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藝術:人類世與造型的創作
-
點閱:337
219人已收藏
- 譯自:Un art écologique:création plasticienne et anthropocène
- 作者: 保羅.阿登納(Paul Ardenne)著 , 詹育杰譯
-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聯灃書報社總經銷
- 出版年:2022
- 集叢名:Critique:25
- ISBN:9786267031100
- EISBN:9786267031179 EPUB; 9786267031162 PDF
- 格式:PDF,JPG
- 頁數:318
- 附註:含附錄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6
面對人類世時代,藝術能做什麼?又做了什麼?
污染、資源稀缺、氣象變化、全球暖化:生態紊亂正在加劇,並且嚴重威脅包括人類在內的物種生存。許多藝術創作者意識到「綠色」回應的緊迫性,因而投入(社會)參與、創立生態本質的表達新規範。為了改變我們的心態,修補、重建我們與唯一地球家園的關係。
因為「人類世」就在我們眼前,在這個生態危機的年代需要採取行動、全心投入、催生道德和戰鬥的象徵符號。回應永續發展的要求,熱愛生態的造型作品採用非比尋常的形式:在自然中創作、與它一同共作、實驗室的研發、回收和短暫介入干預的實踐、涉及責任的協作和詩意的創作……這在在都宣告了新的藝術時代。
本書重新思考藝術創作方式之間的不同區別,對作者而言「生態」不單是主題而更是方法和態度。書中介紹了這些創作思考自然、體會生態時所提出的問題,作者的分析更使我們能以嶄新的方式思考未來。
試問藝術此時可以做些什麼之際,作者回顧了不同時期的多種藝術實踐,尋思「生態藝術」的真正意義。對他而言,這並不是一場藝術運動,而是面對人類世命題時立場的問題,關鍵正是在於生態地「轉變中」的藝術家自身。他意識到他自己、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生態體系當中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轉而重視責任和共同的道德基礎作為回應,為時還不算太晚。
- 前言 藝術是生態之戰的核心(第9頁)
- 第一部 在自然中沐浴(第17頁)
- 1 地球是我的!(第19頁)
- 2 「自然的概念」:視覺浴等等(第31頁)
- 3 沉浸與協作(第41頁)
- 4 接近和距離(第54頁)
- 第二部 朝向生態創作(第67頁)
- 1 生態,日益引起關注的文化命題(第69頁)
- 2 是或不是生態的(第81頁)
- 3 復活、再自然化的身體(第93頁)
- 4 藝術的自然未來(第104頁)
- 5 伊甸園、出生、團聚和死亡(第118頁)
- 6 人類加上環境(第142頁)
- 7 「鄉痛症」及其影響(第157頁)
- 第三部 一步步朝有用的藝術邁進(第185頁)
- 1 重建家屋(第187頁)
- 2 倫理作為美學(第206頁)
- 3 責任(第226頁)
- 4 括號:與樹木一同創作(第249頁)
- 5 不只是「綠」,一個社會和生態哲學的藝術(第268頁)
- 附錄(第298頁)
- 結論(第303頁)
- 參考書目(第310頁)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3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6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6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