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風》可說是「非左翼」馬華文學史的一個縮影。
透過它,可以看到一個和左翼觀點截然不同的馬華文學史。
透過它,可以看到一個和左翼觀點截然不同的馬華文學史。
《蕉風》誕生於馬來西亞建國前夕,不僅是大馬最重要的華文純文學雜誌,也是世界出版史上最悠久的中文文學刊物。相對於冷戰時代激烈的革命文學主張,《蕉風》站在「非左翼」立場,大量引介文學新思潮與世界文學,並提供文壇新人嘗試創作的舞台,捍衛文學的獨立性,為馬華文學留下可貴的遺產。由於只發表中文作品,也讓《蕉風》與大馬華人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一起,一定程度地見證了華人在這個民族國家的處境。
《《蕉風》與非左翼的馬華文學》以歷史為經,人物為緯,藉由文獻收集與細膩分析,定位《蕉風》在馬華文學發展脈絡中的歷史座標。林春美通過南來文人的著述與理念,闡釋《蕉風》初期的「純馬來亞化」主張,並爬梳馬華新文學體制建立之歷程;繼而藉由分析60至70年代馬華現代主義文學作品,觀照在蕉風椰雨中成長起來的本土第一代現代小說家。
名人推薦
黃錦樹(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專文推薦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有成(前《蕉風》月刊編輯,前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所長)
高嘉謙(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兼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名人推薦
黃錦樹(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專文推薦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有成(前《蕉風》月刊編輯,前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所長)
高嘉謙(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兼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 「浮羅人文書系」編輯前言/高嘉謙
- 推薦序 如何透過《蕉風》思考馬華文學——序林春美論文集/黃錦樹
- 緒言 非左翼的馬華文學
- 想像方天,以及他的時代
- 非左翼的本邦——《蕉風》及其「馬來亞化」主張
- 獨立前的《蕉風》與馬來亞之國族想像
- 馬華現代主義文學的起始
- 身世的杜撰與建構——白垚再南洋
- 黃崖與一九六○年代馬華新文學體制之建立
- 張寒與梁園——一九六○年代《蕉風》「現代派」的兩個面向
- 蕉風吹到大山腳——一九七○年代小說敘事
- 參考引用書目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245
同分類熱門書