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涵蓋色彩學理的光學、生理、心理、文化與生活應用等多元領域,並考量色彩研究與設計實務的平衡與連結。內容包括15章內容及3個附錄:色彩與光、色彩與生理、色彩的傳達、立體概念的色彩體系、數值概念的色彩體系、混色、照明與色彩、色彩的視覺作用、色彩與心理、色彩調和法、色彩調和論、色彩計畫、色彩的語言、色彩的行銷、品牌力—色彩與環境營造、附錄(印刷色樣與色票、色彩年表、色彩用語)等單元。
- 前言(第1頁)
- 一、色彩與光(第3頁)
- (一)光與色彩(第4頁)
- (二)物體色的產生(第5頁)
- 二、色彩與生理(第7頁)
- (一)眼睛的作用與色彩知覺(第8頁)
- (二)色彩知覺的原理(第9頁)
- (三)色彩感覺的異常(第14頁)
- 三、色彩的傳達(第17頁)
- (一)色彩命名法(第18頁)
- (二)色名法的標準化(第20頁)
- (三) 色彩表示法(第22頁)
- 四、立體概念的色彩體系(第27頁)
- (一)曼塞爾體系(第28頁)
- (二)奧斯華德體系(第32頁)
- (三)PCCS體系(第36頁)
- 五、數值概念的色彩體系(第45頁)
- (一)牛頓的混光研究(第46頁)
- (二)葛萊斯曼的混光法則(第47頁)
- (三)近代的混光實驗(第48頁)
- (四)CIE的色彩體系(第50頁)
- 六、混色(第59頁)
- (一)加法混色(第60頁)
- (二)減法混色(第64頁)
- (三)加減法混色(第66頁)
- 七、照明與色彩(第69頁)
- (一)光色與色溫(第70頁)
- (二)標準光與色彩(第71頁)
- (三)視覺順應(第73頁)
- (四)演色性(第74頁)
- (五)光的計測(第75頁)
- 八、色彩的視覺作用(第77頁)
- (一)色彩的機能(第78頁)
- (二)色彩的對比(第82頁)
- (三)色彩的同化(第87頁)
- (四)其他視覺效果(第89頁)
- 九、色彩與心理(第91頁)
- (一)色彩的心理性質(第92頁)
- (二)色彩的意象與聯想(第95頁)
- 十、色彩調和法(第107頁)
- (一)自然界的色彩調和(第108頁)
- (二)色彩調和的原理(第109頁)
- (三)三屬性色彩調和法(第111頁)
- (四)學理的色彩調和法(第115頁)
- (五)生活的色彩調和法(第118頁)
- 十一、色彩調和論(第123頁)
- (一)哥德(第125頁)
- (二)傑福羅(第126頁)
- (三)路德(第127頁)
- (四)奧斯華德(第128頁)
- (五)比倫(第130頁)
- (六)慕恩與史班瑟(第131頁)
- (七)傑德(第132頁)
- (八)伊登(第133頁)
- 十二、色彩計畫(第137頁)
- (一)色彩計畫的對象(第138頁)
- (二)色彩計畫的適用範圍(第140頁)
- 十三、色彩的語言(第147頁)
- (一)色彩的文法(第148頁)
- (二)海報的色彩(第150頁)
- (三)書頁的色彩(第153頁)
- (四)地圖的色彩(第155頁)
- (五)環境導引的色彩(第159頁)
- (六)包裝的色彩(第161頁)
- 十四、色彩的行銷(第165頁)
- (一)商標色彩(第169頁)
- (二)商品色彩(第171頁)
- (三)包裝色彩(第174頁)
- (四)吉祥物色彩(第176頁)
- (五)展示色彩(第179頁)
- (六)網頁色彩(第182頁)
- 十五、品牌力-色彩與環境營造(第185頁)
- (一)桃園大溪的木藝生態小鎮(第187頁)
- (二)廣西桂林的文化旅遊景區(第191頁)
- (三)傳承閩南文化的糕點品牌(第199頁)
- (四)打造東北的農業示範品牌(第206頁)
- 附錄一、印刷色樣與色票(第215頁)
- (一)色彩調查與記錄用(第216頁)
- (二)色彩指定與配色檢視用(第216頁)
- 附錄二、色彩用語(第229頁)
- 附錄三、色彩年表(第239頁)
- 主要參考書目(第243頁)
紙本書 NT$ 440
單本電子書
NT$
352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