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花 [2022年01-02月號 第95期]:我們從未知得到的啟示
-
點閱:1476
43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Fleurs des lettres
- 作者: 《字花》編輯室編輯
- 出版社:水煮魚文化出版 春華代理發行有限公司發行
- 出版年:2022.01-02
- 格式:PDF,JPG
- 頁數:164
- 附註:雙月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6-25
本期內容簡介
啟示的本質並不如坊間對《啟示錄》的一般閱讀,企圖預言出一個由固定事件序列(a sequence of events)堆砌出來的未來;反之,啟示由一系列視像(a series of visions)發想而成。啟示的力量並非見於未卜先知,催吉避凶;這方面星相占卜之術肯定有用得多。啟示的力量源於不可阻止的影像和話語、盼望和行動,及其無限的承傳、詮釋和聯想⋯⋯及其自由。——陳錦輝《啟示之時》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我從未知得到的啟示」
• 有專研易經的盧傑雄教授和研習佛學的頌缽演奏家曾文通對談,交流對超自然、身心靈的想法,分享了不少修煉、實踐的經驗給我們。
• 藝術家何倩彤為來年讀者、香港人卜卦,重新繪製塔羅牌,配上詩作,個人的困惑與亂世共鳴,信不信由你。
• 四位作家互相書寫寄給末日,或末日後寄出的書信,包括董啟章、白樵、成英姝、林三維,各人自有對未來的參透。
• 這期「漫漫」邀請港台插畫家黃美諺、Hannah Shieh,以「嬉遊」為題,不同風格激撞出新的視覺盛宴。
• 今期有西西新作動物詩,配以插圖,和讀者一起探聽靈動而充滿想像力的詩作。
物語
• 《字花》邀請各路人馬,思考生活的萬物,以記憶、故事和藝術詮釋人與物的關係。
• 游靜的《院事(二)》接續上次的病房故事,一個病人在醫院裡的掙扎和不安,對於逃離醫院的渴望尤深。
• 唐睿的小說《周作與吳嫦》,以吳嫦的故事開始,講及聲色場所裡的奢靡生活,輾轉來到香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在危險邊緣遊走,與周作經營書店的生活實在有著強烈的對比……
• 這次顏峻的《房間》,說說Gregory Büttner的音樂,作者以建築理解Gregory Büttner的音樂,以房間作喻,由淺入深說說當中的動人故事。
起格
• 這次「起格」帶來不少作家、新人的作品,如蔣曉薇、李文靜、黃治熙、陳韻紅等等。
• 阿元創作了一個關於未來的預言,嘗試想像病毒與人類政治操作的關係,在疫情下,人類不只擔心患病,更擔心患病後帶來的種種後果。
• 柏舟書寫一個有關破碎家庭的故事,小孩因為父親出軌而種下了對人際關係的失望,這種陰影龐大而難以克服。
• 因為疫情影響,不少在場的演出或表演都需要改為錄影、直播的模式,這種改變有什麼啟示?這次「解像」為大家帶來不加鎖舞踊館副藝術總監李偉能,論述表演模式的置換的觀察和轉變。此外,還有李宇森講解藝術和政治之間的交集,藝術如何理解、重現和解構政治的操作。
• 「香港文學開引號」為大家介紹兩位殿堂級人物——小思和亦舒。小思老師對香港文學的貢獻受到各界肯定,對後來者研究影響甚深。亦舒創作不輟,眾多小說風靡一時,從中可以了解到香港都市感情狀態的側面。
• 更多精彩內容:陳錦輝疏理歷史洪流裡啟示的意義、曹疏影在台灣懷念香港的島岸灘頭、查映嵐在他鄉寫給香港的家書……
這是無常世界,人的苦來自有求而求不得,你有執而放不低。「人的成長之中,會有很多成見灌入去我們裡面,人會有盲點、偏執、各種由外面和自己裡面製造出來的幻象。我們不是說要消減、清走這幾十年積下來的東西,但我們是想提供一個喘息的空間,讓人可以看得更清明,更加定,面對這無常世界的變動。」——吳芷寧〈修習路上──以哲學思辨與身體經驗打開身心靈世界〉
• 有專研易經的盧傑雄教授和研習佛學的頌缽演奏家曾文通對談,交流對超自然、身心靈的想法,分享了不少修煉、實踐的經驗給我們。
• 藝術家何倩彤為來年讀者、香港人卜卦,重新繪製塔羅牌,配上詩作,個人的困惑與亂世共鳴,信不信由你。
• 四位作家互相書寫寄給末日,或末日後寄出的書信,包括董啟章、白樵、成英姝、林三維,各人自有對未來的參透。
• 這期「漫漫」邀請港台插畫家黃美諺、Hannah Shieh,以「嬉遊」為題,不同風格激撞出新的視覺盛宴。
• 今期有西西新作動物詩,配以插圖,和讀者一起探聽靈動而充滿想像力的詩作。
