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保存生活:漢寶德談鄉土與藝術
  • 點閱:70
    47人已收藏
  • 作者: 漢寶德著
  •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聯灃書報社總經銷
  • 出版年:2019
  • 集叢名:漢寶德系列:7 藝術札記:28
  • ISBN:9789579057516
  • 格式:PDF,JPG
  • 頁數:232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31

生活中發生的這些與那些,
發生過或進行中的,
都是漢寶德眼中殿堂外所獨具的奇花異采,
這些都是在地底蘊與原動力。
從日常到創作,漢寶德漫談鄉土與藝術十五章。

本書共分四大卷,從「鄉土藝術家」、「鄉土藝術」、「鄉土建築」,到「老街」,各卷又有名詞義釋與時事探討的詳正論述,諸如鄉土與民間,本土與外來,手工藝與古董等等,倆倆參照又類比影響的相似卻又不一樣,通通都在漢寶德根深淺出的說明比喻裡,談出另一種或更多的可能。


作者簡介
漢寶德(1934-2014)
1934年出生於山東省日照縣,1958年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1964年赴美留學,先後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等學位,1967年返國。主要經歷為: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及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籌備主任及校長、國藝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文建會委員、台北市文化局顧問等。
早年於建築系就學期間便創辦了《百葉窗》,爾後至1970年代,陸續編輯出版《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境與象》等建築專業雜誌,致力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冀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
在建築方面,漢寶德於回國初期設計之洛韶山莊、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作品,呈現出強烈的現代建築立體派風格,其建築作品屢獲《建築師》雜誌建築獎。

此外亦致力於藝術及美感教育之推廣,1994年獲教育部一等文化獎章、200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第一屆建築獎、2008年台灣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雜誌最佳專欄金鼎獎、2010年中國建築傳媒獎──傑出成就獎、2014年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


……………………………………………………………………………………………
編者簡介
黃健敏
中原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建築碩士。
文化部及台北市等多縣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國美館及北美館諮詢委員。曾任教於中原大學、東海大學、北藝大、北科大等校。
1993年起參與台灣公共藝術政策與執行,著書撰文鼓吹「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念。2002年1月至2004年7月出任《建築師》雜誌副社長兼主編,致力推動建築文化活動,策畫建築師公會與台北市文化局共同舉辦33場「世界都市建築」演講系列。2006年任《建築》雜誌總主編,入圍2008年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最佳科學及技術類」。
著作:《貝聿銘的世界》、《建築藝術卷1:台灣建築的先行者》、《藝術,盡在街頭:美國東部城市藝術公共空間導覽》、《世紀建築大師:貝聿銘》等。
編作:1999-2001年《公共藝術年鑑》、《2016第五屆公共藝術獎專輯》、2001-2003年《台灣建築獎專輯》、《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大師》等。
策畫:「ARCH建築」叢書(典藏藝術家庭)等書。


  • 卷一 鄉土藝術家(第5頁)
    • 01 民藝.廟宇.洪通(第6頁)
    • 02 素人畫家洪通身後(第26頁)
    • 03 頑石的幻化——林淵(第30頁)
    • 04 傳統中的現代面貌——吳榮賜(第52頁)
  • 卷二 鄉土藝術(第65頁)
    • 05 古董?藝術?民間藝術的前途(第66頁)
    • 06 談鄉土藝術的保存 施叔青的《琉璃瓦》讀後(第84頁)
    • 07 傳統與技藝(第106頁)
    • 08 純藝術與工藝之間(第116頁)
    • 09 從中國雕塑傳承談山西彩塑藝術(第126頁)
    • 10 淺談玩泥巴文化的保存(第150頁)
  • 卷三 鄉土建築(第159頁)
    • 11 鄉土建築與文化(第160頁)
    • 12 農村建築風格的保存(第168頁)
  • 卷四 老街(第189頁)
    • 13 大溪和平路(第190頁)
    • 14 三峽老街(第194頁)
    • 15 斷裂的老街(第204頁)
  • 編後記 斯土斯民.回歸愛鄉(第216頁)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245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31
同分類熱門書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