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政治的悲劇
-
點閱:333
18人已收藏
- 作者: 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著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年:2021
- ISBN:9786263100725
- EISBN:9786263101418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484323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當代影響各國外交政策與戰略思想家最重要的一本書
理解國際關係,解讀中國能否和平崛起必讀新經典
「權力」是國家唯一的目標,「和平」只因翻臉時機未到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兩年後蘇聯解體,冷戰戛然而止。隨後國際上瀰漫著一股樂觀氣氛,政治家與學者都相信,透過民主與貿易,戰爭終究會消失。
然而,隨著2001的九一一恐怖攻擊,美國入侵阿富汗、伊拉克而陷入泥淖,人們開始意識到永久的和平不會輕易降臨。俄羅斯染指烏克蘭,中國威逼東海、南海,歐亞大陸兩端一系列的衝突似乎更在昭告世人:權力、恐懼、衝突、戰爭,才是國家與國家間永恆的主題。
事實上,本書作者――芝加哥大學政治系米爾斯海默教授――早在美蘇冷戰剛結束不久,就已經甘冒大不諱地獨排眾議,力陳國際政治的悲劇性本質不變。他承襲早自古希臘以來一脈相傳的現實主義傳統,主張國家無論如何奢談理想,為了生存將不得不追求權力最大化,戰爭、欺詐、推卸責任、以鄰為壑、隔岸觀虎,無所不用其極。戰爭雖然殘酷,但其回報往往豐厚,因此有實力的大國莫不躍躍欲試。
在中國的陰影下,亞洲必將多事,台灣的前途也在未定之天。
《大國政治的悲劇》推出後,即因破除許多一相情願的樂觀幻想而備受重視,成為理解國際關係的新經典。二○一四年米爾斯海默為了回應中國崛起問題特別增補原版結論,集中探討「中國能和平崛起嗎?」米爾斯海默一向能言、敢言,稟著對理性的堅持與紮實的研究,勇於挑戰人們不願面對的真相。他對中美關係與台灣未來的預測,也與他對國際政治的理解一樣,是悲觀的。
然而,隨著2001的九一一恐怖攻擊,美國入侵阿富汗、伊拉克而陷入泥淖,人們開始意識到永久的和平不會輕易降臨。俄羅斯染指烏克蘭,中國威逼東海、南海,歐亞大陸兩端一系列的衝突似乎更在昭告世人:權力、恐懼、衝突、戰爭,才是國家與國家間永恆的主題。
事實上,本書作者――芝加哥大學政治系米爾斯海默教授――早在美蘇冷戰剛結束不久,就已經甘冒大不諱地獨排眾議,力陳國際政治的悲劇性本質不變。他承襲早自古希臘以來一脈相傳的現實主義傳統,主張國家無論如何奢談理想,為了生存將不得不追求權力最大化,戰爭、欺詐、推卸責任、以鄰為壑、隔岸觀虎,無所不用其極。戰爭雖然殘酷,但其回報往往豐厚,因此有實力的大國莫不躍躍欲試。
在中國的陰影下,亞洲必將多事,台灣的前途也在未定之天。
《大國政治的悲劇》推出後,即因破除許多一相情願的樂觀幻想而備受重視,成為理解國際關係的新經典。二○一四年米爾斯海默為了回應中國崛起問題特別增補原版結論,集中探討「中國能和平崛起嗎?」米爾斯海默一向能言、敢言,稟著對理性的堅持與紮實的研究,勇於挑戰人們不願面對的真相。他對中美關係與台灣未來的預測,也與他對國際政治的理解一樣,是悲觀的。
- 推薦序(一)二十一世紀國際政治的先知
- 推薦序(二)理性的總和?恐懼的總和?
- 推薦序(三)米爾斯海默的思想及其應用
- 二○一四年新版前言
- 二○○一年舊版前言
- 致謝
- 第一章 導論
- 攻勢現實主義
- 自由主義與現實主義
- 自由美國對權力政治的反感
- 本書的構想
- 第二章 無政府狀態與權力競爭
- 國家為什麼追逐權力?
- 霸權的極限
- 權力與恐懼
- 國家目標的輕重緩急
- 創造世界秩序
- 國家間的合作
- 結論
- 第三章 財富和權力
- 權力的物質基礎
- 人口與財富:軍事權力的源頭
- 軍事權力的經濟基礎
- 潛在權力與軍事權力之間的鴻溝
- 第四章 地面力量的首要地位
- 征服與脅迫
- 獨立海上力量的有限性
- 戰略空中力量的有限性
- 陸軍的決定性影響
- 水域的阻遏力量
- 核子武器與權力平衡
- 測量軍事力量
- 結論
- 第五章 國家的生存戰略
- 國家可追求的目標:地區霸權、財富、陸軍、核武
- 獵取權力的戰略:戰爭、訛詐、誘捕、坐觀血腥廝殺
- 制止侵略的戰略:抗衡、推卸責任
- 逃避衝突的戰略:扈從、綏靖
- 為什麼國家會讓出權力?一個現實主義的解釋
- 結論
- 第六章 行動中的大國──攻勢現實主義的歷史案例
- 日本:一八六八至一九四五年
- 德國:一八六二至一九四五年
- 蘇聯:一九一七至一九九一年
- 義大利:一八六一至一九四三年
- 玩火自焚的行為?
- 核子武器競爭
- 結論
- 第七章 離岸平衡手──英國與美國的特殊地位
- 美國的崛起:一八○○至一九○○年
- 美國與歐洲:一九○○至一九九○年
- 美國與東北亞:一九○○至一九九○年
- 英國大戰略:一七九二至一九九○年
- 結論
- 第八章 抗衡與推卸責任──論國家如何自保?
- 國家何時推卸責任?
- 大革命時期及拿破崙時期的法國:一七八九至一八一五年
- 俾斯麥的普魯士:一八六二至一八七○年
- 威廉德國:一八九○至一九一四年
- 納粹德國:一九三三至一九四一年
- 冷戰:一九四五至一九九○年
- 結論
- 第九章 大國戰爭的原因
- 結構與戰爭
- 兩極體系和多極體系
- 平衡的多極和不平衡的多極
- 近代歐洲的大國戰爭:一七九二至一九九○年
- 分析
- 結論
- 第十章 中國是否能和平崛起?
- 攻勢現實主義概述
- 美國通往霸權之路
- 走山姆大叔走過的路
- 迅速聯合,圍堵中國
- 中美之間有可能爆發戰爭嗎?
- 和平崛起的希望
- 結論
- 附錄 向台灣說再見?
- 中國的崛起──時間不在台灣一邊
- 台灣目前的最優選項:保持現狀?
- 北京對台政策的兩種邏輯──民族主義vs.國家安全
- 眺望未來──「大國政治的理論」之必要
- 「區域霸主」是所有大國共同的選擇
- 中國當然要複製門羅主義
- 台灣的守護者──美國戰略目標的歷史與現實
- 亞洲新冷戰,台灣怎麼辦?
- 美國將面對信譽與防禦能力的兩難
- 美、中都(將)制止台灣發展核武
- 台灣投資常規嚇阻:浴血奮戰與對華永久軍備競賽?
- 剩下的選項:香港策略?
- 噩夢的出路:祈求中國經濟趕緊衰敗
紙本書 NT$ 550
單本電子書
NT$
38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