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懂得的陪伴:一位資深心理師的心法傳承
  • 點閱:675
    537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The power of understanding and being : a mindset from a senior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 作者: 曹中瑋著
  •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銷
  • 出版年:2022
  • 集叢名:Master:082
  • ISBN:9789863572466
  • EISBN:9789863572732 PDF
  • 格式:PDF,JPG
  • 頁數:388
  • 書籍難度(SR):638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 附註:附錄: 延伸閱讀

諮商不是為了改變個案,而是一種懂得的陪伴。──曹中瑋
 
  本書是資深諮商心理師曹中瑋四十多年專業智慧的傳承,旨在幫助心理助人工作者自我增能。本書填補諮商歷程中幽微難言的小知識,也激發我們對生命的反思,不論對專業心理助人或日常人際關照,都饒富啟發性,既當頭棒喝,也溫暖支撐。
 
  「在諮商中,我是站在當事人的左或右旁,略為後方一小步,為他點亮一盞燈,陪他前行……」,巧妙的隱喻,道出了助人工作必須富於感性又堅守理性的特質。曹中瑋相信只有當事人才能改變自己,但心理師對他的「懂得」,能引出他潛藏的改變力量;她更強調,心理師的工作是「照亮前方」,是一種「懂得的陪伴」,不能走在個案前面,而要讓個案來帶路。

 
  然而這「懂得」的能力博大精深,不易練就,有前輩傳授,後輩才能減少摸索的時間。本書在這樣的理念下探討了諮商歷程的種種──人我界限、自我修練、諮商關係、情緒處遇……,不僅彌補理論與實務間的鴻溝,更分析了我們文化中的特殊議題與特有情緒,淬鍊出最接地氣的助人心法。作者誠懇的筆觸,宛如一位真誠對我們坦露與接納著的心理師,陪著,也幫著我們,成長為「懂得」的陪伴者。
 
本書特色
 
  ★資深諮商心理師曹中瑋最想寫的一本書,四十多年智慧傳承,填補課本與實務的鴻溝,幫助心理師自我增能。
  ★不論對專業心理助人或日常人際關照,本書提點的互動要領都饒富啟發性,讓人點頭如搗蒜。
  ★作者誠懇的筆觸,宛如一位真誠對我們坦露與接納著的長者,幫著我們成長為善解人意的陪伴者。
 
感動推薦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呂旭亞/諮商心理師;榮格分析師
  金樹人/前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周慕姿/作家;心曦、心晨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
  楊 蓓/法鼓文理學院特聘副教授兼生命教育學程主任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這本書,看見一位老師傅手把手地教著。沒有教條,只有自身經驗點點滴滴匯聚而成的提點,其中不只有工作心得,更有生命的省思。──楊蓓
 
  我感佩中瑋老師努力提攜後輩的意願與對於公眾事務的關心。她對於來到她面前想要學習的學生或心理師,總是不吝分享所知道的一切,從不藏私,而這也是這本書極為珍貴之處。──謝文宜
 
  先是成為一個人,而後才能成為治療師。中瑋前輩用生命經驗寫下了本書,鼓勵與提醒著晚輩,在執業路上的每次選擇,都要記得成為一位負責的治療師。──蘇益賢
 
  我從中瑋老師身上學會許多實務技巧與知識,例如我在《情緒勒索》一書中談到的「情緒界限」,就是師承於中瑋老師的概念。我的許多諮商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也都源自於中瑋老師帶領我認識的完形諮商。──周慕姿

曹中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系所主任、心理諮商中心主任等。投入心理諮商工作超過四十年,是擅長情緒處理的完形學派專家。在諮商界,不論是專業能力或處世為人都有口皆碑,更是眾多諮商心理師的老師和督導。
 
  曹中瑋是個相當感性、情緒豐富的人,但在成長及求學過程中,理性分析的特質也受到相當的訓練。再經過完形諮商的自我整合以及對情緒議題的探索與鑽研,並於台灣這塊土地的文化底蘊中深耕、摸索,逐漸走出獨樹一幟的個人諮商理論。但曹中瑋無意另立學派,心心念念的是將自己豐富的經驗傳承下去。

