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會議、遠距教學、居家上班、異地辦公…
線上彙報、線下操作、下一秒又要兩方整合…
精神科醫生警告
數位過勞的隱形壓力正在侵蝕健康。
後疫情時代,有效放鬆才是生存之道!
新冠疫情肆虐,企業紛紛以遠距工作來應對,各式數位溝通軟體順勢誕生。
TEAMS、ZOOM、LINE、Google Meet、Google Classroom、Messenger… …
看似方便,卻也將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緊緊綑綁在一起。
疫情趨緩,工作、學校、家庭、生活彷彿回歸正常,
但數位生活的後遺症,卻持續衝擊著每個人… …
!!沒秒回訊息就被懷疑打混!
!!主管各種花式查勤、工作報告寫不完。
!!上班時間還沒到就開始交辦工作
!!人醒著就開機,幾乎是24小時待命
!!家務工作兩肩扛,沒有喘息的一刻
!!公私時間無法明確切割,儀式感只是自我安慰
↑↑↑這樣的日子能不累嗎↑↑↑
遠距工作的方法,有軟硬體技術可以解決;
數位生活的各種過勞&心累,卻是威脅健康的巨大危機!
精神科-睡眠科雙專科醫生警告:
隱形壓力正在侵蝕你的心理健康!
《不被情緒左右的28個練習》作者
西多昌規從理論切入、方法著手
給你56個排解遠距壓力的方法,解決你數位過勞的累、倦、厭。
▎3C時間大增,眼睛好疲累:20•20•20自我提醒
▎無止境的線上會議好焦慮:適時靜音關閉畫面
▎主持線上會議超緊張:事前準備、安排幫手、不要求完美
▎多工作業心靜不下來;手機放抽屜、閉眼3分鐘、視線拉遠五公尺、起身走走、快速整理
▎快速充電的方法:12點到3點的沙發小睡15分鐘
▎大腦太亢奮:漸進式放鬆法(緊繃5秒、放鬆5秒)
▎整天坐著硬邦邦:安排站立式辦公桌
新冠疫情肆虐,企業紛紛以遠距工作來應對,各式數位溝通軟體順勢誕生。
TEAMS、ZOOM、LINE、Google Meet、Google Classroom、Messenger… …
看似方便,卻也將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緊緊綑綁在一起。
疫情趨緩,工作、學校、家庭、生活彷彿回歸正常,
但數位生活的後遺症,卻持續衝擊著每個人… …
!!沒秒回訊息就被懷疑打混!
!!主管各種花式查勤、工作報告寫不完。
!!上班時間還沒到就開始交辦工作
!!人醒著就開機,幾乎是24小時待命
!!家務工作兩肩扛,沒有喘息的一刻
!!公私時間無法明確切割,儀式感只是自我安慰
↑↑↑這樣的日子能不累嗎↑↑↑
遠距工作的方法,有軟硬體技術可以解決;
數位生活的各種過勞&心累,卻是威脅健康的巨大危機!
精神科-睡眠科雙專科醫生警告:
隱形壓力正在侵蝕你的心理健康!
《不被情緒左右的28個練習》作者
西多昌規從理論切入、方法著手
給你56個排解遠距壓力的方法,解決你數位過勞的累、倦、厭。
▎3C時間大增,眼睛好疲累:20•20•20自我提醒
▎無止境的線上會議好焦慮:適時靜音關閉畫面
▎主持線上會議超緊張:事前準備、安排幫手、不要求完美
▎多工作業心靜不下來;手機放抽屜、閉眼3分鐘、視線拉遠五公尺、起身走走、快速整理
▎快速充電的方法:12點到3點的沙發小睡15分鐘
▎大腦太亢奮:漸進式放鬆法(緊繃5秒、放鬆5秒)
▎整天坐著硬邦邦:安排站立式辦公桌
- 封面
- 書名頁
- 前言 數位過勞時代已來臨
- [Chapter1]壓垮身心靈的數位過勞
- 視訊會議為何這樣累?
- 影像疲勞:視訊疲勞的最大關鍵
- 「20.20.20」法則,有效舒緩眼睛疲勞
- 聲音疲勞:影像與聲音的時間差
- 弱化注意力的線上會議與多工任務
- 上半身前傾的風險:又沒勞動怎會這麼累?
- 站立式工作桌,減少黏在椅子上的時間
- 女性比較容易Zoom疲勞?
- 視訊會議主持人的壓力好大啊
- 忙到爆炸了嗎?五個方法有解
- 提高投資報酬率,疲勞感就會降低
- 隨身小物緩解大腦跟身體的疲憊
- [Chapter2]重整你的混亂作息
- 線上工作從「早晨的儀式」開始
- 用例行公事保持生活節奏
- 以十天及週為單位規劃工作
- 因為線上,更需要可以持續的「樂趣」
- 小睡一下,以清醒的腦袋繼續工作
- 睡眠時間增加了,「心理壓力」不減反增?
- 睡不著?因為大腦「過度警覺」中!
- 高效工作必殺技:固定時間起床、就寢
- 決定好睡眠、運動、飲食的時間點
- 睡前滑手機真有這麼糟?
- 線上工作的溝通可以提升睡眠品質
- [Chapter3]排除線上工作的孤獨感
- 不敢開口問的糾結,比你想像中的壓力大
- 對自己信心喊話,提升「自我效能感」!
- 孤單:線上、遠距時的最大風險
- 「找人說說話」的心理成效
- 用「歸屬感」緩和孤單
- 「一對一會議」可維繫遠距的心理健康
- 家人造成的焦慮怎麼辦?
- 掙脫「秒回恐懼症」的枷鎖
- 遠距與進辦公室的最佳比例
- [Chapter4]數位過勞下的休息術
- 小休息+大休息構成一天組合
- OFF,隨時轉換場景休息一下
- 消除數位過勞的三種休息法
- 數位過勞的警訊
- 擔心累積太多郵件,就利用假日早晨整理吧!
- 就是遠距才要請特休假
- 休息的「自我效能感」也很重要
- 守護心理健康的底線,充足的「輪班間隔休息時間」
- 放下手機,讓大腦休息的祕訣
- 數位排毒的第一步,關閉通知
- Workation,學習「生活」及「工作」的大好機會
- [Chapter5]跨越不安與憂鬱
- 後疫情時代的心靈檢視
- 多重壓力下,更要照顧好心理健康
- 疫情下特有焦慮的修正練習
- 解決問題、處理情緒、轉換心情,最終消除壓力
- 疫情壓力、酒精與線上飲酒會
- 拒絕政論節目,避免情緒性偏見
- 整理社群動態的同時,一同安頓好心理
- 爬樓梯、每週運動,強化心理素質
- 整復、整脊、針灸,同步照顧身與心
- 正向、幽默是心靈的最佳夥伴
- 「創傷後成長」提升後疫情時代的復原力
- 負性能力:面對不確定狀態的耐受力
- 與左右焦慮的「維持現狀偏誤」和平相處
- 結語 學習為自己的休息法
- 參考文獻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