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年 111/01/15 [第72卷01期]:作物防災學 面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與技術
-
點閱:568
13人已收藏
- 作者: 豐年編輯部編輯
- 出版社:豐年社
- 出版年:2022.01
- 格式:PDF,JPG
- 頁數:116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1
本期內容簡介
作物防災學 面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與技術
農業生產與氣候條件息息相關,然而從2016年1月下旬的霸王級寒流到2021年的乾旱與強降雨,嚴峻的氣候變遷趨勢,帶給農民有增無減的挑戰,加速建構韌性農業體系,成為農政單位刻不容緩的工作之一。
在不間斷的科研量能投入下,相關成果漸漸浮現,例如可提供農民客製化預警資訊的農作物早期災害預警平台、協助農民聰明灌溉的智慧農業系統、可耐高溫的新水稻改良品系和實驗極端氣候情境的多元逆境篩選設施平台。而農民最切身需要的作物栽培技術,多位改良場專家也提供如水稻、青蔥、柑橘、茶樹、木瓜等作物的抗逆境教戰守則。希望藉由作物防減災技術逐步推廣、落實於生產現場,臺灣農業能走向農損更少、農產品供給和品質更穩定的一天,對氣候變遷的衝擊大聲說:我們準備好了!
【本期關鍵字】
#作物防災學#氣候變遷#農損#韌性農業#多元逆境篩選設施平台#水稻耐熱篩選圃#極端氣候#智慧農業開發系統#乾旱#颱風#寒害#強降雨#高溫#青蔥#作物防減災#柑橘#林學詩#釋迦#氣象&農業防災App#水稻#稔實率#白葉枯病#水旱輪作#間歇灌溉#智慧灌溉系統#超級作物#李長沛#蘇俊峯#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姚銘輝#農業氣象站#適地適作#智慧溫室環控系統#黃晉興#江明耀#張淑貞#木瓜綜合防減災五大招#加強型網室#悠沃農場#IPM#臺灣茶葉生產管理資訊平台#李雪如#王仁晃#芒果#木瓜#茶葉#鳳梨#結球萵苣#毛豆#農業國家隊#奇美部落#蒸汽浴#海金沙
- 農產新豐味 Agri Nova 甜豌豆>甜豌豆「台中17號」 耐白粉病且豐產的新品種(第6頁)
- 豐話題 Agri Topic 精準畜牧>臺灣需要什麼樣的畜牧業?精準畜牧飼養的機會與省思(第8頁)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作物防災學>作物防災學 面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與技術(第18頁)
- 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所長 林學詩 因應氣候變遷 打造韌性農業(第20頁)
- 氣候變遷下的水稻災害與因應策略 保障臺灣最重要的糧食來源(第24頁)
- 多重逆境設施超前部署 模擬未來氣候,提升抗逆境品種育種效率(第30頁)
- 善用農業氣象資訊 奪回防減災主動權 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防災App(第34頁)
- 三大絕招抵禦氣候變遷 助農民「蔥」破逆境 農試所的青蔥栽培管理策略(第40頁)
- 木瓜與芒果的防減災對策 導入智慧科技,不做氣候變遷苦主(第48頁)
- 掌握天機.預先防護 茶園的抗旱管理術 以資訊平臺擬定策略,建立適期的抗旱措施(第54頁)
- 預防柑橘寒害及生產調適策略 做好禦寒準備,不怕低溫突襲(第60頁)
- 豐寫真 Agri Album 遁入茶香桃花源(第70頁)
- 農業經營 Agri Business 有機推廣>深耕有機驗證知識 培育臺灣的有機職人 進修課程引領有機農產品多元發展(第72頁)
- 智慧農業特輯 Special Report 智慧農業進行式 生產升級的農民新未來(第78頁)
- 概論>研發打底,應用搭橋 智慧農業共創農民幸福路(第80頁)
- 稻作>智農領航精準產銷 臺灣米變精品躍升國際 擺脫傳統窠臼,種稻也能成為科技新貴(第86頁)
- 農業機械>農夫化身鋼鐵人 肌肉不再頂叩叩(第92頁)
- 農業國家隊>農業智能科技闢航 臺灣農業國家隊向世界出發 毛豆、茶葉、鳳梨與結球萵苣的外銷法寶(第98頁)
- 民族植物學 Ethnobotany 海金沙>海金沙的部落,奇美草藥學(第104頁)
- 農村文化 Agri Culture 老頑童說故事>阿哥偷閒唱山歌(第108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