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不再韜光養晦
美國世紀又即將終結
從南海到黑海
從中東到印太
世界大戰陰霾隱約若現
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大國政治悲劇是否終究難以迴避
✽✽✽
在危機一觸即發的時刻
最深沉的歷史反思
人類究竟將重蹈覆轍
還是理性迴避戰爭之路
✽✽✽
2021年5月《經濟學人》指出:
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面對全球格局凜冬將至,該如何從歷史中汲取教訓?
✽✽✽
面對人類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連續爆發彼此瘋狂殺戮之世界大戰,我們究竟該如何加以詮釋並重新理解其因由?
除了根據勝利者的正義以界定善惡兩方,是否存在其他客觀之切入角度?更重要的是,在對大戰蓋棺論定之餘,歷史究竟給了我們甚麼啟發與暗示?
相較一般鎖定十九世紀以來之情勢演進,本書試圖將視野推回十七至十八世紀兩百年戰爭帶來之歷史遺產,再次耙梳歐洲將自身與整個世界帶向極端不理性對抗之始末,並由此預測未來全球走向。
✽✽✽
在二戰結束迄今已有七十六年的今日,儘管關於戰爭爆發之來龍去脈已有無以數計之研究成果,正如眾所周知,由於詮釋角度、政治立場與受到主流價值影響所致,某種偏見(或單單只是不同意見)在歷史學家之間可謂相當普遍,這既使歷史永遠都有重新書寫的空間,更有不斷反覆整理之必要。
在「西方(歐洲)中心」與「美國霸權秩序」之引導下,戰爭之起因與發展雖然慣常聚焦於歐洲歷史本身,然而,本書仍憑藉站在「西方之外」的客觀優勢,以及近年來包括全球史在內新研究成果之鼓勵,從「長戰爭」(the Long War)角度重新揭示歷史,嘗試在既有論述窠臼之外,發掘出更具啟發性之結論。
更有甚者,在金融海嘯、地緣政治危機與中國崛起帶來之結構性衝擊下,猶如兩次世界大戰不啻部分是英國在十九至二十世紀之交霸權衰落之果,隨著美國領導地位與世界秩序內涵備受質疑,透過重新理解這段歷史,是否將有助於我們更能鑑往知來,掌握下一步世局之微妙脈動?
在二戰結束迄今已有七十餘年之際,儘管關於戰爭爆發之來龍去脈已有無以數計之研究成果乃至定見,正如眾所周知,由於詮釋角度、政治立場與受到主流價值影響所致,某種偏見(或單單只是不同意見)在歷史學家之間可謂相當普遍,這既使歷史永遠都有重新書寫的空間,更有不斷反覆整理之必要。
在「西方(歐洲)中心」與「美國霸權秩序」之引導下,戰爭之起因與發展雖然慣常聚焦於歐洲歷史本身,本書仍嘗試憑藉站在「西方之外」的客觀優勢,以及近年來包括全球史在內新研究成果之鼓勵,從「長戰爭」(the Long War)角度重新揭示此段歷史,希望在既有論述窠臼之外,發掘出更具啟發性之結論。
更有甚者,在金融海嘯、地緣政治危機與中國崛起帶來之結構性衝擊下,猶如兩次大戰不啻部分是英國在十九至二十世紀之交霸權衰落之果,隨著美國領導地位與世界秩序內涵備受質疑,透過重新理解這段歷史,是否將有助於我們更能鑑往知來,掌握下一步世局之微妙脈動?
面對人類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連續爆發彼此瘋狂殺戮之世界大戰,我們究竟該如何加以詮釋並重新理解其因由?除了根據勝利者的正義以界定善惡兩方,還有沒有其他客觀之切入角度?更重要的是,從阿富汗、敘利亞、烏克蘭、南海,乃至台灣海峽,當前硝煙四起的大國競合與對峙,到底會將世界帶向何方?世界大戰帶給我們的是否只有歷史,抑或更是可資借鏡之啟發與教訓?
大國政治悲劇是否終究難以迴避
✽✽✽
在危機一觸即發的時刻
最深沉的歷史反思
人類究竟將重蹈覆轍
還是理性迴避戰爭之路
✽✽✽
2021年5月《經濟學人》指出:
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面對全球格局凜冬將至,該如何從歷史中汲取教訓?
✽✽✽
面對人類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連續爆發彼此瘋狂殺戮之世界大戰,我們究竟該如何加以詮釋並重新理解其因由?
除了根據勝利者的正義以界定善惡兩方,是否存在其他客觀之切入角度?更重要的是,在對大戰蓋棺論定之餘,歷史究竟給了我們甚麼啟發與暗示?
