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09-28
我們總因為一首歌,抑或一個名字、一齣電影而記住一個時代
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曾說:「在語言裡,我們不能使聲音離開思想,也不能使思想離開聲音。」作者李志銘從自己的收藏與愛好中,爬梳中外電影配樂、台語老歌、戰爭(如納粹、西班牙內戰、二戰)中的歌謠、競選歌曲,甚至台灣別具特色的唱片行、樂器工坊等,介紹在大歷史背景下常被忽略的音樂景觀。
本書特色
金鼎獎得主李志銘最新力作──以收藏爬梳台灣聲音景觀
裝幀設計──何佳興──以紙張的手感與紋理,配上鮮豔的色彩與狀似唱片的圖樣,烙印於精裝書封上,一展日治至光復期間的台灣音樂的時代精神。
名人推薦
楊澤(詩人)、李欣芸(配樂家、音樂製作人)、吳卡密(舊香居店主)、張世倫(藝評人,攝影研究者)、羅悅全(聲響文化研究者)齊聲推薦
楊澤│詩人
圍繞著聲音的主題,李志銘這回寫出了一本很特別的書,就我個人閱讀所及,極可能是中文世界的首發首創,也許可以姑且稱之為「聲音的當代史」、「聲音的地方志」的書。古人愛說「釆風問俗」,所謂風俗,風土的概念其實是聽覺性的,但在視覺當道,排山倒海而來,且淹沒一切的現代社會,聲音老早被放逐在感官文明的核心之外,成了靠邊站的,第二義的東西。像一個自命的史官,一個善於聆聽的「聲音的遺少」,志銘拓荒拾遺,博采留聲機年代以來,東西方的眾家流風餘響,日積月累,替時代保存了這份寶貴的記錄,值得我們好好感謝他的。
李欣芸│配樂家、音樂製作人
曾幾何時,網路上沒有的,就變得不存在一般;但其實網上缺漏的、找不到的可還真不少……在《留聲年代》中志銘信手捻來、細筆描繪的,正是這些時代抖落的吉光片羽。在書中,就連小津安二郎的御用配樂師齋藤高順,都鮮活起來……《留聲年代》裡的這二十八個故事,我們或知之甚稔、或前所未聞,一樣的是,志銘以筆作為時光機,以音樂通古博今,召喚出一幕幕陳年老事,將聯繫藝術與文史最重要的那座橋樑,搭了起來。
吳卡密│舊香居店主
李志銘總習慣用屬於他的方式去體會音樂、去書寫音樂,拼湊出屬於個人的音樂品味,認真紮實地為自己的興趣去做更深入的挖掘和探索。即使對那個年代、這些歌曲是陌生的,彷彿能經由他的文字一起聆聽這些震撼心靈的音樂,還原那個時代的情境與氛圍。這些看似直接,且不浪漫的做法和解讀,卻是他對音樂最浪漫的追尋與紀錄。
張世倫│藝評人、文字工作者
作者能超越「雅俗之別」的藩籬,讓以往處在高端與底層兩方,彷彿風馬牛不相及的品味區隔,都能重新被置放在俗民文化與生命經驗的脈絡裡重新理解,使得這本書並不拘泥於某種特定的品味類型,而能遨遊自在其中,書中對於郭金發的歌與楊澤的詩,便有一番精彩的對比映照,最終皆能以人生的個人體驗為公約數,而讓人產生超越雅俗隔閡的微妙共感,堪稱一絕。
羅悅全│聲響文化研究者
李志銘多重維度的影音鑑賞寫作從個人故事到集體經驗,從本土到國際,從二戰前到現今,他對歷史背景的考究,其深度與廣度從來不會讓讀者失望。
- 推薦序(第4頁)
- 歌手也許單純, 歌曲可不是這麼回事 —— 張世倫(第4頁)
- 光影記憶中的美好回音 —— 吳卡密(第9頁)
- Chapter 1:光影記憶(第9頁)
- 比人生更真實的是電影啊: 小津安二郎的醍醐味(第18頁)
- 過於寂靜的喧囂: 卓別林默片時代的作曲配樂(第26頁)
- 聲音沉澱在歲月裡:電影《查令十字路 84 號》與喬治. 芬頓的音樂情緣(第36頁)
-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藝能山城組」的鄉野與前衛(第46頁)
- 暴雨驚夢羅生門:早坂文雄的電影音樂與黑澤明(第56頁)
- 聲音是一種召喚. 八○ 年代的青春:一代歌后蘇芮與電影《搭錯車》(第64頁)
- 與海拔河, 譜出了時代的絕唱:李泰祥的電影音樂《沒卵頭家》與鄉土文學(第72頁)
- 台語片時代曲:兼談我所收藏台語電影歌謠黑膠唱片(第80頁)
- Chapter 2:歌與文學(第97頁)
- 鄉土. 藍調. 勃魯斯:郭金發的歌、楊澤的飲酒詩(第98頁)
- 且縱歌聲穿山去:李泰祥、鄭愁予的詩歌紀行(第112頁)
- 時代的歌, 壓不扁的玫瑰:文學音樂專輯《楊逵:鵝媽媽出嫁》(第122頁)
- 關於未來的顏色:村上龍小說《接近無限透明的藍》電影歌曲(第138頁)
- 巷弄裡的樂界江湖:詩人、搖滾樂與唱片行(第152頁)
- 作家的聲音是自己的替身(第162頁)
- 誰人歌唱〈思想起〉:關於六○ 年代「民歌採集運動」的再思考(第170頁)
- Chapter 3:聆聽戰爭(第191頁)
- 刀尖上的聲音:納粹軍歌與戈培爾的收音機(第192頁)
- 戰爭時期的致幻(催眠)之聲:二戰日本軍國主義的廣播與聲音紀錄(第202頁)
- 哈拉瑪谷的血色浪漫:西班牙內戰歌謠集(第214頁)
- 音樂從來都不能抵抗槍炮: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與〈白鳥之歌〉(第226頁)
- Chapter 4:聲音的地方(第241頁)
- 歌是一座橋, 搭在記憶的河岸(第242頁)
- 聆聽一座城市的身世:菅野沖彥的《京都:古都の一年》(第252頁)
- 有風吹起:竹塹音景的城市表情(第264頁)
- 花蓮, 離海浪聲最近的地方(第272頁)
- 南都跫音, 遊走台南「五條港」邊的巷弄之聲(第282頁)
- 尋遊小鎮老街的歌謠光景:汐止「福樂唱片行」(第292頁)
- 傾聽七弦琴音的孤絕低吟:淡水「程惠德古琴工作室」(第302頁)
- 鼓聲響起:新莊「响仁和鐘鼓廠」(第312頁)
- 走過解嚴民主三十年:台灣競選歌曲的聲音政治(第320頁)
- 後記 —— 誌謝(第358頁)
紙本書 NT$ 600
單本電子書
NT$
36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09-28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09-2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