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仙的傳說:張果老的故事
- 點閱:1
- 作者: 楊永青繪 , 常立文
- 出版社:崧燁文化出版 崧博發行
- 出版年:2019[民108]
- 集叢名:八仙的傳說:四
- EISBN:9789576819810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系列書: 八仙的傳說,本系列共9本,已完結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6-07
在道教神仙中,八仙是影響最大、傳播最廣的,而《八仙的傳說:張果老的故事》講述的是張果老求仙的經歷。張果老從小就覺得自己能成仙,長大後扶危濟困,散盡家財,只留下一隻小毛驢,每天倒騎著它四處遊歷,從少年變成老頭、小毛驢變成了老毛驢,直到喝了一鍋蘿蔔湯才成功登仙。
八仙的文獻記憶包含書面記載和繪畫藝術,這些記憶呈現於可見的物質載體之上,使我們得以窺見八仙文化傳承的歷史線索和面貌。從書面記載看,八仙最早可溯至東漢,有列仙之意;及至六朝、隋唐時代,八仙雖各有所指,然亦非今日之八仙;宋元時代,在繪畫和戲劇中,八仙逐漸開始會合、定型,八仙慶壽戲尤其受富貴人家歡迎;至明代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傳》,今日我們所熟知的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才正式確定下來。從繪畫藝術看,八仙圖或源於宋代張素卿之《十二真君圖》,而八仙過海圖亦與佛教之「渡水羅漢像」或「渡海天王像」有關係。中國道教的發展廣泛吸收釋、儒,六朝時期佛教繁盛,到唐代佛道相爭、各有千秋,及至宋道教取得絕對優勢;在這一過程中,宗教造型藝術、繪畫藝術取得大發展,道教繪畫藝術也是在與佛教互動中廣泛吸收其精華,而八仙繪畫藝術便是典型的一例。
民間口頭記憶和口頭講述本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傳承方式,然而這些寶貴精神傳統在當今社會變得日益萎縮,可即便很多年輕的家長或許已經喪失了講述故事傳說的能力,仍可以安靜跟孩子讀一讀八仙傳說,與孩子一起欣賞這精美、傳統的八仙繪畫。陪伴、閱讀、講述、聆聽本是最美的記憶,這些記憶與八仙傳說故事所描繪的懲惡揚善、扶弱濟困、富於幻想的精彩內容記憶一樣,會成為與孩子們共同的精神財富。
- 版權訊息
- 作者簡介
- 張果老的故事
- 「八仙」故事創作談:重新出發
- 讀八仙故事,養成包容和柔軟的心靈
- 記憶中的八仙
- 八仙的傳承與意義
- 「八仙的傳說」系列畫論
- 一
- 二
紙本書 NT$ 99
單本電子書
NT$
69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6-07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6-07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