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DGs系列講堂 零廢棄社會:告別用過即丟的生活方式, 邁向循環經濟時代
-
點閱:85
20人已收藏
- 譯自:図解でわかる14歳から知るごみゼロ社会
- 作者: InfoVisual研究所著 , 童小芳譯
- 出版社:台灣東販
- 出版年:2022
- 集叢名:SDGs系列講堂
- ISBN:9786263294226
- EISBN:9786263295155 EPUB
- 格式:EPUB 版式
- 頁數:98
- 附註:含索引 封面英文題名: Zero waste society
- 系列書: SDGs系列講堂,本系列共8本
全球每年會製造出20億噸的一般垃圾,
預計到2050年前將達到34億噸
已開發國家不斷大量廢棄,
開發中國家則為處理所苦
了解垃圾的本質,思索生活的未來,
邁向零廢棄的社會!
根據世界銀行於2018年公布的報告書「What a Waste 2.0」,全球於2016年排出的一般垃圾估計約為20億1,000萬噸。該報告已經敲響了警鐘:如果再這樣不採取任何對策,預計到2050年前將膨脹到34億噸。
這裡所說的一般垃圾,是指從家庭或企業回收的垃圾,又稱為都市垃圾。究其細節,食品與植物類44%、紙類17%、塑膠12%,光是前3名就占了7成以上。
垃圾排放量較多的,都是一些已開發國家與石油產出國等所得水準較高的國家。這些高所得國家的人口不過占全球人口的16%,排出的一般垃圾卻占了全球的3分之1以上。富裕的國家不斷大量生產並大量消費,結果便產生大量的垃圾。
另一方面,低所得國家的垃圾處理設施不夠完善,導致未經妥善處理的垃圾危及人們的健康與環境。倘若這些國家的人口繼續增加或愈來愈都市化,垃圾量將會倍增,預計會帶來更嚴重的災害。
一項商品從生產、加工,歷經運送、陳列於商店中,最後才送達我們手中,這個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能源與費用。然而,只要用過了,任何東西最終都會淪為「垃圾」。我們往往會認為,「垃圾燒掉即可」、「只要做好分類即可回收,所以無妨」,但是垃圾處理與回收所耗費的能源與費用也很龐大。追根究柢,我們的消費活動才是製造出大量垃圾的原因所在。我們是否過度追求超出所需的東西呢?
垃圾問題是龐大產業結構的問題,同時,在其核心運作的引擎正是我們日常中的微小慾望。很遺憾必須這麼說:針對垃圾的探究,最終也會讓我們看清自身慾望的樣貌。
零垃圾社會究竟是不可能的任務還是可行的,有賴於我們每一個人意識上的覺醒。
各界專家誠摯推薦
何昕家(台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
林子倫(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陳惠萍(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瑞賓(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依姓氏筆劃排序
根據世界銀行於2018年公布的報告書「What a Waste 2.0」,全球於2016年排出的一般垃圾估計約為20億1,000萬噸。該報告已經敲響了警鐘:如果再這樣不採取任何對策,預計到2050年前將膨脹到34億噸。
這裡所說的一般垃圾,是指從家庭或企業回收的垃圾,又稱為都市垃圾。究其細節,食品與植物類44%、紙類17%、塑膠12%,光是前3名就占了7成以上。
垃圾排放量較多的,都是一些已開發國家與石油產出國等所得水準較高的國家。這些高所得國家的人口不過占全球人口的16%,排出的一般垃圾卻占了全球的3分之1以上。富裕的國家不斷大量生產並大量消費,結果便產生大量的垃圾。
另一方面,低所得國家的垃圾處理設施不夠完善,導致未經妥善處理的垃圾危及人們的健康與環境。倘若這些國家的人口繼續增加或愈來愈都市化,垃圾量將會倍增,預計會帶來更嚴重的災害。
一項商品從生產、加工,歷經運送、陳列於商店中,最後才送達我們手中,這個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能源與費用。然而,只要用過了,任何東西最終都會淪為「垃圾」。我們往往會認為,「垃圾燒掉即可」、「只要做好分類即可回收,所以無妨」,但是垃圾處理與回收所耗費的能源與費用也很龐大。追根究柢,我們的消費活動才是製造出大量垃圾的原因所在。我們是否過度追求超出所需的東西呢?