 
  因著這份傳承的使命感,曹中瑋近年除了將工作重心放在督導後輩,也勤於著述,著有《遇見完形的我:用覺察、選擇、責任與自己和好,解鎖人生難題》、《當下,與你真誠相遇:完形諮商師的深刻省思》、《當下,與情緒相遇:諮商心理師的情緒理解與自我生命歷程》以及這本《懂得的陪伴:一位資深心理師的心法傳承》等書。另外,也與旭立文教基金會合作線上影音課程《完形講堂:成為情緒的主人》(共六講)、《心理諮商運用:曹中瑋老師完形取向教學影片》(四部)
  • 【推薦序 1】手把手教的老師傅(第11頁)
  • 【推薦序 2】懂得的陪伴者(第14頁)
  • 【推薦序 3】永遠站在個案那一邊(第19頁)
  • 【自序】不只走到目的地,更盼說出如何抵達(第24頁)
  • 【導論】我的個人諮商理論(第32頁)
  • 第一章 心理諮商是什麼?(第51頁)
    • 1 心理諮商只是一種陪伴嗎?(第52頁)
    • 2 理解當事人的全貌(第52頁)
    • 3 協助當事人轉化主觀記憶(第67頁)
    • 4 強化當事人的「主體性自我」(第72頁)
    • 5 處理當事人的「傷口」與「痛」(第78頁)
    • 6 諮商是個連續的歷程(第84頁)
    • 7 諮商歷程的節奏性(第88頁)
    • 8 諮商歷程中心理師位置的轉換(第93頁)
    • 9 諮商中社會文化的議題(第97頁)
  • 第二章 心理師這個人(第109頁)
    • 1 真實自我與專業角色的分合(第110頁)
    • 2 專業角色位置(第114頁)
    • 3 真實自我與「修練」自我(第117頁)
    • 4 先做好心理師,再做某學派的心理師(第124頁)
    • 5 真誠一致與「無所知」(第130頁)
    • 6 個人價值觀對諮商工作的影響(第136頁)
    • 7 所有的個人經歷都可能是雙面刃(第141頁)
    • 8 建立彈性良好的自我界限(第147頁)
    • 9 個人情緒之覺察與因應(第153頁)
    • 10 心理師的自我照顧(第161頁)
  • 第三章 諮商關係(第169頁)
    • 1 諮商關係的特殊性(第170頁)
    • 2 何謂好的諮商關係?(第174頁)
    • 3 對當事人全然相信與保持懷疑(第177頁)
    • 4 諮商關係中的「抗拒」議題(第183頁)
    • 5 心理師的自我坦露(第189頁)
    • 6 關係與關係中的「個人」(第194頁)
  • 第四章 心理諮商的執行面(第199頁)
    • 1 諮商目標的訂定(第200頁)
    • 2 個案概念化的迷思(第203頁)
    • 3 全然的接納(第206頁)
    • 4 同理心的運用(第213頁)
    • 5 高層同理的難(第224頁)
    • 6 完形諮商中的核心技術:面質(第228頁)
    • 7 常被忽略的探問技術(第234頁)
    • 8 諮商中的跟隨、引導、深究與催化(第241頁)
    • 9 不論因果,不問為什麼(第246頁)
    • 10 不能為當事人做決定、給建議嗎?(第252頁)
    • 11 諮商中的直覺與共時性(第259頁)
    • 12 諮商中具象化和隱喻之運用(第265頁)
    • 13 形成行動策略並在生活中實踐(第270頁)
    • 14 諮商工作的間隔與紀錄(第274頁)
    • 15 諮商工作中的系統合作(第279頁)
    • 16 諮商中幾種典型狀況的因應(第284頁)
  • 第五章 諮商中情緒的處遇(第297頁)
    • 1 情緒的基本概念(第298頁)
    • 2 情緒的變異(第303頁)
    • 3 扭曲與誇大的情緒(第313頁)
    • 4「焦慮」情緒(第319頁)
    • 5 面對當事人的無力感和憂鬱低盪情緒(第324頁)
    • 6 文化中情緒的獨特性(第328頁)
    • 7 諮商中情緒議題的實際運作歷程(第352頁)
    • 8 特殊情緒狀態的因應(第359頁)
  • 【後記】無止盡的修練與傳承(第370頁)
  • 【附錄】延伸閱讀(第375頁)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36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