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菇的呼風喚雨史:從餐桌、工廠、實驗室、戰場到農田, 那些人類迷戀、依賴或懼怕的真菌與它們的祕密生活
-
點閱:484
26人已收藏
- 作者: 顧曉哲作 , 林哲緯繪
- 出版社:積木文化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 出版年:2021
- ISBN:9789864593248
- EISBN:9789864593231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98876
- 書籍難度(SR):632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 附註:暢銷修訂版 電子版 2021年6月29日[實體版]二版一刷 附錄: 1, 真菌Q&A--2, 專有名詞表(依英文字母排序) 封面英文題名: Beckoning the wind, summoning the rain.stories of mushroom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有些菇,你一生只能吃一次。有些真菌,你不得不對它肅然起敬!
好吃的蘑菇不是植物,而是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屬於「真菌界」。真菌除了以「菇」的身分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更存在於各個被我們忽略、卻掌握存亡關鍵甚至改變人類歷史的位置。當真菌難纏的菌絲開始暴走時,請當心了,它們有可能動搖國本、扭轉戰局、動盪版圖、謀殺元首,它們讓人開心、讓人醉,還讓人跳舞跳個不停!最小的真菌你看不到,最大的真菌占地三十七座臺北大安森林公園,它們很有可能是地球上第一個從海洋登上陸地的複雜有機體。真菌細胞生物學研究者顧曉哲博士,率領這些與人類難分難解的迷人生物登臺演出,一場接一場令人捧腹、叫好、驚嚇或熱淚盈眶的真菌歷史劇,即將揭幕。
「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嗜菇者,一種不是。」──民族真菌學家Robert Gordon Wasson
是什麼讓英國人放棄咖啡,從此只喝茶?茭白筍不是天生就長那樣,而是受到真菌感染?讓豆子變成美味醬油、讓米變成清酒,創造出王者之酒、藍紋乳酪、臭豆腐的,都是真菌。金黃青黴的發現協助同盟國打贏二戰,在顯微鏡下長得像聖誕樹的綠木黴,是自然界的樹木醫生;瑞氏木黴菌讓你的牛仔褲出現石磨水洗效果,黑麥角菌能讓人走一趟天堂或地獄。愛爾蘭大飢荒、獵巫行動、造就了羅馬暴君尼祿的罪魁禍首,也都是真菌。當然,不能不提眾多美味的菇品,從洋菇、金針菇、香菇、松茸一路吃到松露,還有被視為神丹妙藥的冬蟲夏草和靈芝等。
由生態畫家林哲緯手繪全彩精美插圖。愛菇的你、喜歡微生物的你、關心環境的你、好奇心旺盛的你,不可錯過這本趣味、學問和收藏性兼具的獨特科普書!
【驚奇推薦】(依姓名首字筆劃排列)
俊哥(JiunnKo)∣蕈哥菇妹園地(The Forum of Fungi)創始人
林家蔚∣自然插畫家
陳一銘∣生態畫家
張瑞璋博士∣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組長
鄭杏倩∣生態藝術繪者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蔡怡陞博士∣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毒殺與醫療,飢荒與美食,引發生物滅絕,最大生物,利用輻射生長,他不是哥吉拉。麴、黴、芝、蕈、菇。沒錯,他是改變人類歷史的『真菌』。」──自然插畫家 林家蔚
「蘑菇獵人常在閒暇之時穿梭各處登山步道與林道,以找菇拍菇為一大樂事也,並進而翻閱真菌圖鑑、網搜圖片或在網路平台與同好切磋討論將所拍真菌屬種名找出來作為最大樂事者,本書將可補充些許你所不知道的全方位真菌相關知識。」──蕈哥菇妹園地(The Forum of Fungi)創始人 俊哥(JiunnKo)
「引領讀者進入神奇的真菌世界,及其與文化的悠久牽連。淡雅的生物繪圖烘托微觀之美,耐人尋味。」──生態畫家 陳一銘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輕鬆的語調,講述真菌在人類社會所扮演的角色,從大型食用真菌的歷史,到改變世界的植物病原真菌如愛爾蘭大飢荒事件,再由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酵母菌與青黴素,敘述真菌與人類的關係,不論有益或有害真菌,可使初學者對真菌有深刻的印象,讀起來也不會有類似讀教科書般的沉悶及嚴肅,再加上簡明漂亮的插畫,具有比照片更能凸顯真菌的特徵及性狀,確實是本相當活潑的科普書籍。」──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組長 張瑞璋博士
「陽光灑落,空氣中還有些許潮濕,木製家具散發出霉味,而我就在早晨的微光中,享用了法式麵包配上些許乾酪和烤杏鮑菇;出門前還不忘了擦了皮膚藥,再穿上流行的仿舊牛仔外套,一天就這樣開始了!你能想像,看似一般的日常,背後有多少真菌參與其中呢?從可食用的菇類到顯微鏡下才可見的酵母菌;從可生產抗生素治療傷口,但亦可導致食物腐敗的青黴菌。