垃圾問題是龐大產業結構的問題,同時,在其核心運作的引擎正是我們日常中的微小慾望。很遺憾必須這麼說:針對垃圾的探究,最終也會讓我們看清自身慾望的樣貌。
零垃圾社會究竟是不可能的任務還是可行的,有賴於我們每一個人意識上的覺醒。
各界專家誠摯推薦
何昕家(台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
林子倫(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陳惠萍(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瑞賓(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依姓氏筆劃排序
- 書封
- 前言 覆蓋地球的大量垃圾是便利生活的副產品
- Part 1零廢棄 世界上處處充斥著垃圾
- 1全球每年會製造出20億噸的一般垃圾,預計到2050年前將達到34億噸
- 2全球的產業廢棄物為118億噸,所有產業都會產出垃圾
- 3食品損耗與食品廢棄與日俱增,有3分之1的糧食被丟棄
- 4一次性塑膠已威脅到海洋的生態系統
- 5因快時尚的流行而衍生出大量廢棄的衣物
- 6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使醫療廢棄物的去向令人憂心
- 7紙尿布垃圾令世界各地傷透腦筋,光是日本每年就製造220萬噸
- 8來自生活廢水與化學肥料的氮已流入自然環境之中
- 9頻仍的自然災害過後,總會留下大量的災害垃圾
- 10史上最嚴重的放射性垃圾,十萬年都不會消失
- 11太空垃圾日益嚴重,逾1億個垃圾在地球軌道上繞行
- Part 2零廢棄 人類與垃圾的歷史
- 1自然界中並無「垃圾」,構成萬物不斷循環的世界
- 2人類在文明揭幕的同時便面臨了「垃圾問題」
- 3於古羅馬萌芽的衛生觀念與垃圾對策
- 4中世紀歐洲所到之處盡是垃圾,骯髒時代延續了上千年
- 5江戶是一座幾乎沒有廢棄物的回收都市
- 6近代化衍生出新的垃圾問題,化學物質登場並進入大量生產的時代
- 7戰後經濟成長所衍生出的公害與垃圾之戰
- 8塑膠登場與一次性容器包裝垃圾的氾濫
- 9垃圾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是地球暖化的原因之一
- Part 3零廢棄 追蹤垃圾的去向
- 1世界各地所採取的垃圾處理方式是焚燒還是回收?
- 2日本的垃圾都去了哪裡?從家庭到最終處置場
- 3日本為世界第一大垃圾焚化國,焚燒的機制與問題點
- 4掩埋是垃圾的最終處置方式,日本再過20年左右就會瀕臨極限
- 5主張推動回收的歐盟與韓國的應對之策
- 6日本的《容器包裝再生利用法》並不能解決垃圾問題
- 7日本的塑膠垃圾有效利用率為85%,其實際情況為何?
- 8以「垃圾貿易」的名義將垃圾強加於開發中國家
- 9開發中國家所面臨的垃圾問題是垃圾處理系統不完善
- 10垃圾不會消失?物質不滅定律與熵增定律
- Part 4零廢棄 邁向零垃圾社會之路
- 1SDGs的目標是建構一個不會產生垃圾的社會
- 2垃圾處理的分級制度,零垃圾更勝回收
- 3零廢棄的目標在於形成一個既不焚燒亦不掩埋的循環
- 4零廢棄行動也在日本擴散,且已達成80%的回收率
- 5全球持續推動去塑,告別用過即丟的生活
- 6升級再造是為垃圾增添附加價值並重新利用
- 7作為食品損耗對策而備受矚目的食物募捐活動與食物共享
- 8立法禁止廢棄未售出商品的法國所面臨的挑戰
- 9為了將壞掉的東西修復再利用而追求「修復權」
- 10日本以焚燒垃圾為前提的去碳化矛盾
- 11不產生垃圾的循環型社會應從地產地銷開始著手
- 12邁出零垃圾生活的第一步,試著從做得到的地方開始著手
- 結語 大量廢棄背後的原因在於我們日常中的微小慾望
- 參考文獻・參考網站
- 索引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