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憤怒的勇氣:對不合理表達公憤, 這個世界與你的人生就會改變。
  • 點閱:130
    722人已收藏
  • 譯自:怒る勇気
  • 作者: 岸見一郎作 , 涂紋凰譯
  •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2
  • ISBN:9786263355620
  • EISBN:9786263357358 EPUB; 9786263357365 PDF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77328
  • 書籍難度(SR):598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九年級

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在新冠肺炎肆虐下,
改變你對「人生」與「世界」的最新思考。
我們現在需要真正的「憤怒」,
人只要真的憤怒,這個世界就一定會改變,
但,重要的不是「私憤」,而是「公憤」!


如何才能擁有不沉默、不被動、積極改變世界的勇氣?

除了生老病死之外,天災、人禍、束手無策的政治,乃至於公司裡的上司、生活中的伴侶、家人,我們的周圍充斥著阻礙人生去路的人、事、物。面對這些困難的時候,我們難道只能充滿絕望嗎?在《憤怒的勇氣:對不合理表達公憤,這個世界與你的人生就會改變。》這本新書中,日本知名阿德勒心理學家,也是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岸見一郎想要探討人們該如何面對現在這個世界發生的種種不合理。

岸見一郎想透過本書探討「何謂公憤」。該憤怒的時候而沒有表達憤怒,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又該如何抱持公憤?他認為,人只要擁有真正的憤怒,這個世界就一定會改變。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改變世界。他在書中強調,在這個蠻橫無理與營私舞弊到處蔓延的時代裡,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憤怒」,也就是「公憤」。公憤是對營私舞弊、侵害人類尊嚴的憤怒。當人們忘記這種憤怒時,世界上就會到處充斥營私舞弊的歪風。

毫無意義地看人臉色、強忍「憤怒」,但心中卻充滿「私憤」,岸見一郎要對這樣的世界敲響警鐘!他要透過「憤怒」帶領我們一起思考:我們該如何改變世界?動搖歷史的並不是無法抵抗的巨大力量,也不是由上至下強迫式的牽絆,而是將你﹑我凝聚在一起的「公憤」,才能改變不公不義﹑歪風充斥的世界。

推薦人: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執行長、榮格精神分析師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張鐵志/《VERSE》雜誌 社長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聯合推薦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
1956年生於京都,哲學家。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主修西洋古代哲學。專攻希臘哲學的同時,研究阿德勒心理學。
近作有《不安的哲學》、《阿德勒:改變性格的心理學》、《人生雖苦,但還是值得活下去》,以及與古賀史健合著《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

譯者簡介
涂紋凰
輔大譯研所畢業。曾任職日商,現為專職譯者。喜歡推理小說,永遠都在規劃下一次旅行。譯有《東日本鐵道假期!東日本、北海道篇》、《一個人的京都春季遊》、《成為更強大的自己:20歲少女完全制霸世界七頂峰、南北極點》、《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踏查英倫社區設計軌跡》、《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走讀北歐生活設計最前線》、《只要我能跑,沒什麼不能解決的》、《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跑過、煩惱過,才能發現的事。》、《決戰前》、《日本街角圖鑑》、《東西日本鐵道假期》、《人生雖苦,但還是值得活下去》等書。賜教信箱:qtu2011@gmail.com
  • 封面
  • 前言
  • 第1章 挺身對抗不合理的現實
    • 現在發生的事情都毫無道理可言
    • 無法接受親人和自己的死亡
    • 究竟誰該負責那些難以接受的死亡
    • 因生病而發現「有價值的東西」
    • 因感染新冠肺炎而須面對不合理的現實
    • 處置法(一)毫無作為
    • 處置法(二)配合周遭環境
    • 處置法(三)改變世界
    • 其他處置法的可能性和問題
    • 我的立場:必須主張「這樣不對吧」才能帶來改變
  • 第2章 根本沒有「言」和「色」
    • 為什麼要袖手旁觀呢?
    • 「察言觀色」到底是什麼意思?
    • 對話構成的要素與「場域」、「空間」的實體性
    • 「個人的主體性」與「團體的主體性」
    • 不能把「空間」、「場域」實體化
    • 接觸意義之外的他者
    • 並非自然發生的空間
    • 空間是人刻意營造的
    • 察覺氣氛不對也不結束對話的蘇格拉底
    • 人為的氣氛
    • 抵抗氣氛
    • 因「個人」過度放大而蔓延的「氣氛」
    • 蘇格拉底選擇拒絕迎合氛圍
    • 人會做對自己有利的事
  • 第3章 不要屈服於壓力
    • 以「道德」為名的迫害
    • 「因是親生父母,理當要提供自己器官」的壓力
    • 政治上或戰略上的道德迫害
    • 不要落入家長式領導的陷阱中
    • 習慣無意義的規則很可怕
    • 絕不能默默遵從
    • 重要的不是規則而是本質
    • 無法遵守的規則本身就有問題
    • 不能習慣毫無意義的事
    • 學習蘇格拉底為法與正義甘冒危險
    • 不需要上對下的秩序
    • 不要同流合汙
    • 不屈服於同儕壓力
    • 拋棄「想討好別人」的想法
    • 與期待背道而馳的行動需要勇氣
    • 情感是「社會化」的產物,智慧才是「主觀」與「人格」的結晶
    • 不要失去個人特質
    • 毫不批判地遵守規則會失去個人特質
    • 不要落入虛無主義的陷阱中
    • 思索絕對的真理
    • 從「有限的資訊」中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
    • 根據「被修改的資訊」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
    • 抱持生活者的實際感受
    • 以「當事人」的角度思考
    • 沒有一件事和自己完全無關
    • 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
    • 不能凡事都由別人決定
    • 研究和學問不應與國家利益掛勾
    • 這個世界上有專業的政治家嗎?
    • 不要被捲入政治的支配鬥爭劇之中
    • 沉默就代表認同
  • 第4章 莫忘憤怒
    • 憤怒不須壓抑
    • 不解決問題的根源就會不斷重蹈覆轍
    • 憤怒的區別
    • 靠憤怒就算獲勝也無法解決問題
    • 憤怒是拉遠人與人之間距離的自卑感
    • 公憤就是智慧型憤怒
    • 智慧型憤怒要擴散出去
    • 不要害怕孤獨
    • 切斷虛偽的牽絆
    • 孤獨的勇氣產生與他人的牽絆
    • 相信夥伴
    • 不分你我
    • 憤怒把人凝聚在一起
  • 第5章 對話可以改變世界
    • 何謂對話
    • 現代社會使用話語的方式很奇怪
    • 焦點轉向道
    • 透過道掌握的真相
    • 透過假設同意的對話掌握事實
    • 對話與修辭的區別
    • 現代的修辭學
    • 對「事」不對「人」
    • 無法擺脫的人格
    • 說話內容含有「說話者」的背景
    • 對話就是生存方式的問答
    • 對話的成立條件
    • 連智者也不懂的「知識」
    • 對話的前提是雙方必須對等
    • 「善意」能實現有助益的對話
    • 無須看臉色提問的「率直」
    • 就算顯示自己無知也要提問的態度
    • 理解拒絕對話的人
    • 解決問題用暴力還是對話?
    • 在懷疑「理所當然」的時候,對話就成立了
    • 簡潔的話語產生的可能性與危險性
    • 克服被動
    •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 事前邏輯更勝事後邏輯
    • 輕信話語
    • 跨越相對主義
    • 抱持改變世界的勇氣
  • 後記
  • 參考文獻
  • 版權
  • 封底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同分類熱門書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