本書的作者以深厚的學理知識,深入淺出的將人類又愛又恨的真菌,其發現和應用的歷史娓娓道出。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段落,都搭配了精緻的科學繪圖,讓讀者更能對所描述的對象有具體的概念。讀完本書,就像搭了一臺充滿畫面的時光機,以真菌的角度看盡了人類的歷史。」──生態藝術繪者 鄭杏倩
- 導言
- 序幕 史前真菌
- 第一部 餐桌明星
- 餐桌上的佳餚 洋菇Agaricus bisporus
- 前進滷味攤 金針菇、蠔菇與杏鮑菇Flammulina velutipes,Pleurotus ostreatus & Pleurotus eryngii
- 南北貨三兄弟 香菇、木耳與竹蓀Lentinus edodes,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 Dictyophora indusiata
- 父不傳子的祕密 松茸與四大菌王Tricholoma matsutake
- 廚房裡的鑽石 松露Tuber melanosporum & Tuber magnatum
- 美人腿 黑穗菌Ustilago esculenta
- 天神的腸子 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 中國草藥之王 靈芝Ganoderma lucidum
- 戴奧尼索斯的魔法 釀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酒中之王,王者之酒 灰黴菌Botrytis cinerea
- 日本國菌 米麴菌Aspergillus oryzae
- 紅色的滋味 紅麴菌Monascus purpureus
- 飲料工業的二次革命 黑麴菌與溶脂念珠菌Aspergillus niger & Candida lipolytica
- 臭的藝術 腐乳毛黴與米黑毛黴菌Mucor sufu & Mucor miehei
- 乳酪之王 洛克福耳青黴Penicillium roqueforti
- 新時代健康衛士 漢遜氏德巴厘酵母菌Debaryomyces hansenii
- 第二部 各路英雄
- 二戰英雄 金黃青黴Penicillium chrysogenum
- 器官移殖技術大躍進 多孔木黴Tolypocladium inflatum
- 石磨水洗牛仔褲 瑞氏木黴菌Trichoderma reesei
- 生物農藥的先驅 巴斯白殭菌Beauveria bassiana
- 農夫小幫手 綠木黴菌與其他木黴菌Trichoderma virens
- 第三部 生態駭客
- 寂靜的春天 蛙壺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 蝙蝠殺手 地黴鏽腐菌Geomyces destructans
- 消失的蜜蜂群 東方蜂微粒子蟲Nosema ceranae
- 栗樹浩劫 褐根腐病菌與栗樹枝枯病菌Phellinus noxius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 第四部 農業殺手
- 玉米浩劫與農業災難 禾本科炭疽刺盤孢菌與其他玉米相關真菌害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
- 不再隨風搖曳的麥田 禾穀鐮孢菌、禾生球腔菌、禾柄鏽菌與小麥德氏黴Fusarium graminearum、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Puccinia graminis & 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
- 香蕉王國的沒落 尖孢鐮孢菌與香蕉黑條葉斑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 消失的咖啡帝國 咖啡駝孢鏽菌Hemileia vastatrix
- 鬼火燃燒的稻田 稻熱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 最後一顆巧克力 可可叢枝病菌、可可鏈疫孢莢腐病菌與可可疫黴Moniliophthora perniciosa、Moniliophthora roreri & Phytophthora spp.
- 飢餓愛爾蘭 致病疫黴Phytophthora infestans
- 第五部 迷幻嘻皮
- 出場率最高 毒蠅傘Amanita muscaria
- 歐洲歷史急轉彎 毒鵝膏Amanita phalloides
- 巫師的黑暗咒語 黑麥角菌與麥角菌Claviceps purpurea & Neotyphodium sp.
- 與神明共舞 暗藍光蓋傘Psilocybe semilanceata
- 後記與附錄
- 後記 真菌告訴我們的事
- 真菌Q&A
-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 專有名詞表(依英文字母排序)
- 分類索引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79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