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師說新語:T-Lab實踐社群共創協作教練實作之旅程
  • 點閱:17
    3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Teachers speaking : a journey of co-creating a collaborative coaching model by the T-Lab community of practice
  • 作者: 陳佩英, 沈心慈著
  • 出版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年:2021
  • ISBN:9789865624767
  • 格式:PDF,JPG
  • 頁數:244

這本書記錄成立T-Lab實踐社群的一群跨校教師,經歷五年建構同儕互助互惠之道,持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探討合議式協作教練實作模式之建構軌跡,本書採用實踐社群、教練引導技能、專業資本、文化歷史活動理論及展化學習,貢獻性學習等概念,透過四位種子老師和兩位教練養成的歷程,揭示教師個體的專業學習、自我了解,和同儕教練的集體探究方法。T-Lab本於成己成人,朝向利己利人的自我實現,共創專業協作文化之實踐路徑與意義。

陳佩英
服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持續研究政策、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並發表於國內外期刊。自2007年主持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至今,協助高中提升進步動能和落實課綱。2015年建立T-Lab,發展同儕互助教練模式;2017年組織「愛思客團隊」,共創跨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與探究策略方法,於「學拓」網站分享,嘉惠全國教師。

沈心慈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之博士生。中文系碩士畢業,在馬來西亞有四年的教學經驗,對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研究與實踐有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陳佩英教授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和其他相關計畫。

  • 滋養教育創新的草根動能(第I頁)
  • 推薦序(第III頁)
  • 修煉教師專業成長的功夫(第V頁)
  • 作者序(第VI頁)
  • 第一章 導論(第1頁)
    • 第一節 演變中的全球教育地景(第1頁)
    • 第二節 新世紀教師社群的圖像:群絡的專業實作(第4頁)
    • 第三節 研究旨趣與研究方法(第9頁)
    • 第四節 章節架構(第20頁)
  • 第二章 專業學習的習得和參與模式(第21頁)
    • 第一節 專業學習的習得模式(第21頁)
    • 第二節 專業學習的參與模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第23頁)
    • 第三節 專業學習的參與模式:實踐社群模式(第26頁)
    • 第四節 實踐社群與專業資本(第33頁)
  • 第三章 專業學習的第三種路徑:文化歷史活動理論(第37頁)
    • 第一節 專業學習的文化歷史蘊意(第37頁)
    • 第二節 貢獻性的專業學習(第45頁)
  • 第四章 專業學習的教練引導學(第49頁)
    • 第一節 教練在專業學習的角色和引導方法(第49頁)
    • 第二節 促進自我了解的教練引導技術與流程(第55頁)
    • 第三節 教練的引導技能與工具(第61頁)
  • 第五章 T-Lab實踐社群的發展與協作教練模式之建構(第65頁)
    • 第一節 T-Lab實踐社群的組織建立和發展(第65頁)
    • 第二節 T-Lab教練引導技術的增能(第80頁)
    • 第三節 T-Lab教練工具的選用(第85頁)
    • 第四節 T-Lab的教練活動系統之實作(第98頁)
  • 第六章 種子老師成長歷程分析(第103頁)
    • 第一節 尋求教學心態改變的韋老師(第105頁)
    • 第二節 追求教學突破的郭老師(第115頁)
    • 第三節 尋求英文教學改進的易老師(第127頁)
    • 第四節 尋求自我超越的伍老師(第139頁)
    • 第五節 四種種子老師的專業學習與自我發現之旅(第156頁)
  • 第七章 教練的培訓與養成(第165頁)
    • 第一節 韋老師的教練養成之路(第165頁)
    • 第二節 沐老師的教練養成之路(第174頁)
    • 第三節 T-Lab協作教練的培育路徑(第181頁)
  • 第八章 T-Lab實踐社群共創協作教練之實作與文化(第193頁)
    • 第一節 正視愈趨複雜多變的教學工作,形塑互惠互信的多元專業學習路徑(第193頁)
    • 第二節 協作教練實作模式的發展(第195頁)
    • 第三節 雙核心目標之協作教練實作模式新創與發展(第200頁)
  • 參考文獻(第207頁)
紙本書 NT$ 400
單本電子書
NT$ 280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