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工作能窺見他人的人生跑馬燈?
什麼樣的工作死亡是一種日常?
答案是──禮儀師
「木村老師給我的,不僅僅是入殮的技術,更多的是那告別的精神跟態度。其實面對死亡、面對生活,我們有很多種方式。透過自己的工作日常,付諸更多的努力,無非就是想一起把生命鏡頭下的遺憾縮小。」──台灣和光里創辦人‧唯一日本認證送行者 許伊妃 溫暖推薦
「這是一份了解往生者『度過什麼樣的人生』的工作」
「也是一份協助在世者『如何活下去』的工作」
嬰兒猝死、高中生車禍、同事的逝世……
禮儀師目睹了許多人生的最後告別,聽聞過許多往生者的「人生歷練」。
他們所見證的,絕不單單只是人「如何死去」這件事。
日本最溫暖的禮儀師木村光希
向你/妳娓娓道來「送行者」不為人知的一面……
✑由同學入殮的男高中生
「接下來我將進行入殮儀式,替壯太換穿壽衣,可以請你們協助我,在這最後一刻,為壯太出一分力嗎?」大概是沒料到我的提議,每個人露出驚訝的表情,
卻依舊堅定地回答我:「當然……當然!我願意!」
✑最後的寶寶更衣
媽媽輕撫著凛凛的身體,開始喃喃道歉。眼淚撲簌簌地流下,口中一遍又一遍地重述「對不起」。原因不明的嬰兒猝死症,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嬰兒身上,並非任何一人的過錯,這位母親是否終有一天也能由衷說出感謝呢?
✑昨天才通過電話的工作夥伴……
「最後可以請你幫他換上這套衣服嗎?」攤開一看,內裡繡著中本的名字,
像是主人驕傲地宣示他的所有權。「為什麼……為什麼我得幫這個人入殮……」
我心中充滿無處宣洩的悲痛。
▍本書簡介 ▍
木村光希自大學時代起,即跟在從事入殮工作的父親(為電影《送行者》的技術指導)身邊學習,迄今已為數千位亡者送行。看過享盡天年的喜壽,也看過突如其來的死亡。
書中以他在工作上接觸過的個案為例,談看盡各種死亡的送行者,對生命、死亡、人生的想法,以及禮儀師存在的意義。
本書中要探討的,並不是人的「死亡方式」,而是「生存之道」。
▍本書特色 ▍
☺日本知名禮儀師木村光希的十年送行體悟
☺透過死亡來談論該如何好好生活
☺透過執業以來所遇到的種種事件,分享送行者對生命、死亡、人生的想法。
「也是一份協助在世者『如何活下去』的工作」
嬰兒猝死、高中生車禍、同事的逝世……
禮儀師目睹了許多人生的最後告別,聽聞過許多往生者的「人生歷練」。
他們所見證的,絕不單單只是人「如何死去」這件事。
日本最溫暖的禮儀師木村光希
向你/妳娓娓道來「送行者」不為人知的一面……
✑由同學入殮的男高中生
「接下來我將進行入殮儀式,替壯太換穿壽衣,可以請你們協助我,在這最後一刻,為壯太出一分力嗎?」大概是沒料到我的提議,每個人露出驚訝的表情,
卻依舊堅定地回答我:「當然……當然!我願意!」
✑最後的寶寶更衣
媽媽輕撫著凛凛的身體,開始喃喃道歉。眼淚撲簌簌地流下,口中一遍又一遍地重述「對不起」。原因不明的嬰兒猝死症,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嬰兒身上,並非任何一人的過錯,這位母親是否終有一天也能由衷說出感謝呢?
✑昨天才通過電話的工作夥伴……
「最後可以請你幫他換上這套衣服嗎?」攤開一看,內裡繡著中本的名字,
像是主人驕傲地宣示他的所有權。「為什麼……為什麼我得幫這個人入殮……」
我心中充滿無處宣洩的悲痛。
▍本書簡介 ▍
木村光希自大學時代起,即跟在從事入殮工作的父親(為電影《送行者》的技術指導)身邊學習,迄今已為數千位亡者送行。看過享盡天年的喜壽,也看過突如其來的死亡。
書中以他在工作上接觸過的個案為例,談看盡各種死亡的送行者,對生命、死亡、人生的想法,以及禮儀師存在的意義。
本書中要探討的,並不是人的「死亡方式」,而是「生存之道」。
▍本書特色 ▍
☺日本知名禮儀師木村光希的十年送行體悟
☺透過死亡來談論該如何好好生活
☺透過執業以來所遇到的種種事件,分享送行者對生命、死亡、人生的想法。
- 推薦序 把死亡視如正常,生命就不會有無常
- 在世者歷經的跑馬燈
- 入殮或喪禮上充滿往生者的回憶
- 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帶來的轉變
- 禮儀師所想「活著的意義」
- 第1章 我們如何活著,就會如何活在別人的記憶裡
- 電視節目《專業人士的工作風格》播出後的三種大眾反應
- 死亡是唯一人人絕不缺席的「人生大事」
- 因為心繫「死亡」,才能思索「如何活下去」
- 「把每一天當作人生末日」,讓人有點吃不消
- 決定「與死亡的距離」
- 生命中重要的人,半年後可能不在人世
- 他人口中的自己,他人記憶中的自己
- 希望媽媽在天堂也能快樂種菜
- 如何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第2章 入殮與告別式的新模式
- 從對遺體說話開始
- 與活著的人無異
- 由同學入殮的男高中生
- 找回「昔日舊人」
- 逝者最後的神情,足以改變生者的心情
- 最後的「寶寶更衣」
- 摸索禮儀師的新型態
- 死亡,讓人活下去
- 與自盡丈夫的「最後告別」
- 擁有生死觀,面對生命的最後一刻
- 第3章 「了解人生」這件事
- 「你的手指賣多少錢?」
- 不再是「里紗媽媽」的衝擊
- 昨天才通過電話的工作夥伴……
- 多一些「了解」,以慰死者在天之靈
- 照片裡的一頁人生
- 縱使無法相見也能實現的超時空告別
- 往生者的「資訊」掌握在眾人手中
- 「送行者的餞別禮」
- 情感控制在兩成以內
- 不要心存「似乎可以理解他人之死」的念頭
- 第4章 如何與重要的人告別
- 生在送行者之家
- 優秀禮儀師的條件
- 喪慟關懷過程中應留意的三階段
- 心愛爺爺的「家庭卡拉OK葬禮」
- 如何化解悲傷情懷?
- 如何陪伴深沉哀痛?
- 把後悔轉化成憤怒
- 「丈夫死了,我卻不傷心」
- 重點不在哭泣,而是接受事實
- 「媽,我好想再跟妳撒嬌」
- 情感無法為他人揣摩
- 最終章 未來的告別形式
- 重要的人「在」與「不在」之間
- 祭弔時間的必要性
- 提前「預約」入殮或喪禮的現代人
- 在最愛的地方,在最愛的人守護下離去
- 唯有人類可以辦到的兩件事
紙本書 NT$ 340
單本電子書
NT$
23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