相較一般鎖定十九世紀以來之情勢演進,本書試圖將視野推回十七至十八世紀兩百年戰爭帶來之歷史遺產,再次耙梳歐洲將自身與整個世界帶向極端不理性對抗之始末,並由此預測未來全球走向。
✽✽✽
在二戰結束迄今已有七十六年的今日,儘管關於戰爭爆發之來龍去脈已有無以數計之研究成果,正如眾所周知,由於詮釋角度、政治立場與受到主流價值影響所致,某種偏見(或單單只是不同意見)在歷史學家之間可謂相當普遍,這既使歷史永遠都有重新書寫的空間,更有不斷反覆整理之必要。
在「西方(歐洲)中心」與「美國霸權秩序」之引導下,戰爭之起因與發展雖然慣常聚焦於歐洲歷史本身,然而,本書仍憑藉站在「西方之外」的客觀優勢,以及近年來包括全球史在內新研究成果之鼓勵,從「長戰爭」(the Long War)角度重新揭示歷史,嘗試在既有論述窠臼之外,發掘出更具啟發性之結論。
更有甚者,在金融海嘯、地緣政治危機與中國崛起帶來之結構性衝擊下,猶如兩次世界大戰不啻部分是英國在十九至二十世紀之交霸權衰落之果,隨著美國領導地位與世界秩序內涵備受質疑,透過重新理解這段歷史,是否將有助於我們更能鑑往知來,掌握下一步世局之微妙脈動?
在二戰結束迄今已有七十餘年之際,儘管關於戰爭爆發之來龍去脈已有無以數計之研究成果乃至定見,正如眾所周知,由於詮釋角度、政治立場與受到主流價值影響所致,某種偏見(或單單只是不同意見)在歷史學家之間可謂相當普遍,這既使歷史永遠都有重新書寫的空間,更有不斷反覆整理之必要。
在「西方(歐洲)中心」與「美國霸權秩序」之引導下,戰爭之起因與發展雖然慣常聚焦於歐洲歷史本身,本書仍嘗試憑藉站在「西方之外」的客觀優勢,以及近年來包括全球史在內新研究成果之鼓勵,從「長戰爭」(the Long War)角度重新揭示此段歷史,希望在既有論述窠臼之外,發掘出更具啟發性之結論。
更有甚者,在金融海嘯、地緣政治危機與中國崛起帶來之結構性衝擊下,猶如兩次大戰不啻部分是英國在十九至二十世紀之交霸權衰落之果,隨著美國領導地位與世界秩序內涵備受質疑,透過重新理解這段歷史,是否將有助於我們更能鑑往知來,掌握下一步世局之微妙脈動?
面對人類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連續爆發彼此瘋狂殺戮之世界大戰,我們究竟該如何加以詮釋並重新理解其因由?除了根據勝利者的正義以界定善惡兩方,還有沒有其他客觀之切入角度?更重要的是,從阿富汗、敘利亞、烏克蘭、南海,乃至台灣海峽,當前硝煙四起的大國競合與對峙,到底會將世界帶向何方?世界大戰帶給我們的是否只有歷史,抑或更是可資借鏡之啟發與教訓?
- 推薦序 以古鑑今 —— 今日還是瘋狂年代/吳玉山(第3頁)
- 推薦序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瘋狂年代的冷靜思維/鄧中堅(第11頁)
- 從柏林到東京:最後一幕?From Berlin to Tokyo: the Last Scene?(第25頁)
- 大轟炸及其思考(第26頁)
- 西西弗斯幻影(第34頁)
- 兩百年戰爭 The Two Hundred Years’ War(第41頁)
- 黑暗時代及其陰影(第42頁)
- 三十年戰爭(第51頁)
- 路易十四戰爭(第61頁)
-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第76頁)
- 法國大革命戰爭(第86頁)
- 長戰爭之遺產 Legacy of the Long War(第99頁)
- 主權與民族主義(第100頁)
- 外交與虛偽之和平框架(第112頁)
- 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第126頁)
- 新帝國主義全球化(第137頁)
- 資產階級民主(第148頁)
- 毫不意外的意外 An Un-unexpected Accident(第159頁)
- 不和平的維也納和平(第160頁)
- 東方火藥庫(第172頁)
- 十字路口的抉擇(第188頁)
- 戰場僵局(第204頁)
- 衝突全面升級 Irrepressible Conflict Escalation(第217頁)
- 失敗的和平嘗試(第218頁)
- 新戰爭(第230頁)
- 金融危機(第241頁)
- 兩個抑或一個(第254頁)
- 極限瘋狂之降臨 The Coming of Ultra-manias(第267頁)
- 再度邁向戰爭(第268頁)
- 無條件投降(第279頁)
- 殘局與新開場(第289頁)
- 歷史借鏡:現在與未來 The Lessons:Now and Then(第303頁)
- 歷史的度量方法(第304頁)
- 新時代的陰影(第313頁)
紙本書 NT$ 450
單本電子書
NT$
31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