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上海現代性.臺灣傳統文人:文化夢的追尋與幻滅
  • 點閱:17
    7人已收藏
  • 作者: 張靜茹著
  • 出版社:稻鄉
  • 出版年:2006
  • ISBN:9789867862990
  • 格式:PDF,JPG
  • 頁數:520
  • 書籍難度(SR):802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9

本文主要使用材料有兩部分:(一)現存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林癡仙、連雅堂、洪棄生、周定山造訪上海後留下的書寫記錄;(二)當日報紙雜誌相關文獻頻繁出現的申江政治、經濟、電影、書籍、戲劇等報導或廣告訊息。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元素何以相遇?作者試圖從「上海現代化氛圍在臺傳遞使之成為想像中的逐夢之所」吸引了「改隸後特別容易產生文化認同焦慮的傳統文人前往尋夢」角度切入,認為文人們往赴滬上乃因該地做為近代中國政經文化薈萃城市,繁華新氣象或可提供解決認同焦慮的途徑。然而細讀四人作品,卻發現滿足於想像者少,幻滅於現實者多;在此困境下,他們必須重新定位,尋求合於當下的自我及文化認同。本書嘗試結合文學作品及大量文化史料,提出一種詮釋的可能性。

  • 第一章 緒論(第1頁)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第1頁)
    • 第二節 文獻回顧(第6頁)
    •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思考進路(第12頁)
  • 第二章 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祖國情懷 ── 遺民意識與文化鄉愁(第17頁)
    • 第一節 民族主義與遺民意識的關係(第17頁)
    • 第二節 臺灣傳統文人的遺民意識與文化鄉愁的書寫(第29頁)
  • 第三章 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上海夢 ── 申江文化訊息在臺灣的傳遞(第51頁)
    • 第一節 上海相關報刊雜誌及圖書在臺傳播概況(第53頁)
    • 第二節 上海劇團在臺灣的演出(第100頁)
    • 第三節 上海電影在臺灣的播映(第135頁)
  • 第四章 林癡仙的上海體驗(第171頁)
    • 第一節 思鄉愁緒的反映及自我身世之慨歎(第185頁)
    • 第二節 流連酒館、遊覽勝蹟以遣心情沈悶(第195頁)
    • 第三節 對紛亂時局的感慨(第201頁)
  • 第五章 連雅堂的上海體驗(第205頁)
    • 第一節 連雅堂大陸行的個人因素(第214頁)
    • 第二節 《大陸游記》及《大陸詩草》中的上海經驗(第221頁)
  • 第六章 洪棄生的上海體驗(第267頁)
    • 第一節 洪棄生的人格特質及旅遊動機(第267頁)
    • 第二節 洪棄生華夏遊中的上海見聞(第277頁)
  • 第七章 周定山的上海體驗(第295頁)
    • 第一節 從《大陸吟草》看周定山的第一次上海經驗(第306頁)
    • 第二節 從《倥傯吟草》看周定山中日戰爭後的上海經驗(第316頁)
  • 第八章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 上海夢碎後的重新定位(第335頁)
    • 第一節 價值觀崩解後的外顯應對之道(第336頁)
    • 第二節 文化認同之重塑 ── 重構歷史記憶(第362頁)
  • 第九章 結論(第421頁)
  • 附表(第433頁)
    • 表一 日治時期上海劇團來臺時間及表演地點(第433頁)
    • 表二 日治時期上海民興社在臺演出概況(第440頁)
    • 表三 日治時期出現於臺灣之電影巡映單位及負責人(第442頁)
    • 表四 日治時期臺灣報刊所載中國影片資料表(第444頁)
    • 表五 日治時期臺灣書局販售之中文圖書舉隅(第456頁)
    • 表六 日治時期報紙、詩集中與上海相關舊詩、詞(第484頁)
    • 表七 四位文人赴大陸時間及相關作品(第495頁)
紙本書 NT$ 540
單本電子書
NT$ 432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9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