物語
• 《字花》邀請各路人馬,思考生活的萬物,以記憶、故事和藝術詮釋人與物的關係。
• 游靜的《院事(二)》接續上次的病房故事,一個病人在醫院裡的掙扎和不安,對於逃離醫院的渴望尤深。
• 唐睿的小說《周作與吳嫦》,以吳嫦的故事開始,講及聲色場所裡的奢靡生活,輾轉來到香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在危險邊緣遊走,與周作經營書店的生活實在有著強烈的對比……
• 這次顏峻的《房間》,說說Gregory Büttner的音樂,作者以建築理解Gregory Büttner的音樂,以房間作喻,由淺入深說說當中的動人故事。
起格
• 這次「起格」帶來不少作家、新人的作品,如蔣曉薇、李文靜、黃治熙、陳韻紅等等。
• 阿元創作了一個關於未來的預言,嘗試想像病毒與人類政治操作的關係,在疫情下,人類不只擔心患病,更擔心患病後帶來的種種後果。
• 柏舟書寫一個有關破碎家庭的故事,小孩因為父親出軌而種下了對人際關係的失望,這種陰影龐大而難以克服。
• 因為疫情影響,不少在場的演出或表演都需要改為錄影、直播的模式,這種改變有什麼啟示?這次「解像」為大家帶來不加鎖舞踊館副藝術總監李偉能,論述表演模式的置換的觀察和轉變。此外,還有李宇森講解藝術和政治之間的交集,藝術如何理解、重現和解構政治的操作。
• 「香港文學開引號」為大家介紹兩位殿堂級人物——小思和亦舒。小思老師對香港文學的貢獻受到各界肯定,對後來者研究影響甚深。亦舒創作不輟,眾多小說風靡一時,從中可以了解到香港都市感情狀態的側面。
• 更多精彩內容:陳錦輝疏理歷史洪流裡啟示的意義、曹疏影在台灣懷念香港的島岸灘頭、查映嵐在他鄉寫給香港的家書……
這是無常世界,人的苦來自有求而求不得,你有執而放不低。「人的成長之中,會有很多成見灌入去我們裡面,人會有盲點、偏執、各種由外面和自己裡面製造出來的幻象。我們不是說要消減、清走這幾十年積下來的東西,但我們是想提供一個喘息的空間,讓人可以看得更清明,更加定,面對這無常世界的變動。」——吳芷寧〈修習路上──以哲學思辨與身體經驗打開身心靈世界〉
- 文藝優先座(第1頁)
- 明信片(第4頁)
- 余家希/渡湖小輪(第4頁)
- 查映嵐/海盜貓(第6頁)
- 西西動物詩(第8頁)
- 大公雞(梁敏琪 繪)(第8頁)
- 失去猛獁象的語言(余穎欣 繪)(第10頁)
- 關天林/啟首語:周圍都係(第14頁)
- 我們從未知得到的啟示(第16頁)
- 黃慧妍/死亡將是我們共享的身份(第16頁)
- 吳芷寧/修習路上——以哲學思辨與身體經驗打開身心靈世界(第18頁)
- 智海/ moth(第28頁)
- 求神記(第32頁)
- 黃嘉瀛/世紀末廢文(第32頁)
- 鹽叔/神啊救救我吧?(第35頁)
- 楊喜盈/緣分提醒:薩滿靈媒幫緊你(第40頁)
- 末日書/未日書(第46頁)
- 董啟章/給神的信(第46頁)
- 白樵/給樞機主教的信(第48頁)
- 成英姝/未曾有過懸而不決(第51頁)
- 林三維/幽眠禱告(第53頁)
- 何倩彤/新塔羅(第55頁)
- 陳錦輝/啟示之時:我們在末日等待我們來臨(第64頁)
- 斷代史(第72頁)
- 饒雙宜/修行筆記(第72頁)
- Zoie Yung /神聖時刻(第75頁)
- 勞麗麗/最好的末世尚未來臨(第77頁)
- 漫漫:嬉遊(第81頁)
- 黃美諺(第81頁)
- Hannah Shieh(第85頁)
- 物語(第91頁)
- 游靜/院事(二)(第91頁)
- 顏峻/房間(第93頁)
- 唐睿/周作與吳嫦(第96頁)
- 曹疏影專欄 香港偏偏見/浪來浪去(第100頁)
- 起格(第107頁)
- 陳韻紅/短兵相接——年輪(第107頁)
- 林洋/比喻(第110頁)
- 廖亮羽/理想之死(第111頁)
- 黃君凱/野豬情深(第112頁)
- 李文靜/各自的房間(第114頁)
- 阿桔/炒麵、豆腐和豆漿(第115頁)
- 黃治熙/月台(第118頁)
- 柏舟/陰影森林(第120頁)
- 海海/術後記錄(第123頁)
- 黃珍盈/祥哥(第126頁)
- 阿元/疫(第129頁)
- 蔣曉薇/厭世臉與海角紅樓(第135頁)
- 解像(第143頁)
- 駱倩鳴/「影像以外」小輯前言(第143頁)
- 李偉能/讓舞永恆地跳下去(第144頁)
- 李宇森/政治的敘事,視藝的抗爭(第148頁)
- 香港文學開引號(第154頁)
- 第三十七站——小思(第154頁)
- 第三十八站——亦舒(第156頁)
- 續航指南(第158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