量子研究 量子糾纏(第24頁)
- 封面故事4 經濟大蕭條為何發生、又該如何解決? 重要又脆弱的金融中介應有的規範與兩難(第30頁)
- 顯影 臺灣的綠鳩家族(第36頁)
- 思辨之評(第40頁)
- 大學教授遭解聘只因學生抗議分數太低 校方、教授、學生權益該由誰作主?(第40頁)
- 火星、月球表面真有水(冰)嗎?(第44頁)
- 專欄(第48頁)
- 數不勝數:走入畫作〈雅典學院〉中的理型世界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知物依數」(第48頁)
- 格物致知:量子糾纏態的研發 再談「愛因斯坦的最後一搏-EPR悖論」(第54頁)
- 生生不息:Y染色體的消失將導致疾病與死亡?生為男性不幸的宿命(第60頁)
- 潛移默化:《黑水風暴》吹響對PFAS宣戰的號角 好用但危險的化學物質PFAS(第66頁)
- 物換星移:為什麼手機會收到地震警報?結合深度學習的地震預警系統(第72頁)
- 書摘 《燒杯君和他的小旅行》(第78頁)
其他刊期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